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字,一拓碑声【(小今)】2004-12-30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9日 15:50)
数不清是第几次进碑林博物馆了,而这一回,才认认真真地听着讲解员给我纠正了一个错误:“拓片”,这里“拓”字的读音应该为tà(同“踏”)。于是听着捶打碑壁那啪啪啪的回声,想象着从眼前这片千古文字中,能够挤压、渗析出的东西。虽然它的价值飘渺地像是由精髓中再次抽出的丝,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可以收藏起来作为历史见证。
《说文》中解释“碑”为“竖石”,这个词不但表明了碑的质地,同时也说明了碑的形态。而“碑林”这个名字,就更加形象地描述了大堆石碑摆放在一起的场面。西安的碑林博物馆里则收集到了3000余件碑石,无论出于最早的汉代还是崭新的清代,碑石上的一笔一画至今仍然苍劲有力。即便一个对书文一窍不通的人,立于青灰一色的碑林间、面对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也会激发出提笔的欲望。
每次走进碑林都有一种莫名的惭愧,一是因为自己实在不喜欢古文,二是因为始终恐惧书法,所以碑林里最能吸引我的也只有悠悠传来的拓碑声了。顺着幽静的青砖路寻去,石碑密密麻麻地矗立着、静默着、倾听着、回想着,原本应该还给它们一席空间去埋藏历史痕迹,可偏偏碑上深深浅浅的文字使这里唏嘘起来。有文人的品评,有游客的指点,有行家的惊叹,还有拓碑者铿锵落墨的节律。
讲解员如数家珍地详细介绍过数十块碑后,又就着拓碑师傅熟练的手法,讲解起碑石拓片的制作过程。宣纸上影绰的字迹在敲打声中渐渐清晰,以黑与白的鲜明对比映射出碑文的阴阳之别,墨香随即四溢,沁人肺腑。曾听说过一则谜语:“要它白,用墨拍”,它说的正是“拓碑”。
由于碑文是名家所为,因此碑拓也就有了它可观的价值。拓碑师傅说,一人高的碑石拓片,一天功夫也只能拓出七八张来。按碑文的价值来区别拓片出售时的价格,通常为百元至千元。按照这样制作拓片的速度来算,碑林博物馆制作的碑石拓片完全可以满足书法艺术爱好者的需求,怪不得被誉为“石质书库”。
碑林的拓片不但可以作为书法作品来收藏,而且越来越成为陕西所特有的工艺品,并逐渐走进了旅游纪念品的行列。将拓片装裱后带回家,挂在堂前屋后,会在古风古韵中透着另一番情趣。尤其是以朱红色拓出的“寿”和“喜”、由浓墨淡彩拓出的“一笔虎”和“墨竹图”等,都是碑林拓片的代表之作。
关于制作碑石拓片,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坚决反对的态度。毕竟在可以称为文物的碑石上敲敲打打,会对原有的碑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拓碑师傅说,博物馆中的碑石按历史价值是分等级的,而允许这样制作拓片的石碑非常有限。于是再次感叹碑石拓片珍贵之余,又要为这不能再生的瑰宝叹息了,这到底该归为珍爱还是伤害?
——参考资料——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文庙旧址,占地3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 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名牌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主要为"碑林"与"石刻艺术"两大部分。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分7个陈列 室及6个墓志廊与1个碑亭。陈列着从西汉至清历代碑石3000多件。"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陈列西汉至唐代的古刻艺术珍品70多件。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篆、隶、草、行等各种书体,还有机会一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亲笔刻石,以及王羲之、苏轼等名家的墨宝。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