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2004年一季度

泰山来去 【博陵】03-19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9日 15:49

  再一次去泰山前,有同事问:“你不是去过那儿了吗?”我说:“好风景区多去几次也不算多。”确实,许多地方你几年不去,再去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变化。好的景区有如一部沁人心脾的好书,必使人想方设法购得并时时想起来就一读为快。喜好山川之游的乾隆皇帝就曾先后十一次到“名山之祖”的泰山巡游、祭祀,并且六次登上了岱顶。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自古以来,人们由对大自然的敬畏进而到崇拜,造就了众多的名山,“五岳”遂渐成为名山的代表。大多数中国人,在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的初级教育阶段,就知道有个“五岳”,它们代表“天”分据于五方。在五岳之外又知道还有“镇山”。为与五岳相匹配,人们将最早的九州镇山归纳为“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岳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还有佛、道的“四大名山”。中国名山的序列之严整,可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史记·封禅书》记载的传说,虞舜“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岳……八月巡狩至西岳……十一月巡狩至北岳……五载一巡狩。”又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自秦皇汉武的大规模封禅活动以后,五岳由人们祈求上天赐予收获、渴望平安的崇拜对象,进一步上升为皇权神授、“受命于天”的帝王祭祀场所。五岳所指的山岳由于各种原因,历史上有所变化。由于历代帝王后来的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泰山,处在东方“万物发生之地”、居相对平缓地势而尤显高大的泰山,不仅“岳山”的称号没有变化,且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享有了代表天地(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基以报地——《白虎通》)、“五岳独尊”的至高无上形象。

  泰山的丰厚历史和绮丽风光,千百年来为人们低吟高颂,佳篇如云。但泰山的神妙之处就在于,虽然“前人之述备矣”,几番游历之后,人们仍然要写上几句,以抒胸臆。

  我第一次去泰山时,是听了别人的讲述,带着从书中得来的朦胧印象,怀着对泰山的神秘感登上了夜行的列车。天亮时分到达了泰安。一座古老的县城,背景是远处巍巍的泰山。有山为景的城镇很多,但泰山享有的地位,似乎给这座小城也罩上了神圣的色彩。走出有着不高塔楼的灰色站房,是大半用灰渣铺成的站前广场。大家带着一夜的疲惫,在车站对面的存包处小屋存了大件行李。汽车由火车站广场迤俪开向中天门。因遇修路提前下了车,攀登着灌木丛生的山坡上了中天门,再步行两个小时到达岱顶。当时城内大多是旧楼矮屋,从中路下来,一天门、岱宗坊直到岱庙,旧砖、土坯建构的简陋平房排列在道路两旁。

  再去泰山时,泰山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如许多景区所在的居民点一样,泰安的发展也驶进了快车道。新建不久的省辖市火车站和平整的站前广场,人流络绎不绝,TAXI不是很多,但像样的商场、宾馆、饭店开始陆续迎宾纳客。市区一座座新楼陆续拔地而起,一个欣欣向荣的中等城市。傍晚抵达的我们,住宿在山东农大。傍晚下起一阵急雨,从阳台下望,雨水顺着街道的陡坡流下,像一条清澈的河。第三天清晨从容登山。

  又见起伏的泰山身影时。车站前人流如织,站房装修一新,广场上松柏苍翠,各样交通车辆繁忙地迎送着客人。泰安城里生机盎然,货品琳琅,楼宇鳞次栉比,城别三日也当刮目相看啊!有着音乐喷泉的城市广场,花团锦簇,颇具大都市风范。作家吴组缃在他的《泰山风光》一文里对三十年代的泰安作的详细描写,这是我看到的写泰山散文中最长的一篇:“城中惟一的大街……古旧的大街,平常给我的印象就是个灰黑色。现在堆上这些灰黑色的人——灰黑色的肉皮,灰黑色的衣着,灰黑色的神情。使我忽然觉得连空气阳光都变成灰黑色的了。”泰山不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历史中国和发展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它众多的寺庙古建、碑刻摩崖、帝王活动,在所有名山中是无与伦比的。泰山更有大量的文字流传。好做名山游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先后两次在泰山相遇,不知是约好还是赶巧。李白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泰山也写有诗六首,但尽人皆知的不多。杜甫的一首《望岳》却道尽了泰山的雄伟和灵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真是看不尽的泰山景物,写不尽的泰山文章。

