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草原游牧文化大展(序)-费孝通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1日 16:47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述尽了北方草原辽阔静谧、亘古不变的独特景观。但是,偶尔一阵风沙掠过,说不定就会有残戟断剑甚至是精致的金银玉器暴露于地表。考古学家们追踪这些线索,日渐清晰地为我们揭示出那些在草原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名字: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同志们在这些考古发现中选取了最精彩的部分,组织了“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并将展览内容编辑成书,应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规模地用实物资料仔细梳理草原3000年文明史,对于所有关心、热爱民族文化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
中华民族是由各种体质上、文化上不同的成分所构成的。她是一个极复杂的丛林,经过悠久的历史中种种分化、同化的作用,造成了这丛林现有的局面,而且这样的过程永远没有息止地在推进。政治的现象只是在这巨流表面上的一些浪花罢了,这在体质上、语言上、民俗上的成分间的分合、盛衰、兴替、代谢和突变才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吉思汗纵横欧亚的赫赫战功远不如他将草原各部落融合为蒙古族的文化贡献,后者对于历史的影响显然更为深远。众多草原民族都已不出现在今天的公民登记簿上,但他们的发明创造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所习用的美术符号常常会在我们身边最不经意的地方出现,而他们的血液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流淌。
本书的出版将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向草原历史的窗户,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到曾经驰骋草原的先民们独特的物质生活、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脉络。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草原有着辉煌的过去;新时期的草原融合了民族风格与时代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经济、文化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草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