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埃及印象记 > 正文

埃及印象记(15):番石榴飘香的地方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7日 15:05)


  番石榴飘飘忽忽的果香,让多少有点疲惫的身心忽然滋生出想家、想念祖国的情绪。

  久违的非洲鲫,让时光倒流到儿时,那个拿着鱼票买上3条小小非洲鲫回家,乐呵呵的年代。

  这些,竟在埃及一个不起眼的没落的,名字叫罗塞塔的小镇里不期然相遇。很街市,很散漫,连阳光都有点懒懒地撒在这个有点脏的小镇上,人却出奇的友善,虽然还是本能的抗拒镜头,但发自内心的微笑让我很自觉地转移我的兴趣。

  我更乐意喝上一口街边闲坐的男人递上的甜甜红茶,接受他们的邀请拍摄烟馆里一排排锃亮的烟枪,捕捉半是俏皮,半是躲闪,半是羞涩的面容。

  游走埃及,我发现我更多的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走,甚至有些盲目。

  去罗塞塔,就是被同伴胁迫下去的。一直以为去的目的是看一座塔,以至来到罗塞塔时,还四处的为他找“我的罗塞塔”,指着东一座西一座的尖塔问是不是他要找的东西,同伴气得横眉直竖地对我怒吼:我要找奥斯曼建筑!

  呵呵,如此大动肝火的,有那必要吗?拉着同伴到果汁店海喝它几大杯鲜蔗汁,本想劝说他改变一下计划,因为我发现我们眼前的是个集市,兴许还是中国农村的“墟日”之类的,且这里游人稀少,我想我“亲民”一会儿,定会有我希望的东西。但同伴很倔,不肯谦让,还是坚持他的奥斯曼建筑,环顾四周,不见有他要找的。尝试按图寻找、问人,可能游人少至的原因,懂英语的不多,即使是警察,也问不明白。

  其实,罗塞塔还真的挺有名的,但就不是什么奥斯曼建筑,故事还得追溯到拿破仑年代,在那挖掘到的一块碑文。这块碑文用3种文字写成,分别是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后期的埃及文字。一位法国古代语学者吉恩·保罗·商博良研究了这些文字,并设法释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自此,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变成可以读懂的文字了。当年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的报纸称这块石碑是通向法老国度的钥匙。由此,也诞生了一门新学科——埃及学。

  难怪当地人不明白我们寻找的东西,好奇怪的东方人!

  这次出门,经常和同伴有贴错门神的时候,意见相左时,一般情况下我就默言,自顾做我自己的事,待其有主意了,相跟就是了。

  很盲目地,我们一条小巷一条小巷地找,不时的我被优哉的抽水烟、喝红茶坐在街旁的埃及男人吸引着,一闪而过的蒙面妇女勾引着,嬉戏、活泼的小孩纠缠着。肮脏的街道、杂乱的房屋、随风飘扬的万国旗、充满好奇而友善的人们让我越来越喜欢行走在这里的街巷里。

  在进入罗塞塔小镇时,路旁是许多果园,有很多番石榴树,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尾随着的一辆辆货车满载一筐筐的番石榴,阵阵飘香令我两颊生津,但烦躁的同伴不准我买,怕我吃坏肚子,那他就要照顾我,兼且怕我因此而拖累他。

  同伴因为找不到他要找的房屋,很烦躁,瞧我又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唠唠叨叨的。看他的样子我就坏笑,且我对这里兴趣不大,瞧见一辆马车经过,提议不如租辆马车,让车夫带我们去寻找,这个建议没想到被采纳了。

  因为小镇的马车也算是一种主要代步工具,所以我们很快就坐上有斗篷的马车,还是挺神气的高头大马,装饰也蛮贵族的,这又让我大大的满足一会了。

  真奇怪!我们很费劲找的东西,坐上马车就不需费什么神了,一幢一幢紫红色木雕花建筑,的确很美、很典型的风格。哦,原来这就是奥斯曼风格的建筑,但有限的建筑学知识,只能是大眼瞪小眼。据资料介绍,这些房子都是17~19世纪建造的,但与明显是后来建造的房子相比,很有点没落贵族的气质。看不懂!但好在我现在能用另一种方式——镜头来欣赏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东西!

  终于如愿拍摄到奥斯曼风格房子的同伴,午餐时对我照顾了一次,满足我一尝鱼腥味。

  原本很想重拾儿时的记忆——非洲鲫鱼,但那鱼实在是太小了,惟有品尝火烧尼罗河乌头鱼。

  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将鱼裹上一层泥巴,放在火炉里烤,烤上20分钟,就大功告成了。乌卒卒,形同两根木炭条的东东也就名正言顺地被端上饭桌了。毋需洗,毋需刮鳞,更不需开膛,连油盐酱醋什么的也不用放,吃的时候各人蘸着他们惯用的调味料就是了。可以想象,那味道......

  好想更进一步了解这个有趣的小镇,好想在这里找些与我儿时生活有关联的东西,但迈开的脚步不能停下,我只能继续我的旅程。

  就让这飘散着番石榴果香的小镇,伴我走完余下的路程,缭绕不散!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王卉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