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打开的民俗画卷(27)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07日 17:30)
■风沙星空
我站在一个制造乐器的小作坊门前,那个十多岁的伙计正聚精会神地敲击着他的“产品”——乐器。
我蹲下来,就在他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生产”过程。
他居然一直没有发现我。
当完成那件产品的制作,抬起头来忽然发现我默不作声地看他时,他一点也不奇怪地冲我笑笑,露出了一副天真的模样。
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乐器--都塔尔、弹拨尔、热瓦甫、艾杰克、达甫、萨塔尔、卡龙琴、纳格拉、沙巴依……
这些乐器名字有很多我叫不出来。那伙计见我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地看这看那,便给我逐个介绍着这些乐器的名字。在我的邀请下,伙计逐个地给我“表演”了每个乐器的使用方法。
然后,我走近他制作乐器的桌旁。桌上摆满了用核桃木、桑木、杏木制做出来的半成品乐器。
对着满墙的乐器,我仿佛听到了节日里维吾尔人欢快的音乐和舞蹈,我的每根神经和细胞都随着这些音乐舞动起来。
在新疆,在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音乐和舞蹈。在荒凉的地方,人们更需要有音乐来“料理”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书写自己的一切。
于是,便有了“维吾尔人把历史写在音乐里”的说法,便有了维吾尔人13种40多个品种的乐器,便有了丰富多彩的维吾尔人的生活。
网络原创,严禁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络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