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高原——泸定桥(四) 【望月310】2004-06-02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8日 17:25
泸定桥是泸定的一大景观,以红军飞夺泸定桥而载入史册。从战友他们兵站步行十多分钟,我们就 来到了泸定桥东岸。远远望去,泸定桥横跨在大渡河上,十三根铁索在风中微微晃动。大渡河的水,一直在二郎山和贡嘎山之间的夹缝里奔流.在高山,许是压抑得太久的缘故,那水,奔腾咆哮着,在流经泸定县地段显得格外湍急。纵身万丈深渊……在声如奔雷的轰鸣中,山在摇、地在颤,树在呐喊,风在助威,欢呼达到高潮一如脱缰的野马,在狭窄的河道里横冲直撞,拍岸的惊涛仿佛在述说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时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大渡河两岸悬崖峭壁,险峰林立。康熙三十九年,四川巡抚能泰形容说:“泸河三渡,高岸夹峙,一水中流,雷奔矢激,不可施舟楫,行人援索悬渡,险莫甚焉。”泸定桥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东西两岸各有一个桥亭,飞檐翘角,既古朴,又灵动. 桥的主体由铁索组成,只在桥的底链上铺着木板,以供游人行走。我踏上桥,没走几步,桥就不停地摇晃起来,透过木板的缝隙,望着桥下滚滚浪花卷起的无数的漩涡,我不禁感到心悸目眩,觉得桥即将断裂,自己马上就会掉入河中被急流冲走,顿时紧张得额头上直冒虚汗,竟然不敢再往前迈步了。
定下神来,凭栏远眺浊浪涛天的大渡河,倾听巨浪拍打江岸发出的震天涛声,看远处城尽而江不断,河水依然曲折流向天际,犹如一条飘动的白色哈达……我的思绪也随着这绵绵不断的水而变得悠长,竟想起美国记者埃德·斯诺说的一句话:“中国革命在一起一伏中,最后终会获得胜利。”
站在桥上,遥想当年红军从安顺场一天行军二百四十里,赶到这里后,泸定桥却已经被拆除掉大部分木板,剩余的被浇上了汽油的木板在熊熊燃烧。对岸的地堡里和石头构筑的工事里,机枪正喷射着毒焰,火光以及子弹的曳光把夜色撕裂得肢裂破碎。22位勇士挺身而出,在火力的掩护下,他们在13根光秃秃的铁索上,一手抱木板,一手攀铁索,在冲天的火光和密密的弹雨中向对岸的敌人冲去,终于一举突破天险,把鲜艳的红旗插到了对岸!使蒋介石让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变为泡影。天险被征服,革命在前进,四名勇士的生命和理想却永远留在了大渡河中。此刻,他们该不会寂寞吧,大渡河奔流的水在为他们歌唱,两边的垂柳在陪伴着他们,还有无数个我这样的晚辈在怀念他们。那河岸的风啸,那河中的涛鸣,该是他们从历史深处传来的激励我们这代人的歌声吧!
与泸定桥相隔一条公路,有座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用过的马刀和枪支都陈列在那里, 虽然,锈痕癍癍,象是被时间抛弃在岁月的河流里了,但透过那些锈痕我却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他们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在中国人心里,他们更是永远占有重要的位置。怀着崇敬,我离开了纪念馆。心情复杂地来到大渡河边,立于岸边,我虽然听不见子弹打在铁索上丁当作响的声音,看不见红军过江后脸上的喜悦,然而,我却能感受到那份喜悦的心情。尽管我这份喜悦完全存在于想像中,却仿佛从远处飘来了一串胜利的歌声,歌声空灵而飘渺,在我心里萌动着一种特别的感动,于是一丝情愫游动在我的心灵,让我如痴如醉。
此时的大渡河连同大渡河畔的泸定城,都显得格外宁静。当年红军用来渡河的门板,小舟早已不复存在,几十年前的战争,对于这个古镇也已不再有任何影响。而远处的那几株垂柳却将柳丝悠悠地伸到水面上,我想,它们是否想拾起深藏在这条河中的画卷,或是要述说什么?河水的涛声,在这幽深的山谷中低回着,似乎在回答我。是的,正是这样,你看那两岸的重重高山也都坚毅地守卫着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个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