  五岳各有一座行祭祀大典的大庙,九万六千多平米的岱庙在各岳庙中虽不是面积最大的,但肯定是自古以来接待帝王和百姓最多的一座。我第一次去是从中路下来,还不知道前面是岱庙。见一道城墙高耸,迎路一个门楼,就买了五角钱门票进去看,之后又从原路(后宰门)出来。里面林立的碑碣,东侧院枝杈龙钟的汉柏,像一个个沧桑面容的老人,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过去。再后来去岱庙都是由正门而入,遥参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拆除了一些原先不协调的添加建筑,整座大庙好不严整齐肃,方才领略了岱庙及泰山的恢弘气势(门票也阶次升到了二十元)。主殿天贶殿是中国的三大殿宇建筑之一,但它有着比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更早的历史。殿内三面墙上六十二米长的“启跸回銮图”也是艺术品位很高的名画,可惜光线较暗、时间也不允许细看。岱庙里还集中了一些极有价值的文物。由岱顶玉女池展转移来的秦二世的泰山诏书石刻(“李斯小篆”)残块,为国家一级文物。北门里东侧的铜亭最早在山上的碧霞元君祠,后来移到山下灵应宫,1972年又移来岱庙。亭子虽然不大,却有近四百年历史,是我国几座知名的铜亭(殿)之一(武当山金顶金殿、北京颐和园铜亭、五台山显通寺铜亭、昆明鸣凤山金殿铜亭、大理鸡足山铜亭等);展厅里还有当年乾隆几次来泰山时献的沉香木雕狮子等“镇山三宝”。解放前岱庙里曾驻过军队、开过市场。随意践踏的士兵、马匹,各色三教九流、打把式卖艺算卦的等等,把一个原本神圣庄严的场所糟蹋的面目全非。

  泰山一路的题刻、楹联不仅多的使人目不暇接,而且与景色的搭配入情入理,可谓相得益彰。无论以内容还是书法论,少有平俗之作。过斩云剑上行不久是承上启下的云步桥,在此之前人们已跋涉过半,后面更有佳境和陡阶需游人再接再厉。云步桥周围常云遮雾绕,百丈崖下泻的飞瀑虽不很大,但于此山此地却显得格外夺目。桥旁一座不大的石亭——酌泉亭的楹联写的好:

  且依石栏观飞瀑

  再渡云桥访爵松

  从山下一路走来,歇歇脚吧!瀑布旁“河山元脉”,点出了名山之祖的泰山为江山万里之根本的重要地位。飞珠扑来,人顿觉心清气爽。传说宋真宗登山时,在崖旁设帐驻跸过,又有了一个御帐坪的名字。再向上攀登,就是因遮雨有功而被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书》·百官公卿表),秦汉官制基本相同,“五大夫”是二十等公卿官员爵位的第九级,居“大夫之尊也。”不算小了。据说原来受封的只是一棵古松,已于明代毁失(有说是山洪冲走)。清雍正时有人附会“五”数又补栽了五棵,如今还剩下两棵。渡云桥、看爵松后,歇息足了再继续上行。

  拔地擎天的十八盘,虽然仰角45°,石阶却宽阔,比起其他许多名山磴道要易于攀登。但夹峙的危峦和南天门的凌云气势,却给人心理上的震撼和必欲上攀的诱惑。中国名胜的楹联千千万万,有许多好的,也有不少晦涩难懂、矫揉造作的,泰山南天门的楹联是我能背诵下的不多几幅之一:

  门辟九霄 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 俯临千嶂奇观

  站在南天门外俯瞰来路,感悟了奋斗后倚天览胜的神仙般的快乐,真的是“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南天门里是1956年建的“未了轩”,取杜甫的“齐鲁青未了”之意,人说古时这里就曾是一座关帝庙。第一次来时,未了轩用作卖食品货物的商店。包括一路来时的斗母宫等,后来都重新添置了佛道塑像供人们朝拜。从杨朔的《泰山极顶》可以了解泰山所经历的一个历史时期:“老道人客气地赔着不是,说是别的道士都下山割麦子去了。你别看山上东一户,西一户,也都组织到公社里去了。”

  天街上原来只有少量的平房,碎石地。头次去刚走过南天门,一阵急雨袭来,人们纷纷躲进小店铺的屋内、檐下。远处月观峰的亭子依稀可辨,里面还有孤零零的避雨人。雷声在头顶,在四周,在下面的山谷中轰鸣,雷电风雨之神们在天地间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威力。作家李健吾曾写过“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雨中登泰山的过程,但这次的滂沱大雨,据山上的老百姓说他们也是多少年没遇到了。以后再来,天街渐渐出现了颇具规模的商店、旅店,平整的路面,气派的牌楼和保护游人安全的石栏。也有不变的,就是稍觉潮湿的被褥。不过,任何事情不可过度,过犹不及。当初疏朗的屋舍,空阔的环境,云雾飘来,爽风轻蹑,人确乎如在天上的街市徜徉。不要使跋涉千阶的游人,刚舒口气又迈进一条拥挤的凡间商业街。

