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高原——鲜血染红的土地(三) 【望月310】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8日 17:20
泸定兵站背靠大山面对大渡河,河对岸是起伏的群山。这里是给送物资的车队暂时歇息的驿站,战友选了本属于首长的房间让我住下。晚上吃饭的时候,遇到雅安兵站部的战友王欣,他在泸定兵站组织川藏线各单位的班长培训。他乡遇故人,自然有一份亲切的感觉,心灵顿时出现一种柔软。虽然旅途劳累,却仍然交谈到深夜。谈话中,我渐渐感到肌肉疼痛,日间车祸的后遗症出现了,弄得两个战友忙这忙那,一会按摩,一会找医生,还不停地责怪兵站条件差,说第二天带我去县医院理疗。
折腾到午夜,才躺下休息,两个战友守在我客房外的小客厅里,竟然一夜没合眼。我一觉醒来的时候,看见女儿不见了,茶桌上放着早餐和水果。我推开窗,阳光立即射入我的房间。眺望河对面的群山,在云的怀里只露出一点朦胧的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在四处的游动,时而变成洁白的哈达围在山腰,时而变成薄薄的青纱包裹群山。看见如此醉人的景色,昨日的不快和旅途的劳累全然不见了。
匆匆吃完早餐,两位战友陪我去了医院,一检查知道只是软组织拉伤后,方才放心地游览了县城。县城只有两条平行的街道,狭窄而长,路面也不平,紧临大渡河而建。临大渡河的一条是旧街,房屋很陈旧,门还是老式的木板门,不知其中还有没有当年红军用来渡河的门板,另外一条街道现代建筑要多些,都是钢精混凝土的产物,不过比起内地的城市要落后很多年。两条街道都带着历史沧桑,古韵幽幽的躺在山的怀中,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
这里的人真诚厚道,待客热情,用当年热情拥军的情怀来迎送四方来客。这里盛产仙人果和核桃,每次去买,好客的当地商人都是半卖半送,两元钱可以买10斤仙人果,还要帮你送到你指定的地方。
这个县,虽然是一座弹丸小城,但在历史开阖的一幕幕大戏里,曾经却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演出过许多波澜迭起的威武场面。不仅有飞夺泸定桥时,二十二位勇士在此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英雄事迹,还有安顺场渡江的十八勇士的感人事迹,更有岚安乡一个偏远小山村里发生的许多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
就在海螺沟磨西镇上天主教堂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里,在飞夺泸定桥的前夜,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仿佛憧憬到山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画面。
岚安乡是泸定的一个乡镇,红军曾经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这里山势突兀,矗立云霄。自古只有两条通道,这些道路在悬崖峭壁上,盘山而转,其险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35年12月26日, 红32军一个排的指战员与敌人发生激烈的战斗。为牵制敌人,战士们一边打一边往山的高处撤,到一处悬崖边时,战士们的子弹打完了。前面是凶残的敌人,身后是万丈深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被俘,要么跳崖。在这危急的关头,指战员宁死不当俘虏,毅然纵身跳崖,全部壮烈牺牲……
在一条小溪边,一位肠子流出了一大截的红军战士趴在岚安乡一条小溪边喝水,村民们发现他时,他浑身是血,痛苦地呻吟着,请求村民把他打死。村民们将他送到红军医院抢救,无奈伤势太重,最后壮烈牺牲了。这名英雄的身躯埋在了这条小溪边。
如今,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还埋葬着至今没有收殓的600多具红军官兵的骸骨。每日夜里山风吹来,人们仿佛还能够听见红军战士的脚步声和刀枪的撞击声。当地群众一说到红军情绪就很激动,对这些无名英雄们,他们是敬仰的,每到清明时节,总有许多群众自发来祭奠这些英灵。在他们的心中,这些英雄就是他们的亲人了。
泸定这个县,是英雄的县,我们脚下的这遍土地,也是红军用鲜血和身躯铸就的土地。听着这些动人的故事,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打湿了我的脸庞,想想这些红军战士,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生活呢?从沉重的历史中走出来,登临城后的高山,放眼平野而环顾四周,吸收了新鲜空气,心情才得以舒缓。
泸定县城,静静地躺在山丛中,像一个从沉睡中逐渐惊醒的巨人。旧社会人背马驮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泸定县,不仅有一条国道通往西藏,还有许多省级公路通往各个县城,县内还开发了许多旅游景点。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片红色的土地一定会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川藏线,乃至全国全世界冉冉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