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故梦罗布泊 > 故梦罗布泊 > 正文

  楼兰古城现所在的位置即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处。古城占地十一万平方米(内城),楼兰塔高十点四二米,塔基南北长近二十米,东西宽十八点六米。楼兰塔现存残高度可分九层建筑,一至三层为夯土筑,第三层中有碎夹沙陶片,第四层夯土中夹有土坯块,土块长五十八厘米,宽三十五厘米,厚十厘米,上五层全部用土块垒砌。在每层土坯块垒砌之间,夹有十至十五厘米的细红柳枝。自第五层有长约一米的木方暴露塔外。木方上凿有眼孔,是用来连接其它塔内木方,目的是加固塔的高度与坚固的强度而用。紧靠塔身东侧有土块垒砌的土台,土台与塔身之间有坡道可以上下走动。土台中间横压直径三十厘米的木头和一些长方木。佛塔南面的平台地上有许多散乱建筑倒塌的大木框架,木头有卯榫,上压有红柳枝夹芦苇编制的敷草泥顶皮与墙壁。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6年斯坦因,先后在此挖掘出土了木雕像(佛像)和佛像坐,雕有莲花与其他种类花纹的装饰及造型,还挖掘到许多精制白羊毛织品。最为重要的是挖到汉文和佉卢文(公元前四、五世纪流传北印度的一种文字)木简和纸文书。

  塔西南区的三间房遗址,内部有土块垒砌两道隔墙,中间较大,东西两间小,两边山墙较厚,中间隔墙较薄。此房用土坯块垒砌,大小块两种,一种为42×23×10厘米,另一种为47×27×10厘米。现三间房西墙向西倾斜。1901年斯文赫定在东边一间房中挖出纸文书和36枚木简。斯坦因1906年在此又挖出纸文书和许多木简。三间房东西房用木材作框架,用红柳枝作夹条外涂草泥的墙壁建筑。三间房内有汉代冶炼后的废铁渣和残炭。(笔者认为很可能是当时的手工作坊)在塔南0.6公里处有一土坯砖块垒砌的平台,建在雅丹平台上,有雅丹平台底部至土坯砖砌平台顶部高近6米,由土坯砖平台基底到顶部3.5米,土坯平台基底东西宽7米,南北长8米,顶部东西宽6米,南北长7米,在平台顶部极目远望,方圆百里壮观的罗步泊洼地雅丹地貌及北部的库鲁塔格山脉。

  在古城西北部5.5公里处有一筑台,台高10.2米,台基宽18.7米,从内部看是夯土筑成,夯土层高40至60厘米不等,略呈圆形,夯土台的外部系土坯垒砌。土块长约47厘米,宽27厘米,厚约10厘米。筑台是两汉所建,外部土坏垒砌为曹魏西晋时期所建古城北部稍偏东北4公里处有座小塔,塔残高6.3米,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塔基,宽7.1米,高4.6米为立方形。基上是塔身,塔身残高1.6米,为圆拱形,塔基顶部与塔身基部有环形通道可在上走动。塔身穹顶有一竖立木伞杆,长1.7米,塔身中部有向外伸出1.5长,围绕塔身不同方向共有四根木杆都向上部倾斜。塔基顶部环形台有土坯块砌的墙,厚60厘米,残高70厘米,南墙有门框,东西墙与南墙成直角相接。在塔基地面上有零散几块烧砖块,塔东基底地面中部有一处盗洞直径为70厘米。此塔应是舍利塔。在塔周围有倒塌的房屋基址与木制框架。

  汉代楼兰王国有一千五百七十户,一万四千一百人口,兵两千九百二十人。他们饲养:牛、羊、驴、马和骆驼,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乘木舟捕鱼。在孔雀河下游的墓葬内有各种羊毛织品,死者裹粗糙的原色无图案或有图案的毛毡,头上戴尖顶毡帽或皮帽。帽上插有饰羽毛,足穿皮筒靴,随葬品有弓箭和箭杆、渔网及其它少量饰物等。汉代以来在这里实行屯田,发展经济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楼兰王国的兴衰

  楼兰建于何年,何时形成楼兰王国就目前现有史料没有记载,但在罗布泊周边及楼兰城边地发现有史前石器,如石斧、石锄、石铲、石刀、石矛、石镞、玉斧、玉铲、玉刀、玉佩等。这说明在史前时期罗布泊洼地与周围就有人类活动,而且很明显在阿尔金山、昆仑山有石城遗址。罗布泊及周边所发现新石器居多距今有六千年左右(笔者在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区曾发现有旧石器)。

  最早记载楼兰文献是:《史记》,前一七六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信中提到“楼兰、乌孙、呼揭其旁二十六国(汉朝改设三十六国)、皆为匈奴”。前一百二十六年张骞出使西域,与乌孙联盟,疏通了中西交通。匈奴开始破坏汉朝与乌孙国的联盟,还指使楼兰姑师的统治者堵截汉朝同西域使者及客商的往来。汉昭帝元凤四年,霍光派遣平乐监傅介子刺杀了楼兰王安归,改立前王留在汉朝做人质的儿子尉屠耆为王,南迁改国号为鄯善(现今米兰古城),接着调酒泉、敦煌将士到楼兰屯田。同时招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人疏导河流,灌溉农田。这时楼兰政治稳定,经济得到发展,粮食丰收有大量存入库里,楼兰人过着丰衣足食安定的生活,国力在汉朝帮助下壮大起来。

