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第四季 > 正文

无处话凄凉——西湖的一隅【烛影摇红的】 2004-12-10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4日 16:32)

  西泠古墓迹迷离,只有相思是柳枝。

  等作高唐神女梦,菊香片碣小青诗。

  西湖的景致如此多,如此美,独爱其静静的一隅——孤山。

  孤山是西湖北部的一座山,因独处湖中而得名,因地多梅花又叫梅屿。它仅38米高,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它名为山实为岛,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是西湖中最大的岛,也是西湖中惟一的天然岛屿。孤山东连白堤,西接西泠桥,南临外西湖,北靠里西湖,四周碧波环绕,山上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掩映于繁茂的花树丛中,望之犹如浮在清波潋滟的西湖上的明珠。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赞云:“到岸请君回头望,蓬莱宫在水中央。”

  与湖心亭等其他岛相比,孤山离堤岸最近,仅一桥之隔。就这一桥之隔,隔开了喧闹与清静,隔开了繁华与落寞。沿着平缓、悠远深长的山间小径往山上走,仿佛走进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心绪里。

  爱这安静的一隅,爱这园林典雅的西泠印社,爱这散发着古旧灰尘气息与书墨香味的省图书馆古籍部,爱这些在斯处生活甚至选择长眠于斯的人。

  譬如宋朝著名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孤山的梅花、孤山的隐逸都与他,都与他的这一咏梅千古名句联系在一起。走进孤山,不能不想起林逋,想起他的孤高、他的诗句。

  譬如南齐名妓苏小小:“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真挚的心灵绝唱,挽留不住瞬间的幸福。

  譬如清末侠女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风秋雨愁煞人”。一抔侠骨柔情,最终选择落在安静的孤山。

  譬如清末民国初年诗僧苏曼殊:“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一生诗剑飘零,情海沉浮,去世后选择与明朝才女冯小青为伴。惜此二者之墓在文革中被破坏殆尽。

  苏小小,冯小青,两个才高貌美命薄的女子,增添了孤山的凄美,增添了后人如我辈无限的同情与悲伤。

  此时的我,更多想的是冯小青……

  小青为明朝广陵(今扬州)冯太守惟一的千金,长得美丽聪慧。十岁时有一化缘老尼来到太守府中,见小青而言:“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冯母认为是无稽之谈,并不理会,自是不愿掌上明珠出家,亦继续教女儿断文识字。小青十六岁那年,厄运降临到她的家里。1399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起兵,经过四年“靖难之役”的战争,夺取了建文帝的帝位。朱棣进军南京时,冯父作为建文帝的臣子,领兵坚决抵抗。朱棣夺取天下后,冯父自然难保性命,且株连全族。小青恰好与一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而免遭杀戮。她们逃到杭州,寄居在与冯父有过一回交往的经营丝绸生意的冯员外家。一夜之间,小青从双亲疼爱的太守千金沦落为家破人亡、寄人篱下的孤女,心情的凄苦可想而知。

  杨夫人见小青一直郁郁寡欢,在元宵节时强行拉她出来赏灯。冯员外的大少爷冯通亦儒亦商,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他趁元宵节的机会,制作了不少灯谜。小青出来就被其中一个灯谜吸引住了: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

  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冰雪聪明的小青一下子就猜出了谜底,但更吸引她的是谜面,仿佛是她的生活,她此时心境的写照。她寂然,怔忡地立在当地。

  冯通看在眼里,心底不由生出一股怜惜之意。他早已知道家里住着一位落难的小姐,才貌双全。怎奈男女授受不亲,自己又是有妇之夫,不敢随意造访。此时乍见小青,立即猜出她的身份。他走上前相问是否想出了答案,小青羞涩答为“红烛”。冯通刚赞她一句,她赶紧回房里了。

  几天后下雪了,雪花漫天飞舞,院子里的梅花挂着积雪,衬着白雪,美得醉人。小青一向爱梅,情不自禁地走到院子细赏雪中之梅,并从梅花瓣上收集晶莹透亮的积雪,准备用来烧梅雪茶。

  冯通也是爱梅之人,也走进院子赏梅来了。

  踏雪寻梅赏梅,只见楚楚佳人伫立雪中,集梅花之雪煮茶,是怎样美丽的景致呢?那一瞬间的定格,灼痛冯通的眼眸了吗?院子里梅雪相衬,花人相衬,美丽如画。小青雪中的身影,想必,也是孤寂动人,美丽如画。《红楼梦》里关于林黛玉的描写,抑或《家》里关于梅表姐的刻画,是否有小青的影子?

