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太白山(三)[原创] 【佳一846】 2004-08-08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3日 15:04
山在那里,只有自己登上,才知高低。
路在前方,只有自己走过,才知远近。
不知道晚上醒了多少回,也不知道老板娘的狗在帐外溜了多少圈。虽然晚上休息的不好,但是醒来之后还是感觉身上轻松了很多。晚上下起了雨,还刮起了风,幸亏我把地钉砸的紧,否则可能就要被吹翻了。
七点多,烧水做饭,补充完能量,收拾完行装,今天目标大爷海。
起程之后,很轻松的一段路程,向导在前边跑得很欢,我和铁哥在后走着玩着,拍了好多照片。
这段路上泉水特别多,许多路段脚下的石缝里就有泉水在流淌,还能在石缝里看到大块的冰。3100m左右的海拔,是高山草甸和针叶林相交的地带。
|
|
|
朱雀森林公园 |
很快到达药王殿,相传当年药王孙思邈在这里研究医学,他从东北引进了人参在这里种植,可是人参不适应这里的气候,都望东北跑,孙思邈知道后就去追赶,半路上追到,就拽着人参望回走,回来一看,只剩下手了。就只好把人参手种下,这样还就长出了有名的“太白手掌参”。药王殿只有一个板房,供奉的当然是药王了。有两个帐篷是山下的人搭起来的,提供给登山者住宿的。一步步接近峰顶,风也在大起来,而这里恰好是一个山坳,天然的避风港。休息了20分钟,继续前行。
路边有很多的无名小花,可惜拍的效果都不是太好,遗憾。在松林中穿梭,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看不到向导,也因为今天的天气很好,没有雾,这个最大的敌人。小狗一次次的在我们和向导之间往返,我跟铁哥开玩笑“四条腿就是好啊,走咱们两倍的路程也不累,还是这么欢”,铁哥只有苦笑,还在一个劲的拍,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慢,我俩经常在谦让让对方走在前,我是想在后照顾一下他,而他还是那句“领跑的是最累的”。我就闷纳了,咱也不是环法自行车赛,一般领跑的会死的很惨,有心理压力,咱就是出来玩,你就照自己的速度走嘛,谁也不撵咱们。妥协之后我俩是交替“领跑”。
出了那片松林,就是很大一块的草甸,说是草甸,大部分都不是草,是矮小的灌木,高不过30厘米左右,从两山之间的风口一直蔓延到下边的山坳里。这里已经能够看到顶峰,两天来的行走要达到一个高度了,可是我们知道还不能兴奋的太早,艰苦的路段还没有来临。
晃晃悠悠赶上向导的时候,他已经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了好大一会儿,我们也坐下休息,“今天的好路已经没有了,最快2个小时登顶”,向导告诫我们。到冲刺的时候了,先恢复一下体力,我们在这里休息了20分钟。重新上路之后,就完全是在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大石块上前进的,3300M海拔以上的太白山向我们展示了她最有特色的一面。只有石块上的红色箭头为我们引路,如果碰到雨后大雾天气,在冰川遗迹上行走上很危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踏空坠落下去。虽然今天的天气很好,但是我们也是很小心的行走在上边,有些路段是要手脚并用的。半个小时到达玉皇池,太白四个高山湖泊中海拔最低的一个。太白山的高山湖泊类型不一,有冰斗湖、冰碛湖、冰蚀湖。玉皇池呈半碗状,碗口的地方是一个风口,接近峰顶南北的气流交汇,这里恰好是一个洼地,气流在这里形成风,并且风力很大。湖边是一个庙,忘记供奉的是那路神仙了,是两天来见到的最大的庙宇了,前后两房,靠近湖一边还有一个厨房。能在这里高的海拔建起这么一个庙宇,也是一件很令人惊叹的事情。在厨房里休息了20分钟左右。铁哥在补充能量,小狗也过来了,给了他几块饼干,没想到就是这几块饼干,差点就赚了一条狗回家,这是后话。
下一个目标三爷海,顺着湖边前进,和先前的情形一样,要继续爬行在石块上,徒中艰辛放下不表。到达大概一半的地方,停下休息,这个时候回头看了下走过的路,坡度可能在70~80,想一下我们是从这里爬上来的,还有那么点成就感。距离产生美,俯看玉皇池,完整的湖面,清澈的湖水,远处的山梁,第一次这么强烈的感觉到她的神圣,也许在她身边的时候你不太能感觉到,但是当你看到她的全貌的时候,就会被震撼。
顺利到达三爷海,短暂的停留,我们知道离峰顶不远了。
二爷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很小的湖面,像全国很多地方的湖泊一样,太白山的高山湖泊也在萎缩,特别是二爷海,面积大约只剩下她鼎盛时期的1/8,而她原来是太白山湖泊中最大的一个。我们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可是它确很鲜明的摆在我们的面前,也许我们真的到了该审视自己了,审视我们对大自然索取了多少,同时更应该明白我们又为她做了什么。我们也应该反省现有的很多固有模式,包括生产模式,生活模式,是不是和自然和谐,是不是用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的丰盈。