  楼兰王国再次归鄯善国后,楼兰城在丝绸路上应起着重大作用,当时丝绸古道非常繁荣,来往商旅使者络绎不绝。《史记、大宛列传》曰:“一岁使者十余,少者五六辈”“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作为通往中原内地连接西亚的重要交通要道,自西汉开始就在沿途设官置守。公元前六十八年汉朝派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保护南道。公元前六十年设西域都护,“郑吉并护北道,故曰都护”。(都护的称呼由郑吉开始,在一次西域各国背叛汉朝互相吞并的战乱中被杀)

  东汉末年鄯善国管辖的楼兰城独立成国脱离鄯善,后又被鄯善所收复。

  到魏晋西域三十六国又相互吞并《后汉书·西域传》曰:“小宛、精绝、戎卢、且末为鄯善所并”。《魏略·西域传》曰:“且末国、精绝国皆并属鄯善”。

  西汉末年朝廷动乱,匈奴乘虚而入,与地方统治者相互勾结,致使西域交通断绝,河西一带《后汉书·西域传》曰:“城门昼闭”。自王莽篡位到东汉,西域交通三通三绝,最后趋向稳定得到发展。《后汉书·西域传》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塞下”。到曹魏丝绸路出玉门关到西域《魏略·西域传》曰:“原小二道,今有三道”,中道得以恢复楼兰又重新开始繁荣起来。

  魏晋时期设有西域长史为最高官职,驻地在罗布泊北岸的海头。楼兰出土木简中有“犁”、“牛”、“驼”等耕种“大麦、小麦”、“糜”等农作物和工具的记载。

  楼兰古城的废弃

  据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楼兰城发掘的最晚文书是东晋元帝建武十四年即成帝咸和五年,公元三百三十三年。

  有关楼兰古城废弃原因

  从地理位置,历史文献与实地踏察,自一九○○年三月,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做工的维族人艾尔迪克,顺原路为斯文·赫定寻找丢失的铁铲时意外发现楼兰古城遗址,回报给斯文·赫定。经斯文·赫定确认是楼兰古城遗址。即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处。

  从可查有关楼兰古城历史文献所记载的位置,在昔日的罗布泊西岸的楼兰古城是正确的。

  楼兰古城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存在,西汉改楼兰国为鄯善国,南迁到鄯善,这并非说楼兰城名有所改动,即南迁只能说明改动新首府驻地名称。首府不再是楼兰城,而是南迁的鄯善。但楼兰应然是鄯善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重镇;是黄金大驿站留有重要办事机构。楼兰首府迁动但居民并未南迁。这时期楼兰政治稳定经济得到发展,楼兰城内人口增加一派繁荣景象。

  楼兰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大驿站,是政治、军事、经济等重地,中西文化传播的枢纽,任何统治者都不会轻易放弃它。

  楼兰国不是仅有楼兰古城一处,它的范围是根据它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兴盛时所辖领地大到孔雀河中下游及罗布泊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塔里木河下游大面积地区。最大时到罗布泊东岸,衰亡只是楼兰城附近小部地区,甚至被他国兼并国王统治退出,由他国取代。但无论两千年前还是今天统治者侵略占领的目的无非是为本族的势力发展壮大,牟取暴利,作为楼兰古城统治者绝不可能把它轻易放弃,因为利益驱使侵略者与占领者的意识。

  战争不会导致楼兰古城的消失

  作为重地历史上有匈奴、吐番、月氏等多民族都有过争战楼兰国,统治一段时期的过程。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这反映了占领与被占领,统治与被统治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同一时期同一墓穴里的主人与被殉葬或杀祭的都不是同一人种,说明占领者既是统治者为主,被占领被统治的为奴,同一墓穴被殉葬或杀祭的人并不排除楼兰国从外掠来的。那么不同时期墓葬群有不同种族的人,并且墓葬群之间相隔很近,各人种的墓葬群所葬年代时期间隔也很接近。这是可以证明楼兰在历史上各个时期有过多次战争。

  战争不会导致楼兰城的废弃,即使战争楼兰被毁因它所处黄金要道上,占领者还可以重建。如人力不足可以由外地内迁,统治者总会有办法的。战争可使楼兰短暂的衰落但随着稳定重建还会重新繁荣起来。

