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 兴 的 色 彩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7日 22:03
■文: SilkEye
多年之前曾经去过绍兴,短短不过两天的停留,这么久之后,关于那个城市的真实景致已经模糊了,在我的记忆中,绍兴是一种种的色彩。
绍兴是绯色的。绯色是飘散在江南细雨中的鲜血。轩亭口,很普通的一个丁字路口,人来人往,车流如织。那汉白玉的雕像肃穆静立,守候着她曾经为之献身的芸芸众生安逸地生活。鉴湖女侠秋瑾,生于官宦,嫁与富绅,什么样的信仰,让她在三十岁时,抛家别子,东渡扶桑;让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停驻在三十三岁的年华。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气概,她“貂裘换酒”的豪情,如今都消散在历史的烟雨之中了。只有这汉白玉的雕像,依然承载着人们的敬仰与思念。那样普普通通的路口,那样简简单单的记叙,关于一个奇情女子的短暂而英烈的一生,静静地伫立。
绍兴是紫色的,淡淡的,混合着蓝的幽冷与红的热烈。那小小的园林,有着江南惯见的亭台水榭。我们在渐起的暮色中,追念一场悲伤的爱情。那曾经温了黄酒的红酥手,那憔悴在守望中的容颜……沈园的幽静中总让我有着深深的幻想,幻想爱情的另一种结局。
绍兴是喑黄的,如同咸亨酒店里叫卖着的黄酒。孔乙己,那个活在先生文字中的落魄文人,如今,在酒家的门前,站成了一座青铜雕像。他的身子依然伛偻羸弱,他的衣衫依然褴褛,他的神情淡漠,淡漠间维系着一点自尊与骄傲。小孩子们攀着他的胳膊,却是向他掩护着的小碟中,抛几粒五香的茴香豆。人们嬉笑着在仿古的酒肆柜上排出几文大钱,熟捻着“偷书不算偷”的名言。如今他是这酒店的招牌,招揽着四方游客。
绍兴是明黄的,单纯,明亮。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没有忧国忧民的沉重,有的是儿童稚子捉狭的嬉戏。那高高的皂夹树,那酸甜的覆盆子,那倚在墙头笑着的美女蛇,那冬日里捕鸟支起的竹筛……徜徉在不大的园中,循了先生的笔迹追寻着孩提的乐趣,还有什么比那更快活的呢?即便是在严厉的先生的指导下读着不甚了了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可以趁了老先生不备,偷描了小人,玩打仗的游戏。
绍兴是翠色的,翠色是东湖幽深的碧水,翠色是兰亭绵延的青山。在东湖,请了带着旧毡帽的艄公,划了乌篷船,你就可以在碧水中惬意畅游了。艄公们用脚划船,用手掌舵,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知道闰土,或者根本他们就是闰土呢?如果季节适宜,你可以称了新煮的菱角,那两头弯弯深紫色的果儿,一路看着水色清润,一路听着艄公的吴语呢哝,大半,你是听不懂的。而在兰亭,不妨寻一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寻一寻他钟爱的白鹅。
若你肯放慢了心思,停了急急赶路的脚步,就在那水路桥巷间缓缓而过,空气中飘散的臭豆腐的味道,街旁河边洗涮着的妇人,都让你无法忽视这个小城独特的韵味;也或者就请了三轮车夫。载着你,在这古城中最古老的街巷中穿过,也许你会体会你眼中的绍兴的色彩:昏黄的,明亮的,忧伤的,闲适的……却一定是贴切而适宜的。
(未经作者本人或CCTV.com专项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