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玉石之路 > 正文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5日 19:23)

  我国考古学最新研究提出,中国在青铜器、铁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晚期存在着一个大量以使用玉器为主的时期,历经几千年。它,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类的踪迹,玉石就成了他们须臾不可或缺的伴侣。他们在把玉石当作工具的过程中认识了玉石之美,玉石也便成了人们美化生活的饰物和珍宝。可以说,对美的认识,也就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们大都知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丝绸之路”的前身就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

  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首开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丝绸。而“丝绸之路”是后来丝绸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的通道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

  古代新疆的和田玉是怎样跨越高山峻岭、戈壁山川到达我国中原,又如何向西行进?中途经过了哪些中继站?“玉石之路”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课题,深藏着许多迷人的奥秘。

  大约3000多年前,新疆产玉点已不少,已有采玉和琢玉的部落,玉已大量流入中国内地。《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巡的路线,也大致说明了当时新疆到中原地区“玉石之路”的路线。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而且,透过这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与当今考古发掘的玉器相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黄河上、中游的远古父系部落与昆仑北坡母系部落之间是怎样以和田玉器为载体沟通交往的。先民们从昆仑北坡的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遥远的地方。于是,由近到远,不断向东方和西方延长伸展,终于开拓出了一条最早的和田玉运输线——“玉石之路”。

  这条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其实走的就是玉石之路,他凿通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玉帛之路。汉代在甘肃设置的玉门关,以运输玉石而闻名,在汉以后的玉帛之路上更加繁荣。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归随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又如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所写:“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现代矿物学家、地质学家对和田玉进行认真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和田玉的成因与镁质大理岩和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两者发生交代作用有关。和田玉属于“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在恐龙称霸地球之前数亿年,和田玉就已经出生了。和田地区河水中的玉石,是随着夏季河水的北流而离开昆仑山,到达和田绿洲的。其原生矿,应当在昆仑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个海拔地质风化比较严重,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夏季融雪时,风化了的原生矿表层破碎,崩落河谷,随着洪水冲向下游。

  1977年,新疆地质工作者在冰川消融后的季节,进山寻找羊脂玉矿点,虽然未能找到,却在山谷中意外地捡到一块重达158公斤的特级白玉(羊脂玉)。

  寻找和田河源头玉矿的工作,由于艰难、危险,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知识和野外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可能是历次探索都徒劳无功的原因。 2002年6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我们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起进行了一次“探索玉石文化”科学考察,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对“玉石之路”源头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