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这个在蒙古语中的“优美的牧场”,几百年前这个里还是游牧民们的草场,
可今天它已成了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一个城市。这里还是亚洲大陆均衡的地理中心。
从新疆最北的喀那斯来到了这个中心,来到了这个已被许多人称为"混血城市"的地方。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葛尔盆地的南缘。
古丝绸之路的新北道从这里必经。
东西方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欧美文化在这里撞击。
为了丝路北道的安全,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唐朝,西域重镇轮台亦设在乌鲁木齐附近,
明朝蒙古厄鲁特部又在乌鲁木齐修筑了城堡。清朝对乌鲁木齐进行了三次扩建。
乾隆皇帝曾赐名"迪化"。迪化沿用了近两百年。
清代纪晓岚有诗:"到处歌楼到处花"、"酒肆错茶园,不异中华里"等。
47个民族的两百多万人口在这里和睦的生活。不过汉族还是这里绝对的主体。
--到乌市
走出了碾子沟车站,痛心于遗漏一颗狼牙和一把鹞头小刀在班车上。
自然不会选择海德、银都,假日这些大酒店。
一夜的车程后,也就在国庆的前一天,住进了16元还包早餐的棉麻宾馆。
斜对面可就是乌鲁木齐最有名的"五一夜市"了。
节日前的乌市相对是寂静的,进疆的游客们也许都还在自己的路上。
也许乌市可以是我躲避人潮的一个好地方。
跟着中学生找到了不远的网吧,也知道了明天人民广场也会着升国旗的仪式。
--国旗升起
天快亮了,我们的十一也来到了。
爬起来去赶最早的班车。节日期间公车的早班也提前了半个小时。
车上仅有的两个小姑娘也是去看升旗的。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新世纪新千年,此后会好象已有很久没有专门守候国旗升起的一刻了。
很好找,人最多的地方一定是那人民广场。
有组织的小学生,列好队伍的军人,架上摄像机的记者,等候的各级官员。
还有更多的中学生,青年,中年,老年,男人和女人们等候了在那里。
时区的原因,这里八点零六分国旗将升起去迎候第一抹阳光。
可好多的人却是在早晨五六点就来了,那时除了步行,骑车就只有打的了。
武警战士们的方阵此时真可谓横平竖直般的笔挺。
好不容易才挤进去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视线很好的位置。
耐心的等待,时针指过了八点,军乐声想起,国旗护卫队威武高大的队员们列队在军乐中走了过来。
旗手双手捧着国旗,护旗手们正步后持枪矗立。
所有的人都严肃地站直了。等候最激动的一刻。
军乐队终于奏响雄壮的国歌,几千人的广场上除了回荡的国歌声就剩下了庄严的寂静。
旗手转起了旗杆下的绳子。鲜红的五星国旗在慢慢的升起。
听得见相机快门的咔咔声,看得见相机闪光灯的白光。
国歌声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那面国旗而凝视而挪移。
也许此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庄严和自豪。
此时也可以看到我们凝聚起的激昂和振奋。
国歌快节奏的连奏三遍,在乐声终止的一刻国旗也飘扬到了旗杆的最高处。
与国旗相对的就是广场上高高的白色纪念碑。
--简单印象
乌市的网吧好多,甚至在住处周围就找到了十多家。
