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居延文化 > 正文

寻找消失的古文明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03日 13:59)

  “居延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流域,堪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大漠明珠”。其在我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学术价值丝毫不亚于新疆的楼兰古国。

  居延遗址南起甘肃金塔毛目,北至额济纳旗的策克边境,西至纳林河,东到居延泽。其中分布了很多重要的城址和重要的遗存。居延地区,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居延地区古称弱水,先秦称“流沙”或“弱水流沙”。秦、汉时称“居延”。西汉、东汉时期是居延地区最为繁荣的时期。因其控扼古代丝绸之路要冲,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将霍去病战胜匈奴后入居延、牧河西。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筑外长城延伸到居延。同年发戍甲卒18万到河西,设居延、休屠两都尉,后改为“张掖居延属国”。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出使居延,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传颂的名句。安史之乱时,河西走廊通道切断,居延地区成为长安通往西域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也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西夏在居延地区设立“黑山威福军司”,筑建“威福军城”,即著名的黑城。元代称“亦集乃路”,在居延要塞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统领军政事务。明初这一地区废弃,清初归蒙古土尔扈特部所辖。

  居延文化的中心地带,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位于“北丝绸之路“和“龙城古道”的汇合点,军事和经济地位都非常重要。

  西汉、东汉时期是居延文明空前发展的时期。公元前121年,大将军霍去病战胜匈奴后进入居延并且设立了居延都尉府,就在这里大规模修筑军事设施,屯田戍边。在汉安帝时,居延已有居民4700多人。此后一直到西夏国统治的前后五百余年间,这里创造了古居延文化。

  但由于战乱不断,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加上人口急剧增加,居延城开始败落。二十世纪初,俄国人科兹洛夫等文化大盗在黑城等地大肆盗掘,掠走大量珍贵文物,居延文明才引起了世人瞩目。

  居延地区文物遗址文化特征鲜明,涉及了原始文化和有史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农牧业、宗教、语言文字及生态环境等诸多学科领域,有较高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古代文化地区,现在却时刻面临着被沙漠吞噬的威胁,由于居延遗址地处西北内陆,常年干旱缺水,造成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大量的大面积的古文化遗存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自然力的破坏。大风将大量的沙土吹入城内或将城墙房址层层剥蚀,许多墓葬被流沙掩埋或被大风吹成空中楼阁。也许用不了多久,它将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国,被埋葬在茫茫的沙海之中。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学所的专家组成了一支科考队,去寻找那些被淹没在荒漠中的古城遗址,并对这些古城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考察。我们中央电视台的几名记者在新闻中心骆汉城老师的带领下,和专家一起对黑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进行报道。

  考察队将沿着居延文化的发祥地——黑河上游出发,从南到北穿越甘肃、内蒙,最后达到内蒙的策克边境,预计这次考察将为期20天左右,全程3000多公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考古所的专家介绍说,居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汉代和唐代两个盛世都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他还对这次考察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认为这次居延文化考察主要是探寻古代居延文化的脉络,揭示古代居延文化的内涵,为研究现代居延绿洲、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提供数据和资料。(记者:骆汉城、刘霞、龚敏、朱江、张伟)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