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fsss】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31日 13:17)
夜归人……
新年第一天的爆竹声让“年兽”远远地离开了善良的人们……,
此起彼伏的声响也将孩子们从不沉的梦中唤醒,起身面对岁月新的开始。
父母老家都在外地,所以不用早早起床去给我的祖辈们拜年。而在每个年前,父母就作好了打算:一般是根据天气、收入和身体状况决定新年会在哪里过。如果不回老家的话,便会在腊月里抽个空去邮局,汇上百十元钱,邮上些点心、布料什么的……,小小的汇款单上再写几句祝福的话语,就算把心意“邮回”了家。
小时候的交通很不便利。记得年前随父母回老家过年的景象,真的像是去“逃荒”:两个大大的布兜一前一后搭在父亲肩膀上,空出的手便牵着我。每次来回一趟,父亲脖颈处都会留下红红的勒痕,许久才会褪去;母亲则抱着、扯着年幼的弟妹……去挤火车。那时每当年关将至,车站里会在短途的列车上加挂临时车厢,里面没有座位,小小的窗户很高。火车开动时,车门一般不关上,因为怕空气不好,半开着的车门两边会用粗粗的链子拦住,列车员守在靠近门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篷车”。有几回过年回苏南老家乘得就是这车,那时我只是六、七岁的样子……。沉闷的车厢中,很少听见有人说话。返程时,乘车、坐船会相对轻松些,因为初三、初四光景,还不到客运的高峰,这时乘车,我可以站在车窗旁去安静地眺望窗外闪动着的风景,而父母也可以安心地靠在硬硬的椅背上稍稍闭上酸涩的眼睛……。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那时的车船时常不能整点,也因买不着预计班次的车票,所以耽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并不奇怪。而被耽搁的人又不能如现在:随意从口袋中掏出手机给亲朋好友报平安。守候的人焦急的心情更是不用说了……。年前出门,便身不由己,随它去了……。深深的夜里,没有了公交车,没有的士,只有街灯下拖着的那长长短短的影子。虽然有些疲惫,但真的很快乐,因为远方会有盏灯火仍然会在等候,等候正月里的夜归人……。
雪中年……
新年里,碰上下雨天是让孩子们不安的事,新衣会很快弄脏、点不着鞭炮、卖糖葫芦的人没有出现……,似乎雨水会把喜悦的心情冲淡。而最令孩子们开心的,莫过于从年前就开始下雪了。
当雪花刚从灰白色的天空纷扬时,便可以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是,父亲则抬起头看看窗外,平淡的说了句:瑞雪兆丰年……,便又做起了没完没了的“年”活。年三十这天,在家门口堆个雪人,恐怕是我最盼望也是最开心的事了。门前的积雪被父母用铁锹和扫把堆在两旁,于是省了我们不少力气,几双小手在雪地里忙得不亦乐乎。父母在此时也不会去责备我们弄脏衣服、冻坏了身体。也许是当那雪花飞舞时,父母的心也会飞往他们自己的童年时光;也许从堆好的雪人身上,他们也体味到了平淡生活中:快乐并未走远……。
正月八、九的样子,街上就开始卖起了手工扎好的花灯。那时,走在街上就仿佛走进花海里,很是吸引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眼球。不过,自己小时候手上提的、手里拖得花灯都是父亲亲手扎的。记得窗外雪花飘着,而温暖的室内,父亲用切菜的刀慢慢地把竹条撇成一根根细细的竹篾,计算好的材料准备好后,便用细白麻线把弯曲的竹篾绑牢……扎成灯的骨架后,再用糨糊把剪好的红纸一张一张粘好,花灯里边会拧上一根铁丝,用来插入蜡烛……。每当父亲做完后,自己便会迫不及待地将蜡烛点亮,提上在屋子里四处窜动着,如果是晚上,就会央求父母把室内的电灯关了。于是,烛光便会透过红色的纸张,将整个屋子里映上暖暖的色彩……。
“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这边的习俗。正月十三,是闹花灯的开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元宵、吃元宵。
正月十八,是落灯的日子,也预示着热闹的“年”也将结束了,这天,我们这儿都要吃面。面,细细长长的,也许是想让年中的快乐走得些远、长些吧……。
雪中的年,孩子们真的很快乐:因为多了个“雪孩子”陪伴……。
童年中,年的“味道”还有多少?又还能存进记忆多久……
岁月悄悄流淌过身边时,我们都不会太在意那些伤感与别离;我们与童年的,童年给我们的。
我坐在一条船上,逆流而上……;
扬起的浆上,会洒落下温暖,
那便是流逝了的怀念
……
虽然,只是少许
但都很珍贵
其中—
就会有童年里“年”的味道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王卉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