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丽友措湖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25日 19:23)
我们的康巴藏区道孚行,在泰宁自然保护内经历了夜宿神山下、翻越农戈山后,9月10日中午,我们顺利到达亚拉神山下人迹罕至的垭日阿措,也称姊妹海,其海拔4210米,湖边是广阔的高山草甸,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垭日阿措是两个相距非常近的海子,但却互不相连,各自分别是向东南的雅拉沟和向西北的台站沟两条河的源头,海子中间并不太高的一个草甸覆盖的堤坝,成为雅拉河与干尔隆柯河的分水岭。
在泰宁自然保护区,每一个湖泊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都令人神往。我们躺在秋草萋萋的草甸上,一边仰拍亚拉雪山,欣赏四周美景,一边吃着自带的午餐干粮,探讨着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感知。考虑到赵师下午5点前,要开车到海拔3744米的雅拉朗多接应我们,稍作休息后,我们就开始了艰苦的台站沟原始森林穿越。
阳光浅浅地洒向山谷,云雾淡淡地缠绕雪山,我们匆匆地穿行于原始森林间的小道上。一只巨大的山鹰从头顶飞过,凝望着亿万年的沧桑,它们是生活在自己王国内的山野主人。经过如沼泽湿地般陷脚湿鞋的高山小杜鹃林,穿过地上铺满柔软洁净苔藓的大叶杜鹃林,跨越干尔隆柯河的两条小支流,我们上坡下坎数遭,最后疲惫地走过一片云杉林,下午2点半左右,终于来到了海拔4170米的友措湖边。
友措又叫雅拉友措、玉石海,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山野》杂志上称为雅拉央措。在这里,抬头是终年集雪雄伟的神峰,脚下是森林环抱的圣湖,平静的湖面神峰倒映,林中鸟语花香。除偶有藏族采药郎涉足外,少有人能领略到这美妙的仙景。我们因时间限制,不能徒步到附近雅拉茶曲温泉,无缘享受神山下圣湖边裸泳的惬意。
午间的湖畔很美,白云在蓝天下随风飘逸变化,远处高山草甸的牛羊时隐时现,雪峰被交错的光影照射得层次分明,对岸的冰瀑布如仙女的纱巾,苍翠的森林依偎群山,友措静若处子。自然美景让我屏住了呼吸,连快门都不按下,怕惊扰了这满目的诗情画意。直到虫乙、张强按动快门的声音,把我从震撼和无尽的思绪中拉了回来,我才赶紧跃上这点线面与色彩的舞台,加入到光与影的操作。
仰望海拔5820米的亚拉雪山,虽然此时仍然有些云雾遮掩,山顶看不真切,但巍峨伟丽、雄险如削的山体,仍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山顶常年为雪覆盖,悬谷冰川如银龙飞舞。冰川之下,冰瀑布如九天之水飞泻而下,与水色清莹的高山冰斗湖友错相接。湖畔,红杉、碧草和各色野花,与湖水、雪山相映成趣。
山峰依山势有几条乳白色的冰川,用长镜头观看细节,非常壮美。白练高悬的瀑布,凝固似雪域高原的哈达!友措水面约1公里,水色呈翠绿、银灰、深灰、褐黄、淡黄五色,犹如五彩的鸡尾酒。湖周有壮观的古冰川遗留下来的石滩、红杉林和杜鹃林。相传还有格萨尔王藏盔甲、弓箭的岩洞。因近年登山热的升温,登山大本营也建在了圣湖的附近。在大山怀里的湖边徜徉、摄影,感觉自己轻盈得象林间滑过的一缕秋风,心情透明如湖水。
为等待山顶最后一团云雾的散去,近距离地拜谒亚拉雪山风采,拍了一些交待环境的资料片和到此一游旅游照后,大家静坐湖边,耐心地等待,其间还下了一小会儿美丽的太阳雨。王熠老总躺在草地上,兴奋地谈论着今后的打算,赞美台站沟是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今后一定要在矿山开发的同时,为相邻的泰宁风景区的保护多多尽力。望着头顶由东南往西北快速飘动的云彩,我们祈盼着亚拉雪山露出真颜。
慢慢地等待后,转机终于出现。下午3点左右,高处的亚拉巅峰,在我们翻越农戈山脊时偶露真颜后,终于再次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容颜,虽然时间短暂,但还是逃不过我们这帮追光逐影的摄哥的眼睛。海拔5280米亚拉峰顶逐渐褪去雾衣,开始接纳我们几个千里之外的朝拜者。此时的我,顾不得心疼胶卷和CF卡的储量,只知道忘情地摁动着快门。
拍够了雪山,又急切地将镜头下移,重点瞄准眼前的友措,以及湖对岸的森林和瀑布。在巨大的冰川雪粒盆下,远看高达60多米的冰瀑,无论是流量、落差、宽幅,此瀑布都难谓壮观。但它与头顶的雪山,四周的森林,下面的海子相配,便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动态山水。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学意境,着实让我们这帮追光逐色的摄哥们叹服。
微风掠过,吹皱一池碧水,掀起我心中情感的涟漪。近些年风风雨雨的在青藏高原流连,到过拍过不少海子,那些高原湖泊曾无数次深深地打动我感染我。而今,眼前这个有着一挂美妙冰瀑布的友措,更是让我心动不已,分外留恋。有人说,湖泊是大地面孔上最动人的眼睛,是充满智慧、生机和灵气的大地之眼。此时,我也深有同感。但是,当我们凝视着这些美丽的眼睛的时候,可曾想过在她沉静幽深的眼波深处,又蕴藏着多少世事变迁和沧海桑田?
凝视大地的眼睛,倾听湖水的诉说。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或许都有着与湖泊有关的情结、埋藏着关于湖泊的梦想。视野中的友措湖犹如镶嵌在天地间的碧绿玛瑙,自然天成,美得让人心颤。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藏区那句古老的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哞”——纯洁的莲花如意宝!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王卉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