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觅踪:游摄翠云廊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2日 16:24
由梓潼一路北上,过七曲大庙,便进入古称‘剑州路柏”的“翠云廊”。它以四川的历史文化名城“剑阁古城”为中心,向着西至梓潼,南至阆中,北至昭化的三段古驿道而延伸,长达三百余里。雄伟壮观,景色秀丽,是一处绝妙的旅游胜地。
由于孤客、林卡、秋天、蓝天白云的抬举,夸我相当于摄影师,让我一路上要将注意力特别地关注车外的景色,只要我觉得是可以停车拍摄的地方,就立马停车。虽说我的观察力比较一般,可在翠云廊中穿行往返的路途中,只要是我们停车拍摄的地方,路上往来的好些自驾车旅游者,也总是紧随其后地停车拍摄。看来我们还真没选错地方。
翠云廊,又称“皇柏”、“张飞柏”,是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以“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宏大群体,在剑门古驿道上展翠抹绿,流辉溢彩,使古驿道满目苍翠,充分展示出一色青幽的总体风貌。虽经经千古沧桑,仍然生机盎然。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不过,在西、南、北三段古驿道上,由于驿道的地势不同,古柏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因而这三段翠云廊的景貌又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浓荫裹道、风韵古朴的西段长廊,自剑阁古城沿古驿道西行,经凉山、柳沟、垂泉,至到武连古驿。清代诗人张邦仲游览了这段幽廊后,对这段翠云廊迷人的景色,曾有“武连直抵剑门关,行人尽被浓荫裹”的高度概括和生动描写。这段翠云廊既有“浓荫裹道”的特色,又因古柏形成的历史久远,与古柏相关的古迹较多,因而古色古香、韵味悠长。
在一处弯道旁,可谓古柏参天,浓荫蔽日,而且蜿蜒的公路也很衬托画面。我们刚停下车,就有好几辆小车接着停在了此处。于是,十几个人就在此掀开了游摄翠云廊之行的序幕。人多虽然热闹,但有时也会有凌乱的人群进入画面,影响构图。我们只好先拍路边小景、古柏局部,等其他车的人走了以后再来拍这个弯道的全景。这时,林卡已换上长裙,在公路上来回走起了猫步。满目苍翠的古柏蜀道,在衣裙红艳的现代MM的烘托下,色调单一的画面即刻便活跃了起来。
北段长廊云环耸翠,景色秀丽。一出剑州古城,经古驿道的抄手铺、汉阳铺,出剑门驿直到昭化地界为翠云廊北段。这段驿道山高坡陡,岗峦起伏,沟壑纵横,不仅驿道两旁古柏缠山裹岭,而且满山遍野的松柏成片成林,举目四顾,林海茫茫,一片青幽。山坡如绿色的海洋,树冠如绿色的云朵,使百里关山生机勃勃,景色秀美,剑门关隘口峭壁上刻着“云环耸翠”四个大字,就是对驿道北段翠云廊景色的总体描写。我们此行只到达剑门雄关,昭化段只能留待下次游览。
沿国道游摄还不过瘾,我们泊车于翠云廊停车场,购票进入石板铺路、曲径通幽的古驿道。此处古柏众多,名胜不少。既有闻名的张飞井、翠云楼、李壁祠,也有护柏将军张绍塑像,以及编号为1027的国之珍宝“松柏长青树”。据专家考证,此树植于秦惠文王时代,距今已有2300余年,其树高27米,树径1.16米。由于该树的枝叶如松像柏,果形似松果,而果实却属柏树种粒,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松柏常青树”。
穿行长廊中,不时可见喜鹊跳跃枝头,斑鸠翻飞其间。在张飞井边,蓝天白云还饶有兴致地去摇了一阵轱辘呢。登上翠云楼,远望翠云廊,好似一条莽莽苍苍的长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古蜀道像裹着绿色的绒毡,大地因其而格外秀美,山河因其而更加壮观,游人因其而更加游行十足。
南段的翠云廊驿道,古时为剑州通往巴西郡(阆中)的军事要道,全程一百余里,翠幄绵亘,气势雄伟。这段崎岖的山径,时而上山,时而下河;时而越澗,时而翻岭;时而转弯,时而笔直,形如一条逶迤的绿色苍龙,也如一道奇特的绿色长城。驿道两旁的参天古柏,茂密的枝叶交错盘绕,如绿色的天篷遮天盖地,沿途都充满着古代诗人那“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的诗情画意。
在一处U型的路段,我们正停车回头拍摄身后的坡路古柏,起伏变幻的国道与路边列阵的古柏,相辅相成的组合,形成了古蜀道上一幅美丽的风景。忽见因相机卡里没了空间而没拍照的林卡,不知从哪里弄来两个农家为防止家畜吃庄稼而用竹子编成的辔头,一手一个地在路上翩翩起舞。这样自然的表情流露、情不自禁地舞之蹈之,或许比我们时常导演的模特pose来得真切自然。我赶紧举起相机,虽然被她发现,但抓下来的这张照片,还是感觉不错。
翠云廊游摄之旅,虽然也累,但我们5人都拍得开心,玩儿得快乐。清代诗人乔钵曾题诗赞誉:“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拍下刊刻此诗的石碑后,我为没错过游摄剑门路、翠云廊而暗自得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