  瘟疫并非是楼兰古城消失的根源

  瘟疫导致楼兰古城消亡可能性有,但只是在很短一段时间内,绝不会永久的消亡。瘟疫可使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地区人口减少或全部外迁甚至全部死亡,从此再无来者在此定居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说是在一段时期内的荒废,随着瘟疫过后最终还会有人迁到楼兰城定居。无疑因为楼兰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一切,假如现在某城市轻重工业发达,交通及其便利处在政治经济要地,突然有一天全城人全部死掉了,无疑迟早还会有新迁人口到此定居,建设发展,再如其市中心某大宅户一家人全部死在房间内。当地有关管理部门说,如果谁把这户人家的尸体处理掉,房子就归谁所有。一定会有很多人疯抢着来做,绝不会因死者死亡的原因而无人做,无人要。所以楼兰城绝不是因瘟疫导致彻底消亡。

  水漫楼兰古城使其彻底消亡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孔雀河还有水注入罗布泊,如若楼兰因缺水而消亡是说不通的。罗布泊的大小湖泊与其注入的河流,水量是因自然及其人类活动逐渐减少,最后干掉。罗布泊的干掉与孔雀河、塔里木河等河流断流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孔雀河、塔里木河在罗布泊晚期是罗布泊的生命源。

  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塔里木河、孔雀河等几十条大小河流一年四季水源充足不存在断流,而楼兰相距北部的孔雀河只有二十二公里左右,并且地势没有高大的雅丹土堆,几乎与孔雀河平行,如果因水源不充足统治者完全可挖渠引水,无需放弃楼兰城。挖渠引水可顺利的通过低矮的雅丹到达楼兰城。城南距塔里木河也只有四十八公里引水也可行。恰恰相反的是,据我考察,楼兰城址都在雅丹地貌的平台上所建,包括一些周边墓葬即是如此。平台下都有不同时期水位侵蚀冲刷的痕迹,在古塔旧房居址,平台上部建筑腰下也有洪峰的冲痕。更需要说明的是现今孔雀河南部的孔雀河同塔里木河左分支流汇合后向东直穿楼兰古城腹地再向东注入罗布泊,这条河道断流时间应在宋元期间,现今全部沙化,但在两汉时期它并未存在断流现象,相反水域辽阔,水源丰沛流量巨大。当地老百姓称它为流沙河,早已枯干死去的胡杨依然矗立在两岸,守望着罗布泊洼地的变迁。这条故道现今在铁干里克,农垠兵团三十五团北十二公里所在地,在向北距今孔雀河南岸三十六公里处。

  楼兰古城即建高地平台上部,台下有水环绕,汛期水位高,干旱时水位底,但并不影响楼兰城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楼兰城是座被水环绕的水上城市。人们多数活动都由船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斯文·赫定去楼兰时还有水,那么楼兰城在距十九世纪一千六百余年前绝不是因缺水而废弃的。相反楼兰城在当时某一段时期里水位上涨,其因罗布泊抬升湖水向西漫延楼兰城,同时楼兰城及周边地壳下沉,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流下游大半水注入到楼兰城致使楼兰城人在大水面前无陆地空间迁移到异地。另一种是当时罗布泊周边山地突瀑山洪使罗布泊水位急剧上涨河水泛滥成灾,导致楼兰人在突如其来的洪峰面前全部遇难消失在洪水之中。以上这两种可能性极大,笔者在踏察时深有感触,根据对洼地的地理、地貌的直接接触,身察和详细的分析所定下结论。

  在历史上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中下游及其周边山地的各大河流,都同时有过较大的洪峰。在山地的各大河谷现还可看到山洪注入罗布泊的水位冲痕。证明罗布泊水位上涨的成因。而楼兰城距罗布泊西岸边上,同时楼兰城西部和南部也有其它大小湖泊,北有孔雀河,南有塔里木河等,楼兰身处水域包围之中。一但有山洪暴发各条河流水位增高注入罗布泊后湖水面积将扩散,延伸到楼兰,加上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流因常年淤积河床抬高河水外溢,使楼兰多次被水所淹。

  一千六百年前的罗布泊洼地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与现今的罗布泊洼地恰恰相反。昔日有大面积的森林,种类之多的植被,诸多的猛兽及飞禽,应当说生态是平衡的,因楼兰是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成了战争灾区。战争难免要毁掉大片森林,同时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的增加屯田开荒需要大量烧荒,手工作坊、民用炊火都要砍伐大量的林木。无度的采伐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湖泊河床抬高、湖深淤浅,山洪一旦到来河水湖泊便肆意漫延周边导致水漫楼兰城,使楼兰城彻底被洪峰冲刷、淹没掉。

  结论

  笔者坚定的认为真正导致楼兰古城的废弃的根本原因是洪峰多发所致,其一是水进人退,外迁他乡。其二是在一次特大洪峰到来时,楼兰人及周边人全部遇难,从此楼兰彻底消失,在这段期间,也正是东汉末年,中原动荡、诸侯争战、生灵涂炭,东汉统治者无力再去过问西域三十六国的政事,只有放弃,致使内地与楼兰国彻底失去了联系,致使楼兰真正消失的原因文献没有任何记载。从此,不辞而别的向世人告别了,它那有着几千年灿烂而辉煌的楼兰发展进程史,它就这样结束了,就这样消失了。

  李永生

<<上一页
第2页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