两元每小时的价格对于想在路上敲打些记忆的我来说,绝对也是一个值得呆下去的理由。
乌市是很繁华的,尤其是你坐车走到西门,南门这些地方的时候。
富丽的酒店,多色的商场,熙攘的人流,大小的车辆,绝对不逊色于西部的任一座大都市。
在节日中它更是多了几分妩媚。
引用一段对混血城市的解释:
“混在她的多么民族构成,混在她的移民特征,混在她的风格和个性,混在她的宽容。”
有点理解了"混血城市"的含义了。
除了语言,在这里你是无法区分哪个民族和是否原住民的。
这里有着太多的民族,这里也有了太多的移民。
这里有川味的沙锅串串香,陕西的凉皮肉夹馍,北京的烤鸭,兰州的拉面。维族的馕,哈萨克的酸奶。太多的小吃,太多了味道,还有各地的口音。
当然街头还有许多漂亮加高挑的姑娘。
--走上街头
推开位于宾馆五楼的窗户,远处连绵的天山一脉就尽在眼底。
整个城市仿佛被天山所环围绕,往东可以看见海拔5400多米的博格达峰,远山上还有一缕白色的雪光。
喜欢晚上走在"五一夜市"的灯光下,头顶连起的小灯串真如那满天星一样。金色的。
街口买馕的人会排起长长的队,那圆圆的馕上沾满了密密的芝麻,看起来就一定是香甜的。
烤肉串夹点肥油,再烤上一个加点孜然辣椒粉的馕,或者烤鱼烤肝烤排骨烤鸡胗。
虽然桑桑柴已被禁用,但地道的烤法下还是好吃。
炒瓜子,炒板栗,炒花生,这里的炒货也和干果一样的多。
餐后还可以有西瓜,葡萄,梨子,石榴,哈密瓜等水果的选择。
都不贵,所以选择和舍弃也就成了一种困难。
乌市街道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在城市中乘车或走路时,除了"北京""克拉玛依""阿勒泰"这些城市名外。
还可以不断遇到以"长江""黄河","黑龙江""钱塘江""扬子江""河滩"等来命名的路名。
真是可以感觉到它在近代历史中不断融合的味道。
城市内的交通很方便,到四处都有公交巴士可以乘坐,从早到夜干线车加上中巴的密度很大,等车不会太久,只要准备好零钱投币就行。
1路和101路公交的营运时间更是到了零时30分,不过晚九时过后就要投1。5元了。
乌市打车起价也只要六元,凌晨回去也没有见到要加夜时,不过有时街头会塞车,看着计价器在不断跳动,还是很紧张的。
道路不是很直不是很宽,交通的隔离和秩序仿佛不是很好,连我在横过了几天马路后才发现原来地下还有人行的通道,只是上面没有明显的标志罢了。
司机驾车的技术很好,不停在路上拐动和穿插。不断有人和车从四处窜过,真的需要很好的技术。但的士司机却说中巴司机是最厉害的,连他们都会躲远点。
城市内的许多地方都挖开了修什么。乌市的同学和司机都告诉我一个当地总是不能很好的规划,以至有个顺口溜"乌鲁木齐是我家,我爱怎挖就怎挖"。
乌市的夜生活也是持续的很晚,也许还是时差的原因吧。
所以到了零时夜市也依旧灯火通明。
已经十月了,白天却依然有点热。
--乌市的标志
到乌市最想去参观的就是新疆历史博物馆了,那里可有距今3800多年的"楼兰美女"(是干尸呦)。
还有新疆的历史以及其最名的文物。
可惜偶遇拉萨来的朋友后被告知:博物馆维修不开馆。去电话咨询,开馆要明年了,无限的失望。
知道红山可是乌鲁木齐的象征,就像玫瑰花是乌鲁木齐的市花一样。
从碾子沟开始像红山走去,终于在市中心看到了,看到了红山。
红山在古生代还是一个海湾。清代这里还曾是森林密布的猎场,可今天四围都已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建筑。
红山并不很大,小巧而陡峭,其呈东西走向。
因传其山头形如猛虎,而山壁又带有赤红色。所以得名“虎头山”和“红山嘴”。
红山与其对面不足千米远的妖魔山相对峙。乌鲁木齐河从山下纵贯南北。
