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岩石上的游牧民族——曼德拉山岩画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4日 13:21 来源:新华社

  蒙语曼德拉山,是汉语中“腾飞、升起、兴旺、发达”的意思,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画分布于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部,与额济纳旗和河西走廊相接,是当时草原丝绸之路从中原通向漠北的一条通道。

  我们科考队从巴丹吉林沙漠出来后的目的地就是曼德拉山,科考队决定对分布在这里的岩画进行考察。

  曼德拉山的整个山体都是由各种造型奇特的怪石组成,在阿拉善地区像曼德拉山这样被风化的山体很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曼德拉山这样一座奇特的山体,在方圆十余平方公里的地方,大到几十立方,小到拳头大小的风蚀原石随处可见,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像外星人的头部,有的像一张沙发床,有的则像一个搔首弄姿的猴子,这里的怪石各式各样,栩栩如生,与云南石林,黄山怪石相比并不逊色,在这里,你可以发挥自己无尽的想象,把这些巨石人性化。

  曼德拉山不同于其他被风化的山体,它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整个山体由黑、白两种不同颜色的石头组成,为什么这里的石头会出现如此怪异的造型?为什么会出现黑、白两种不同质地的岩石呢?

  据专家考证,这里的白色怪石大部分是花岗岩,而黑色岩石,是在地质形成时,从花岗岩缝隙里迸发出来的沙磨漆岩石,在数千年前,这里是海底,岩石经过海水长期冲刷,形成了圆形、椭圆形的雏形;后来由于地质结构的不断变迁,海底上升为陆地,原石经过风力剥蚀,逐渐形成了如此怪异的形状。

  在阿拉善考察的这段时间,科考队可算是体验到了这里全年的天气变化,要不就是晴空万里,要不就是沙尘暴肆略。上山的时候,开始刮风,风不大,时不时的迎面吹来,还挺惬意。

  在曼德拉山山脚有一间小房,是当地在此设立的曼德拉山岩画管理所,在这个没有通讯工具,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长年驻守在此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个。陪同我们来的是阿拉善右旗文化图书馆副馆长,姓范,我们戏称他为“饭馆”。

  在范馆长的带领下,科考队开始向山顶进发,范馆长告诉我们,从山脚到山顶,得需要一个多小时,我不禁感到纳闷,需要这么久吗?简直是太小看我们的体力了,一个多小时打个来回还差不多。可当我们往上爬的时候,我才真的体会到范馆长的意思,别看曼德拉山不高,但是这里通向山顶的路蜿蜒东西、时高时低,常常看着是近在咫尺的距离,却要绕好几个弯才能到。

  一路上,随处可见黑色岩石上雕刻的各种岩画,大多数刻画于石面的南侧,以动物为主,有北山羊、骆驼、鹿、牛等动物,也有骑马、放牧、狩猎、宗教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非常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游牧民族生活,是游牧民族的真实写照。从这些生动的岩画上,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当时游牧民族在此的生活状况。范馆长告诉我们,曼德拉山的岩画区分布广泛,据当地统计,在长约6公里,宽约2.5公里,共计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6000多幅古代岩画,堪称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

  在曼德拉山西山脚下,科考队发现一个古代遗址,遗址有5个石圈,用花岗岩堆积而成,占地面积大约有100来平,最大的一个呈方形,我们在这发现了一块打制石器,从器形上分析,应该是属于古代遗存,但是由于数量和石器的典型程度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年代,所以还不能确定遗址的年代。据专家分析,遗址出现在这个环境中,作为早期居住点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早期人类用来做宗教的遗迹,搞祭祀活动,如果石器遗迹能确定下来,曼德拉山早期岩画的上线又可以往前提一步。

  看着这些远古民创作的艺术品,除了惊叹它的艺术构思,更多的便是一系列迫切了解的答案:它们是什么人创作的?为什么游牧民族要在这创作大量的岩画?而且为什么选择在岩石上进行创作呢?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生活在阿拉善地区的民族是大月氏,大约在據史書記載,最早生活在阿拉善及巴丹吉林地區的民族是大月氐。大约在战国初年,与大月氏同时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还有羌人,大約遠在戰國初年。與月氐同時活動在這一地區的還有羌人。而匈奴最初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的区域是漠南阴山及河套一带,也就是阿拉善及周围地区,根据这样的历史背景,岩画的作者应该是月氏人、羌人、匈奴人,另外从岩画中发现的西夏文来看,当年的作者应该还有西夏人。那么,从这可以推算,这些岩画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之久。

  在这些岩画中,有几幅岩画令我们印象深刻,一副岩画上刻着几行西夏文,我们看不懂,范馆长解释说,这段文字是“怀念自己的姑娘”的意思,有可能是男子渴望见到梦中情人的自白书。岩石上的情书还是头一次见到,还真有创意,看来,男欢女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几千年前的古人,还是我们这些现代人,任何人都难免掉入俗套,另一副是一个家族的繁衍生息图,整幅画呈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端画着一个人,旁边站着一个怀孕的妇女,三角形下面是两个、三个、四个,到最后发展到四个人,没有文字,完全用画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岩画的内容从单纯的动物凿刻,到宗教活动、人类生活的反映,从最初的无序记录到后来的理性记载,有了质的改变,充分说明岩画创作已不再是闲暇时的消遣,而是成了游牧民族生活的一部分。

  站在曼德拉山的高处,轻而易见远处的戈壁滩和另一座山峰,这么大片的土地,几千年前究竟是什么样子,是现在这样的茫茫戈壁吗?

  根据地形和岩画上大量的北山羊、骆驼画像,我们可以想象,古代的时候,曼德拉山周围是一个水草肥美的地方,适合养殖北山羊,骆驼,可以承载牧群和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很大。当时曾有许多游牧、狩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人们在草场放牧,人在山上休息,当人们发现这种黑色的岩石容易凿制,适合刻制岩画的时候,就趁休息时把所看到的一些放牧情况记录下来。

  下山的时候,风刮得越来越大,空气中弥漫着扬沙,整个天空变得不再清透,到处都是黄色的一片。看样子,沙尘暴要起来了,这么大的山体竟然挡不住狂风的侵袭,风从缝隙中呼啸而过,差点把我们吹倒在地,范馆长嘱咐我们,下山的时候,紧靠山壁行走,小心被风吹下山崖。我们小心翼翼,一步一回头,看看其他的队员是否安全,好不容易下了山,本能的舒了口气,原以为下面的风没有山上的大,可没想到毫无预警的一阵狂风,夹带着沙粒,从侧面吹来,这里的沙不似沙漠里的细,一粒粒的有西瓜籽那么大,打在脸上,就像挨了巴掌一样,生疼生疼。

  我不敢相信,这一片弥漫着黄沙、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在以前竟是一片草场,而且还是早期游牧民族经常使用的通道。现在呢,除了留在这的岩画能告诉我们当年水草繁茂的景象外,我实在看不到一丝绿色。难道这是自然对人类滥用资源的惩罚吗?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眼中还会有绿色吗?(骆汉城、刘霞)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