  碧霞元君祠,山顶最大的建筑群。屋顶与未了轩一样,都用了铁铸的瓦片,供元君像的主殿更用了铜瓦,可能是考虑山顶风大吹坏屋顶吧。院子里还有铜碑、铜鼎等多处铜的铸造物,其中两座高大的铜碑,记忆中在别处没有见到过。1990年那次正逢大修,但也对外售票,只在院子里又看了看。现在已是10元的票价。

  近1300年历史的唐摩崖——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虽然高和宽都不足对松山谷乾隆清摩崖的一半,气势与影响却比后者大得多,前面昔日的砾石地面早已修筑了保护性矮墙。岱顶四周的刻石,无论是数量、书法艺术和历史内涵,恐怕没有任何一座名山可与其相比。瞻鲁台上深深的刻痕很有创意,“瞻鲁台”三个大字,不因躺在人们脚下而笔画刀功有丝毫随意。南风吹来,绿野云天,有谁还愿意从这舍身崖上跳下去呢?

  玉皇顶,人站在这里似乎可与苍穹对话。玉皇庙门下的无字碑传为汉武帝封泰山时所立。门内石栏围着的“极顶石”写着泰山的高度:1545米,但一般地图上均标高1524米。当初,望着茫茫天空和四野,秦始皇是否在念叨着他的“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汉武帝连连惊叹道:“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唐玄宗李隆基则为他的开元盛世而踌躇满志,全然不虑后来的危机。宋真宗赵恒仰望上苍,企盼“天书”的降临以解内外交困的境遇,还下诏修了山上的碧霞祠和山下的天贶殿。出身卑微但终得天下的朱元璋则潇洒地颂扬泰山几句闲话:“岱山高兮,不知其几千万仞……”。而康熙和乾隆两帝几次步行上山,更留下了不少宣扬功德、写意山川的文字。据有关书载,泰山的岩石已经有二十五亿年,泰山成为今天的基本山体也已有三千万年了。岱顶的拱北石,亿万年来是否始终是这个姿势?千百年来游岱顶的人们把它磨的光溜溜的。人的生命有限,旧态依然的是石头。石头也在长高,泰山每天以0.05毫米的速度长高,不觉中的运动。

  几次登泰山,包括其他名山,都没有临时租用防寒衣服。只要晚上不出来,黄昏和黎明看日出均无大碍。泰山的四种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不容易都看全,但是每登上一次岱顶,可能就是人的思维境界的一次升华。“孔子登东山(邹县峄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顶上当然不可能看到九州方圆,但体验了泰山也就理解了中华,天下就存在于心中。

  自1995年后,又陆续修了西路桃花源和东路扫帚峪两条上山线路,现在步行和索道登山的选择也多了。但是,如果有时间还是从一天门、孔子登临处上山为好。如果下火车上汽车到中天门,再排长长的队坐索道、八分钟到南天门,就等于只看了一本书的封底和封面,至多加上序和跋,没有领会任何精要之处。谢凝高先生说的好:“登泰山必须‘登’,不能不‘登’,可现在误导大家去坐索道了。此外,泰山顶上的商业街也破坏了它的真实性,真古董被假古董包围了。从整体上讲,泰山的经济效益是降低了。”这些由衷之言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泰山的景色有奇、险、秀、幽、奥、旷等特点,但由于时间等原因,许多地方我没有去到,如后石坞,更连近旁的王母池也没去过一次。天下寺院“四绝”之一的灵岩寺(还有天台山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和关公“显圣”的荆州玉泉寺),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的说法。山北较远,不太顺路,再有机会吧!只抓时间去了一次普照寺和冯玉祥墓,那是从曲阜回来后下午的闲暇时光。普照寺虽不在登山的正道,但有六朝松和筛月亭,还有一个在不同方向敲发出不同声音的五音石几,比山上其他庙观显得清雅。更因为有冯玉祥将军在这里居住过两次共三年时间,为古寺增添了说话的谈资。冯将军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由一个旧军人最终转变成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回国参加中共倡导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途中罹难。他一生体恤士兵和百姓,在泰山也做了许多好事。遵从他生前的愿望,骨灰安葬在泰山山麓。东邻是他长期居住过的普照寺和他曾聘为私人古文教师、泰安开明人士范明枢的墓地,长阶下是那座大众桥。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单是由泰山而引出的成语、名言、俗语就很多。毛泽东在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中还引用了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很重很重的分量。

  但得东风之便,我还要去泰山。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

相关文章:

  • 泰山来去 (2004/03/19/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