传说红山是天池中飞来的一条赤龙,落地后化为山岩,但仍不安分地向雅玛里克山爬去。
若两山一旦合拢,乌鲁木齐河被阻断,城区便将化为泽国。于是,1788年乌鲁木齐都统便下令在
两山头上各建一座九级砖塔“镇龙塔”。
红山顶上之灰塔存留至今。
此外红山顶上还有一座“远眺楼”和大雄宝殿。
红山最高海拔1391米。但与下面河滩路的相对高度却只有六十多米。红山夕照是乌市的一景。
但涨到了20元一张的公园门票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值。
其实在山下眺望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感觉。
路上去过了新疆最美丽的三大湖,还有西藏雪山下的圣湖。
所以也就不准备再花车费和六十大元的门票去看"天池"了。
天池也是很有名,古称“瑶池”的天池也是传说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
应该属于高山冰碛湖,但海拔只比红山高了六百米左右。
被乌市的同学和朋友划为"没有见过雪山,牧场和高山冰湖的旅游者可以去的地方"。
自然我就不再此列了,南山牧场应该比不上哈密的巴里坤大草原吧。
又一个可以放弃的地方。
人民公园外就有旅游车可以去的,三人就可以成行。
--清真大寺
在南门就下了车,一条小巷般的建中路进去就是著名的"陕西大寺"。
这里可是乌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院,据说可容纳千人礼拜。
陕西大寺建于清乾隆年间。
与其它清真寺不同,大寺是在1906年由陕西渭河流域一带的伊斯兰回民捐资,并按照觉化巷清真寺风格重建的。
陕西大寺是一个铺着绿色琉璃瓦顶的宫殿式建筑,其也是一个中国的传统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风格相融合的建筑。
寺院分大院、大殿,旁厅等部分。
高高的台阶和平台上,大殿用40根朱红色的柱子支撑着梁架,高达十余米,一副很宏大雄伟的气势。
带有木雕的大门上挂满了模范五好清真寺的牌子。
殿前大院宽敞明亮,还种植不少漂亮的花草。
礼拜殿前部也是雕梁画栋,飞檐兽脊。檐下的斗拱也呈龙头式。
砖雕木刻的木格窗做工精美,也展现了历史和风度。
大殿的后部为楼,楼为重檐式的八角亭,也就是俗称“望月楼”。
乃阿訇用以观月和确定斋戒日期,并作呼唤礼拜用的场所。
不是礼拜的时间,寺内很清净,除去在旁厅做饭的妇女,就只有喳喳的小鸟在大殿檐下钻来跳去。
门外拐角坐有包着缠头的乞丐般人物,念着经文,喊着"安拉"似的声音。对给予施舍着表示谢意的动作也很宗教化,感觉仿佛很虔诚。
一群鸽子从天空飞过。
汗腾格里寺也位于乌市的南门。
1987年前它也叫南关大清真寺,后来扩建后改用“汗腾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
清真寺的建筑为带有双塔的双层楼式,双塔很高很醒目。楼下是商铺,上层是清真寺,楼外的两侧都设有半环形的登楼台阶。大门上还雕画着有着古兰经文。
该大寺的伊斯兰传统风格十分的强烈,别具风格。
--二道桥
二道桥在乌鲁木齐也很有名,几乎每个旅游者在行程中都会提及它。
在新疆已经不短的日子了,业已看过了各地的大小巴扎。
唯一好奇的就是比较起来会有更多的特色吗。
走过了正在重修的青海大寺,东大寺,还有西大寺,一座比一座修有特色。
也许只能用照片来记录它们的区别吧。
走过了陈旧的"热比亚"商场,楼上定作土耳其窗帘和民族表演服装的摊位还是很有特点的。
街头两边都是正在拆建的房屋和尚待完工的大厦。
许多小贩就堵在马路一边的人行道上,构成了一个人为的服装和小杂货走廊。