  一个美丽的邂逅,一个相似的爱好,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冯通帮小青一同拂扫梅花雪,零零散散地谈论着有关梅花的逸事或诗词,很快就收集了满满的一盆梅花雪。孤寂的小青邀请本就是主人的冯通进屋烧煮品尝梅雪茶,他们烧雪,品茶,谈诗论词,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就这样,两个人相爱了。春天来临时,冯通向父亲提出纳妾的请求。冯员外对知书达礼的小青很有好感,家上冯通原配夫人崔氏婚后三年不育,答应了。崔氏纵然一千个不愿意,老爷子点了头,她也无计可施。

  拥有了相爱的人,拥有了自己的家,拥有了丰盈的日子,善良的小青以为: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幸福从此为她驻留了。

  怎料蜜月刚过,崔氏就对冯通的行动严加约束,限制他去看小青,并对小青百般挑剔千般责难,小青重新陷入孤寂凄凉中。不久,崔氏以死相逼,逼冯通把小青赶出家门。迫于崔氏的泼辣蛮横,其娘家又与冯家世交,不便得罪。小青被送往孤山的冯家别墅,并受到监视。

  “小青”二字,合起来就是“情”字。

  爱过方知情重。如今,爱无处可依,情无处可诉,只有孤山相陪,只有凄凉相依,只有泪水相伴。

  “既生瑜,何生亮?”既有小青,何有崔氏?崔氏在先,她有权利争取和维护她的幸福。小青,你没想到用冯通的爱与崔氏争,你只有认命,这是你的宿命!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小青在孤山的住处临近林逋隐居的地方,斯人已逝,但梅花犹存。然而,梅花不可能永远陪伴小青,花总有凋谢的时候。当梅花落尽时,只换上满山是杜鹃。杜鹃滴血犹如小青的心。

  西泠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春。

  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直妾是意中人。

  同是才貌双全的善良女子,却无端得不到幸福,小青只有借苏小小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一个在坟里,一在坟外,同病相怜,同情相连!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独居山中,无可消遣,小青请画师为自己画像。三稿而出,只见画中倩影,倚梅而立——“莫道不消魂,人不黄花瘦!”宋朝才女李清照的词句描写的可是自己?泪水涌上心头,涌上眼眸,模糊了面前的画像。有学者根据此诗分析小青“自恋”、“影恋”,真可谓唐突佳人,大煞风景。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升西土莫升天。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

  她虽自伤身世,却没有怨恨上苍对她的不公。她于个人无愿无求,只求观音大士慈悲为怀,施滴杨枝水,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多么善良的愿望,多么善良的心灵!佛家南怀瑾很同情她,在台湾讲经时特别提到她,说她差不多是代表了大部分人类社会或旧时代的女性,是为了家庭,痛苦和牺牲个人的写照。

  有人劝说她另择佳偶,小青答曰:“宁作霜中兰,不作风中絮。”也许,选择了,就只能承受了。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独处孤山,青灯照壁,形影相吊;冷雨敲窗,一滴滴,一声声,滴落在小青凄凉的心上。《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可离魂与所爱的人相会、结合,可以生死相随。而小青,不是生活在戏里,不能拥有真爱的人,不能拥有生死相随的爱情,不能拥有平静的幸福,不能拥有心灵的空间。两相比较,难怪小青伤心欲绝——此诗据说是她的绝命诗。明朝吴炳杂剧《疗妒羹》第九出《题曲》即演小青夜读《牡丹亭》的故事,至今该剧在戏剧中仍上演。昆曲长短不一的句子和几十重水磨行腔,很适宜表达委婉幽约的心绪,看昆曲的演出最为凄楚感人。

  幸福和快乐如此短暂,悲苦却如此沉重绵长。见不到所爱的人,懦弱的爱人也见不到自己,小青终于绝望了。本来虚弱的身体更支持不住。然而——

  人生已苦,又何苦再端起一碗碗的凄苦,往口中送,往肚里咽?凄凉的日日夜夜,小青不愿再慢慢地熬了。

  心早成灰,药不愿再吃。美丽、聪慧、善良、纯情的小青。豆蔻年华而香消玉殒,离开世界时不满十八岁。但是,自此以后,她长寂于孤山的梅花丛中,可以平静于无知无觉中了。

  冯通在小青死后才得知而赶来,连连痛呼:“我负卿!我负卿!”

  这个懦弱的男子,爱了小青,也害了小青:让小青孤独地活着,孤独地死去。

  有时候,世界太无情。造了如此美好的女子,却没造一个能配得上她的男子。

  清朝有一个叫煮鹤生的,泊舟孤山石畔,寻至小青葬处。只见一冢荒土,其夜月明如水,景色空蒙,磺恍见小青立于梅间,不胜怅然:“昨夜西泠看明月,香魂犹在乱梅中。”

  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在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小青,你一个人孤身站在这儿看过凉月吧?几百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这里寻觅你的芳踪:天上此月,曾照过你,曾照过你脸上清凉的眼泪;如今,此月,在照着我,照在我为你掬的泪水。

  “ 顺脚步到小青女士的墓前,但见杂花开遍,翠绿浓紫,如撷彩文,如铺锦。真是‘莺藏柳暗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呵。尽徘徊——几尺孤冢,我来凭吊。漫撷山花拾砾石以纪游。人笑我痴,我又何暇理会呢?”(孙席珍《西子湖上》)

  我的眼眸停在雪后绽放的梅花。

  小青,你是哪一朵?哪一朵是你?

  花开花落终是空。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