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塞外江南—天马的故事(下) 【自由感觉sz】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7日 17:07 来源:CCTV.com

  ---马背上的哈萨克

  哈萨克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汉时,天山南北的乌孙人就是哈萨克族的先民,此后与突厥、回鹘、哈剌契丹、乃蛮等有着关系。其族称最早见于15世纪中的哈萨克汗国。十六世纪末,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经分为三个“玉兹”,清代分别称为右部、左部和西部。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是乌拉玉兹和鄂尔图玉兹的部落。

  在民间传说中哈萨克是“白鹅”的意思,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人”、“避难者”。

  除了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木垒和巴里坤县,还有少数在甘肃。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哈萨克语属于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字。

  哈萨克还吸收了汉族的十二生肖,以此计年和推算年龄。

  哈萨克信奉伊斯兰教。由于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礼拜寺,许多来源于宗教的风俗习惯已融为生活习俗。和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肉孜节和古尔邦节都是他们的传统节日。而每年春分日的“纳吾热孜节”,则是他们独有的节日,此时辞旧岁迎新年。人们吃着纳吾热孜饭,唱着纳吾热孜歌。

  解放前,哈萨克族中儿女婚事多由父母买卖包办,常常索要彩礼多达上百头的大小牲畜。当彩礼交付一半以后,女婿既可到女方家拜见,当晚就可在岳父母家留宿。

  哈萨克人绝大多数终年生活在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从事着畜牧业。

  人们放牧、运输、远行,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马。伊犁的“天马”就是哈萨克们的骄傲。

  哈萨克族有叼羊、赛马、姑娘追等马上的民间体育活动。

  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很小就开始学习骑马,无论男女老幼,每个哈萨克人都是以善于驾驭骏马为自豪。

  --- 民族运动会

  路上的运气不错,赶到了伊梨也正好赶上了全疆四年一次的民族运动会。

  上一届比赛已是上个世纪的98年在巴音郭楞州的库尔勒举办。在“华夏第一州”的巴州、“塞外江南”的伊犁、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的申办竞争中。

  有着天马和哈萨克,有着人种和民族博物馆之称的伊犁赢了。

  所以在金秋的九月底,伊宁也被装扮地分外漂亮。全疆大群的文字和摄影记者也来了。

  可能是不知道消息的缘故,街头的游客并不多。

  新疆第五届民运会将会有速度赛马,民族摔跤,赛骆驼、叼羊、射箭、秋千等竞赛项目

  还有达瓦孜、马上角力、腕力、姑娘追等表演项目。

  全疆各地区都将派团参与激烈的竞争。

  一切都将为了荣誉,这绝对会是一次盛会,也是一次民族风情最好的展示机会。

  主会场就在伊犁河边不远的州体育中心,也就是当地俗称的“赛马场”。

  --- 出场

  刚投资200万元维修过的赛马场上。

  开幕式是盛大的,从全国人大政协,到自治区,自治州还有伊宁市,各级的领导和有关人事都来了。

  大中学校的学生这时也是最忙碌的,表演团体*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的头上。几千名中学生都被调动了。

  穿着新疆各主要民族的传统服装走了上来。载歌与载舞,虽不甚整齐,但还是有特色的。

  美丽的哈萨克姑娘穿着红色的盛装也引导着各地的参赛队伍走了出来。这些挑出的漂亮姑娘可都是当地民族师范学院的大学生。

  各民族的舞都跳了起来,各民族的服装也都展现了出来。马背上的选手们威武而激扬。

  姑娘追的小伙子,大姑娘也并马走了过来,白胡子飘飘的哈萨克老人也架着裂鹰骑马出来了。

  新疆的民乐声响起,运动会的进行曲也响起。

  ---天马的角逐

  许多游牧的民族都会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举行赛马会。

  可今天却是一场真正高水平的马上比赛。

  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最佳的赛马是英国的纯血马和阿拉伯马。

  但民族性比赛可都是要分血统的。这里的马可一定都是要是验明正身的非纯血马。所以本次95%的马可都是我们产自伊犁的天马。许多马甚至都是用专车从全疆各地拉来的。

  甚至据说赛前还要专门给马进行兴奋剂检测。

  在这种“七分靠马,三分靠人”的激烈运动中,速度赛马被分一千米、两千米、三千米和五千米的分组比赛。然后就是“走马”的比赛。

  比赛尚未开始,旁边作适应练习的马队从我身边的草地驰过,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大群骏马飞驰过时铁蹄的震撼力。

  比赛的规则中,自然是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参加速度赛马的运动员一般可以看出年龄都较小。为了安全和减轻重量,甚至骑马时连马鞍等必备品都没有准备。

  公平起见,选手们应该也是要提前称体重的,如果骑手和马鞍相加低于50公斤的话,就得在比赛中背负上和所缺体重相当的铅块。

  小骑手们都穿着艳丽的民族盛装,一个个是显得如此英武与神气。

  参赛的马儿自然都是最雄健,最高大而美丽的公马。许多赛马的鬃毛和尾巴都已用各色的布带编扎在了一起,据说这样即美观,又可以使马鬃和马尾不至于影响马儿在奔跑中的视线和速度。