从这里有两条路,不登顶半个小时到达大爷海,登顶上下各半个小时到达大爷海,而这个时候还没有12点钟,我们的行进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向导说我们今天赶到文宫庙应该不成问题。而我想在大爷海住一个晚上,明天早上到顶峰看日出,如果这样的话,整个下午就要在大爷海呆着了,也不是最好的计划。怪就怪我们走得太快了吧。
最后一次补充能量之后,我们向顶峰进发。无限风光在顶峰,虽然脚有些沉,气有些喘,但是情绪却很高涨。我们走到一半的时候,向导已经到顶了。一步一步的接近,两天来的行走就要有个成绩,海拔3767.2M,我们无比的兴奋。当脚下的路变的稍微平坦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太白顶上。这时我发现了草上的冰都是朝向一个方向的,是被风吹的结果,如非洲草原上的树,偏向一边长。
拔仙台是用石块垒起来的一个两进院落台地,最高的部分建着一间房子,叫雷神殿,里边有一个道士在打坐,向导也是道士,所以他们在里边聊起来了。我们走到房子后边,一块石头上写着“3767.2米”,少不了拍照留念。环顾群山,想找一下自己是从那里上来的,已经看不到来时的路,但是还能判断出大概的位置。方向感基本已经丧失,眼前无边的秦岭向远方延伸。北面的山体上有一条浅浅的痕迹,铁哥说那上边有人(惊诧他今天的眼力好),回头一看,原来在用望远镜看呢,我们猜想那里应该就是下山的路。大声吆喝了几下,路上的人也回应了几声。
顶峰的房子上还有冰没有化,冰被风蚀的像鱼鳞一样,还有很大的冰挂。而我们的头顶是烈日当空,“太白六月积雪天”,虽然我们没看到大面积的积雪,但是至少看到了雪的姊妹——冰。J
向导在催促我们快些下山,也许他想尽快赶回南天门,也许他怕我们赶不到文宫庙。顶峰就是顶峰,它毕竟表示久留之地,就像人生的每一个目标,当你达到的时候,你不可能永久的停留在那里。你也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高度,它毕竟是短暂的,而达到它的过程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只有总结了整个过程,才能够蓄积力量,向更高的顶峰攀登。
向导已经在望下山的路上走了,我们一步三回头的离开拔仙台,回头再多看一眼,回头为了在自己的记忆中加深一下印象,回头也是为了拍下拔仙台的身影。
下到海拔3590M的大爷海,要在坡度80左右的石块上下行30分钟!下了几十米,停下来,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大爷海的全貌展现在我的面前,真的不愧是“太白明珠”,前边看到的三个海子,多少让我有些失望,而看到大爷海的时候,前边的不快一扫而光。大爷海象置身群山中的一个仙子,而那英雄般的座座山峰的峻拔,更显出了仙子的优美。海上未化完的冰,漂浮着,象是仙子调皮的笑脸。
下到一半是有名的——千年冰洞,这个时候洞中的雪还很厚,洞顶还有长长的冰挂。铁哥已经下到底,我也小心翼翼的继续下行。终于下到底了,绕着湖边来到营地,这里平时有一个小伙子在职守。卸下背包,可以近距离的欣赏一下大爷海了,在清澈的水中发现了小虾米,这应该是高寒动物吧,前边的三个海子可都是没有生物的。不觉中已是下午一点多,开始准备午饭了,那个小伙子让我们用他的高压锅和煤气,在这里还有这么高级的东西,看来南北方的差距就是很大,在南坡还要烧柴,到了北坡改用煤气了。很快面烧好了,但是还不能马上开锅,要凉一下才能开,要不会爆炸的。吃完饭,付给向导两天的钱,他今天还要返回南天门。这时发生了很有趣的一幕,那条始终跟随着我们的小狗不愿走了,怎么撵也不走,最后是向导在前边引着,我们三个在后边拿石块吓唬着,好久它才不情愿的跟向导走了。哎,就因为几块饼干,差点就赚回一条狗。
向导走后才两点钟,在这里等明天看日出,太浪费时间。铁哥干脆就在营地帐篷里的大通铺上睡起来了。天黑前感到文宫庙肯定是没有问题,干脆就让他休息一下了。我在和那个小伙子闲聊,聊山上的故事,聊前段时间的测量大爷海深度,3点钟,我把铁哥叫起来,该上路了。灌了一壶热水,整理完了背包,我们踏上归程。我们很精神,可是没有预料到接下来的几喜几忧。