终于走到了二道桥,却发现传说中乌市中最具新疆特色的二道桥巴扎已经成为了历史。
经过两年的改扩建工程,国庆前的八月18日一个名为“二道桥旅游购物市场”的新市场取代了它。
一座大型购物中心式的建筑,建筑为六层,带有一点新疆的民族风格,
市场的门外充斥了倒卖二手手机的维族人,很多可都是来历不明的机子。
走进新的二道桥市场,宽敞明亮和整洁干净,据说其提供的摊位超过了2000个。
市场九成左右的经营户是少数民族的商户,
但游人可并不很多,可听说以前在旅游旺季这里的日客流量会达到八万人。
这里一到三层为营业卖场,四层是乌市最大的民族歌舞宴会厅,五六层是中央商务区。
代表新疆特色的商品还是很多的,羊蹄和牛皮做的马鞭,成色不等的玉,或真多假的狼牙,南疆的英吉沙小刀,手工打制的巴基斯坦铜器、图案复杂的土耳其地毯,古朴的俄罗斯马灯。
还有果干,服装,乐器,花帽,雪莲,鹿茸,刺绣……。
如果准备要旅游购物和擅长侃价的话,新二道桥市场到不失为一个便捷的选择。
只是永远没有了那种随意和浓郁的古老风情。
还是怀念南疆的大巴扎。
--水磨沟
在乌市的网吧敲打完关于伊犁和喀那斯等地的记忆。
丢失的手机卡也在深圳补办好寄来了。
一周多的日子我已经初步认识了这座宽厚和充满了人情味的城市。
临近出发前还可以到哪里呢?
最终选择了"水磨沟"。
"水磨沟"离乌市只有五公里。
从清乾隆年间这里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来乌鲁木齐都到过这里。
据说这里在清代也曾经是乌市的铸铁场,水磨河上修有水磨而得名。
经过了"沙依巴克区",它在维语是"戈壁滩上的花园"。
从温泉下了车,据说这里的温泉常年在28到30℃,含着等多种元素,对关节炎,皮肤病都有疗效,
“香妃出浴”指的就是水磨沟中的温泉。此外它还可作为矿泉水饮用的。
一个不小心,一个人竟然走过了水磨沟,走到了雪莲山下,那里竟然也修了高尔夫球场。
可以看见远处戴着雪帽的天山。
往回走了三站路才拐进了水磨沟边。
新修的高大门楼前石狮上所挂的红布尚未撤去,十一前风景点才正式开业的。
走了进去。
见到了明清纪晓岚等文人墨客曾流连于这里时有感而发的诗赋,都刻在了翰文岭上。
山水中也多出了一种浪漫的气息。
水磨河蜿蜒北去,水塔山、清泉山、虹桥山、温泉山伫足耸立,以前这里都已成了荒山。
几十万军民二十年的努力才让它再披上了绿装。
走过了“笑淘亭”、“肖曹亭”、“龙王庙”这些留有不少的传说的古迹。
走过了建起的宾馆,走过了林荫道,走过了葡萄园。
山坡上有着据说是新疆最大的佛教寺院—-清泉寺,感觉不是很大,但山门下高高的台阶很有味道。
一个人爬到了最高的山上,一片绿色后,越过层层的山峦,远处的雪山更加的清晰和动人了。
回首整个乌市都尽收眼底。红山还有一片片的屋宇。
没有其他游人打扰的感觉真好。
走下了山,水磨河就从一边流过,水不大像个小溪,很清澈。
有在水边拍结婚照的,穿着婚纱的新娘站在水边,真是漂亮。
一个陈旧的水磨边,立着关于八仙水磨的传说,从旱磨沟到八仙再到龙王。自然是无据可考。
好了,在乌市和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吃过了全聚德烤鸭,喝过了伊犁特区和桑葚贡酒后。
五年没见的同学又提出了所谓的"笑话",即当年口内同学提到的“是不是骑马上学?”的奇怪问题。
我是看到了,这座虽然离海洋最远,虽然地处偏远的城市,但它也与我们的城市一样在飞速的发展。
它是美丽和多色彩的。
十个日夜过去了,而我也该走了。
(自由感觉草于新疆哈密)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