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SilkEye > 正文

广州记游——恋恋西关之趟栊深深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2日 15:47

  ■文:SilkEye 

  出了泮溪酒家,站在荔湾湖公园的门前,前后左右地望着,有点晕:我是标准的路盲,到哪里都认不清道路。想到接下来的一个下午自己要瞎猫一样地在这里乱撞,心下有些打鼓,打鼓归打鼓,鼻子底下有张嘴,勤问着点总不至于走丢。我手中拿着一张打印的地图,圈定了我想要去的地方,重点是陈家祠,我决定徒步过去,正好可以看一看大名鼎鼎的西关大屋。

  荔湾湖公园真的是一个好地方,泮塘酒家的美食就不用提了,对面就是文塔,本是供奉文曲星的,他可是掌握着文人一生的命运啊!文曲星又叫魁星,我在许多地方看到变形的“魁”字,多半是个鬼脸的人拿着支笔反手点在“斗”上。“文人走笔安天下”,所以文塔的样子就是一支笔尖朝上的样子。公园的东北有仁威庙,听到的信息都语焉不详。有点犹豫要不要先到这两个地方去看看,可下午安排了陈家祠,时间怕是不宽裕。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行动,那决绝颇有点“禹过家门而不入”的气势。

  民谚说“东关少爷,西关小姐”。盖因那时东关住着官宦人家,那里的少爷多有轩昂之气,西关住着富绅,这等人家的小姐自然家教谨严。而西关也是得那时的时尚之先的,习惯小姐的发式、服装无不是潮流所在,引得人们效尤。广州城未拆城开路之前,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区域划分就是东关、西关、南关,北面是山就不叫北关了。现在东关、南关等已经淹没在城市的历史中了,只有西关的名称还延续使用,西关和西关大屋成了广州古老文化最直接的承载。

  所谓西关大屋是指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巨商富贾、新型买办们在“西关角”兴建的豪宅:青砖墙抹逢不用水泥,而是用糯米浆拌灰,外面还要贴一层人工打磨的水磨青砖。当时的潘、卢、伍、叶四大富家的住宅都建在西关,潘氏住在颜家巷连庆桥附近的海山仙馆,卢氏住在十七甫,伍氏的住宅在十八甫,现在的富善东、西街就是它的两个正门,叶氏住在今天十六甫的大部分。另外逢源、宝源地区的小画舫斋,宝华地区的钟家花园,多宝地区的清代探花李文天的住宅等都是有名的西关大屋。不过,现在这些大屋都改做了寻常民居,一所大屋中会有几家合住,想要重温当初的西关大屋的气势就只能到荔湾博物馆东侧“整旧如旧”的西关大屋去参观了。真正的西关大屋布局很有讲究,门口有三重门,进去就是门厅,然后依次为茶厅、正厅,到头房即长辈房、二厅也就是当初的饭厅,最后是二房也叫尾房。三房三进不容错乱。厅与厅之间会有小开井,有天窗采光,大屋中有两条青云巷 - 这也是西关大屋的特点,又叫“冷巷”、“火巷”、“水巷”等,有交通、采光、通风等很多的功能。

  一路边问边走,好容易找到了耀华大街。说是大街,其实不过是百米的小巷而已,巷子的两边是整修过的西关大屋,看起来很整洁。西关大屋最大的特点就是那三重门。第一道门很矮,一人多高,称角门,象是一道屏风挡在外面,门的上端镂空,讲究的就是雕花,不讲究的就是栅栏。门的上部通常有两个突起,饰以雕花或就是简单的菱形,据说如果大人外出,小孩子在家,就可以只用竹圈将这两个突起一圈,小孩子就关在里面出不来,但若有什么事情,也很方便周围的邻居或路人帮忙的。第二道门是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樘栊门,这几乎成了西关大屋的标志之一。所谓趟栊,全用13条胳膊粗的原木横梁做成,最上面的横梁固定,用于左右抽拉的轴。开为趟,合为栊,可以锁上,看起来很有些防盗门的样子呢。曾经在陈家祠看到一个雕像,描述过去的小孩子在趟栊门玩耍,将脑袋伸在横梁之间,进不得、出不得的样子,很是有趣。再里面就是真正的大门了,一般用樟木或者坤甸木制造,门很厚,可防盗,冬天也可防风。到了夏天天热,大门就不关了,只锁上趟栊门即可,外面有雕花的脚门档着,路过的人看不清屋里的情状,里面的主人尽可以优哉游哉了。

  在耀华大街来来回回走了几遭,扒在角门上看那些雕花,想象着门里的厅房,甚至幽静的花园。外面是宝华路,路上有各色的店铺,有收集古旧家具的门前挂着个招牌,写着“酸枝”,以前以为是某种水果,后来才知道是种名贵的木材,酸枝家具曾经摆在一所所西关大屋的厅房里面……

  (未经作者本人或CCTV.com专项许可,请勿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