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SilkEye > 正文

广州记游——六榕寺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2日 15:19

  ■文:SilkEye

  广州有四处著名的佛家禅林,六榕寺是其中之一。在网络上看到了六榕花塔的图片,喜欢,于是找了一个早晨,去看。

  和出租司机说去六榕寺,又补充到,就是那个有花塔的地方,司机点头,知道知道。车子拐进一条很窄的路,旁边的路牌上写着“六熔路”,原来离中酒并不远,不过是一个起步价的距离。远远地就看到好多好多的人,奇怪啊!怎么会有这么旺盛的香火。

  站在街的这边看对面的六榕寺,这样居于闹市的佛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通常佛寺门口都会有一个比较开阔的类似广场的所在,相比而言,六榕寺未免简单些了。黑底描金边的匾上两个金色的大字“六榕”,笔画圆肥,旁边落款小字写着“眉山轼题并书”。脑子转了转,不成这古寺还和苏轼有什么渊源?后来在寺中看到一亭名曰“补榕”,里面有苏东坡的立像,还刻着那首豁达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词本是东坡先生一次山中出游遇雨所写,寻常的场景,却体现出豁达、达观的处世态度,其实所谓禅意,真的是无所不在的,能否体会,只在各自的修为。东坡先生被贬岭南,仍然自得其乐,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也是这种豁达心态的反映。这六榕寺名就是一次东坡先生游寺,看见寺中有六株老榕树,欣然命笔题了“六榕”二字,寺中主持大喜,请人刻了匾,悬挂于寺门前,古寺也就被人们称作六榕寺了。

  我们几乎是被人群涌入寺中的,满目是攒动的人头,到处是缭绕的贡香。后来看到寺中的一个告示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五本寺在大雄宝殿启建消灾解难圆成善愿药师法会”,推算了一下,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六月初一。难怪难怪,原来赶得这么巧。屏门后面就是韦驮相,看的庙宇多了,对一些规矩也有大致的了解,比如这韦驮手持的金刚杵。一般韦驮的金刚杵大多双手执驻地或者两手合十平端金刚杵于胸前,云游四方的行脚僧人见到对于庙宇的规模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前者大多不会接待挂单的僧人,顶多也就管两顿饭罢了,至于后者,僧人尽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去,这样的寺庙是包吃包住的。六榕寺韦驮手置于身侧,金刚杵直指向上,这表示该寺可以接待食宿,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不过这些说法现在也没有那么绝对了,因为世事变幻,寺庙与当初建立时的情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仅仅看看金刚杵,是很难作判断的。进得大门,面对的就是六榕也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六榕花塔。六榕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大同三年,当时刺史萧誉为迎“舍利”建的塔,梁武帝祠寺号为“宝庄严寺”,塔则为“宝庄严寺舍利塔”。塔为八角楼阁式,外观九层,内部十七层,每层均供奉有佛像,塔身为朱红色,衬琉璃碧瓦,看起来犹如冲天的花蕊,据说元宵、中秋等节庆时分,广州的市民还会悬挂花灯于塔上,更加装点得宝塔如花,于是舍利塔就得了个花塔的美名。塔顶的塔刹为铜柱,柱身密布1023尊小佛像,所以花塔又被称为千佛塔。拾级而上,不觉就到了塔顶,俯瞰广州市,远远近近、新新旧旧的楼宇密布。最喜欢每层檐角吊挂铜铃,镂空状,侧神看透过花纹的瓦蓝的天,想起一个词“玲珑”,心就有一种澄明的感觉。塔的后面是大雄宝殿,供奉阿弥陀佛(过去)、释迦牟尼佛(现在)和无量寿佛(未来)三世佛,佛前善男信女虔诚膜拜,我们走到门前,看到身披红色袈裟得僧人鱼贯而出,手中拿着钹鼓木鱼,口中诵着佛号,南面观音殿前的空场上有许多的鸟笼,僧人们诵完经,一会要带这些鸟儿去放生。南面的六组堂中供奉着依照六组惠能真人真身铸造的紫铜坐像。当初惠能凭借一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此物,何处染尘埃。”接了五祖弘忍的衣钵,开创了禅宗一脉,提出了顿悟成佛,使得佛教得以平民化。六祖像面容清癯,表情平和。我远远地拜了拜,不仅仅是拜一位佛祖,更多的是拜一个智者。

  六祖堂前的菩提树枝叶婆娑,那些悟道成佛的智者们于九重之上俯瞰众生碌碌,佛自拈花微笑,谁能说出佛在笑什么呢?

  (未经作者本人或CCTV.com专项许可,请勿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