刚走出不久,就是上坡,铁哥就埋怨“这是下山的路吗?明明是上山嘛”,我能说什么,脚下的路还在延伸,我也知道我们很吃力,不过只能寄希望于这句话“有上就有下”。这段路上是欣赏拔仙台雄姿的最佳地带,我当然是不会放过的,平均5分钟要停下回头看看拔仙台,看看那刺入云端的雷神殿,看看峻峭笔直的石壁。一个多小时,来到处于两山之间垭口的文宫庙,天还早,我们不可能在这里扎营吧。横下心,继续前行,行走在顶峰看到的那条痕迹上。这里的冰川遗迹发育的也更好,我们一直行走在大小不一的石块上,不同于上山的是这里经过人工的修葺,有些地方的石块被平整了一下,看起来像是路了。我们计划到目前能看到的尽头休息,铁哥说一刻钟能到,我的头脑还很清醒,说两刻钟能到就不错了。不幸被我言中,中间休息了几次,水壶也几次被拧开,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时间终于到了,坐下长休一次。路,当你没有走过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它枉加推测,要不是高估了自己,或者就是低估了脚下要走的路途。而今天我们是低估了大山,又很愚蠢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重新上路,和先前的路完全无二样。少说多做,一个小时,在六点左右到达小文宫庙。就选择这里宿营了,这里有营地(一个简易房、一个帐篷),在对面山腰有帐篷的地方有7、8个人,我们猜想其中可能有老板。正好坐下休息,看看周围的风景。
傍晚的太阳是那样的温暖,温柔地把她的余晖撒向了人间,撒在了满是绿色的山体上、撒在了山坳外边的平原上,撒在了我们兴奋但略显疲惫的脸上。这个位置是太白山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点(自我感觉),首先从这里前行就是冰川遗迹区域,也代表着高山区的到来;其次从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俯瞰关中平原、渭河的地点;最后这里对于普通爬山者也是一道槛,从山下到这里体力已用去大半,能否超越自我,就要看是否有信心继续前进!
就在我们四周欣赏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从对面过来了。大家像熟人一样的打招呼,我们说是从南坡过来的,他说昨天有一个也从南坡来(前文中提到的那个在我们前边的人)。不久她的儿子、丈夫也过来了,又过了10几分钟后边跟过来4个气喘吁吁的年轻人,是两对恋人,一对来自西北大学、一对来自东北(年纪稍微大些)。打扮也相差很大,前者是全副武装,羽绒衣、围巾;后者就搞笑了,两人各披一个军大衣,女的里边是裙子,男的好点有一条长裤。经过我们的介绍,东北恋人中男的感觉可能到不了下一个宿营地了,就坚持下撤,女的还要求继续前行。最后他们选择了后退,看来这里还真是一到槛啊!
女主人开始张罗着做饭,我们本想搭帐篷,可是男主人偷偷跟我们说,少收我们的钱,大家一起住屋子里边。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惊呼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就是住他们的屋子。和男主人闲聊,他说了很多山上发生的故事,包括他救了一个北京的老人,多次参加山里的搜救工作等等,我开始佩服这个朴实的山里汉子。
|
|
|
小文宫庙日落 |
开饭了,我们两个不劳而获也跟他们一起吃了。大米稀饭、馒头、炒土豆丝、咸菜、炒葱头,铁哥直呼好吃,美味。我们也把自己的鱼丝、豆奶粉、咸菜拿了出来,就当是大家聚餐。在高山上,这个临时组建的七人小家庭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吃完饭看日落,太阳在厚厚的云层中时隐时现,铁哥也抓紧时间狂拍。起风了很大,咱在外边有明显的向后的感觉。于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出现了,大家轮流出去抓拍,当他惊呼于好景色的同时,其余人就冲出去,就这样大家进进出出,那个门槛不知道被大家跨过了多少回。
当太阳把她最后一丝光明收回的时候,我们也安静了下来,大家在屋子里边闲谈起来。8:00多的时候天空开始零星的下起了雪,这个时候冲上来一个男士,说后边还有几个,要主人去接一下,大家没体力了。男主人和他儿子去了,不久,他们各自拿了几个包回来了,又过了一会儿,上来6个男女。都做出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铁哥认定是一群中学生,我说不一定。看到他们说说笑笑,联想给他们拿了几个包的李凯(主人儿子),感觉他们是不是太不人道了一些。
相互认识之后,我和铁个感觉他们太闹腾,就主动提出去主人的那个帐篷里睡。男主人和李凯给我们拿了8床褥子,4床被子。褥子下边是一个大的防潮垫,嘿嘿!晚上可以睡个好觉了。
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听着帐外的风声和屋子里的吵闹声,我和铁哥聊着,不知觉中,我们睡着了。半夜我们都醒了,看表12:00多,屋子里还在闹腾,心中庆幸搬到这里来住。帐外是狂风大作,雪也更猛烈了。真想出去感受一下,可是又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终于在这温馨的小环境中,我又进入了梦乡。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