  马上项目的比赛吸引了大批各族观众前往观看,最多的还是我们的哈萨和维族。看台上挤满了人群。圈起的比赛草场旁也围满了人。许多的“长枪大炮”也对准了跑道。

  比赛开始了,天马们腾空越起,四蹄伸展,飞驰而出。赛手们俯身马上,一手持缰,一手拿着马鞭。随着马儿的向前腾越,孩子们简直是悬在马背上。

  比赛是如此的激烈,马蹄的伸展简直已快到了可达到的极限。骑手们还在不断的把马鞭在马儿的眼前晃过。

  四处的观众席上也是一片热烈的呐喊声,虽然我听不懂,但却一定都是在给他们心目中的真正骏马和好骑手在加油助威。

  两圈下来,马儿的优劣已清楚的见到分晓。

  人们为胜利者欢呼。

  走马的比赛则可能难度要大一些,同样是分距离进行的。

  不过比赛中的马儿多会选用的成年马,骑手也是以经验丰富的成年人为主了。

  走马赛要看马型是否体态匀称,四肢有力。

  再看步态是否行进有节律,四蹄不能同时腾空,有点类似于人类的竞走运动。

  最后就是骑手的技术了,要求他要有高超的骑术,能够驾驭好马。

  比赛开始了,骑手们迅速扯紧叉绳,用双蹬夹一下马背,吆喝一声。训练有素的马儿就开始了快速侧步走动。

  比赛中步子稳、速度快、耐力强、姿势美的骏马将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好马毕竟不同,匀称,稳健,快速,一路把对手拉了下去,一直向终点走了过去。

  虽然这里的走马不象国际比赛一样会有漂亮的骑士服。但绝对是有民族的特色。

  和看人类的竞走一样,看到到高水平的走马也绝对是一种所谓的精神享受。

  ---勇敢者的马上游戏

  叼羊比赛绝对可以称之为“勇敢者的马上游戏”。

  叼羊是新疆许多民族都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族的牧民,则更是擅长这种独特的马上运动。

  据说刁羊源于中世纪,当时各游牧部落都牲畜的死敌是是狼。牧民们对狼是恨之入骨,一旦猎获了狼,便会驮在马后奔跑,大家一拥而上争相抢夺,最后谁能将狼丢在部落任何一家门前,谁就会被认为是英雄,后来此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刁羊游戏。

  当然在遇上暴风雨或者野兽来袭的时候,牧人的羊群也经常容易失散。这时,他们就要纵马赶来保护自己的牛羊群。他们会一边应付紧急情况,一边会把百十斤重的羊俯身提上马背,驮回大队的羊群。久之,这种叼羊的技艺也就在大草原的环抱中产生了。

  叼羊是一种对抗性极强、争夺剧烈的运动。一般也都在节庆或表演时才进行。

  当然只有在这种代表本地区组队参赛的时候,才可以真正体现到它需要的力量,勇气,马术和顽强。

  比赛中有点参考了篮球式的规则,每个分队都是五个精装的小伙子和五匹不备鞍辔的高大骏马。

  每队都穿者不同颜色的马甲,连主裁判和边裁都将是在马背上执法。

  赛场和足球场一样,有中线和边线。每边后方都有一个深埋在地下的高高木桩,上面是一个更大些的网子。指定时间内,叼着羊扔到对方木桩上次数最多的一方为胜。

  主裁判拿出一只刚杀死并被割去头蹄,扎紧食道的白色山羊。羊放在了草地的中线上。

  宣布比赛开始后,两边的参赛者开始纵马蜂拥而上,每一队可能都有叼夺,掩护和追赶阻挡等分工。

  等马快的抢先一步俯身把羊拾起,然后择路飞驰而去。

  对方的骑手们施展出各种技巧,进行围追堵截,拼命抢夺。先抢到羊的同队队员则互相掩护着,极力向终点奔驰,

  羊不断地在马上被对方大力的抢去,或者被扔给了本方的接应队员。

  沉重的羊或被拎在手上,或被夹在蹬带下,或被驮于马背上。人在不择道路地拼抢,马在激烈的狂奔。

  骑手们左拥右挤,往来奔驰,像一阵潮水,像一团风暴,不断的涌起,不断的潮落。

  太佩服那些勇敢拼抢的骑手,甚至常常人的半个身子都在马背外,甚至会在高速的奔驰中探过对方的马背去抢那只白羊。

  骑手们相互紧追不舍,一只羊不断被大力的撕夺。甚至我都有点担心是否羊会被有点狂野的人们所撕裂开。

  羊不时会在争夺中掉到了地下,然后一群人马就再次挤到了一起。看了叼羊的难解难分,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与拼抢激烈。

  激烈,刺激,精彩的场面不断更迭,我和观众都在紧张中看得有点眼花缭乱。?

  哇,两位分别属于两队的骑手都扯着那只羊,紧紧的不放。高速中两匹马同时从木桩的两边飞奔而过。

  中间的羊竟然把深埋的木桩都给快撞倒了,工作人员赶紧上场去加固,由此可见比赛的激烈。

  马速太快,不断有持羊的赛手冲出了边线,犯规,扔下羊,继续开始争夺。比较勇气,比较力量,也更是比较技巧和配合。

  呀,拼抢有赛手从马上摔了下来,脱离了骑手的马飞奔而去。全体观众都一阵惊呼,还好他没有被后面的马踩上。队友们赶紧骑马去找回脱缰的赛马。

  他是幸运的,旁边的体育记者告诉我,在上一届的叼羊比赛中,有两个骑手肋骨都被马撞断了。

  伊犁队是由哈萨克小伙子们组成的队伍,骏马,骑术和力量都胜于对方地区的队伍一酬。

  其中有一匹黑色的天马和他充满力量的骑手更是了得。

  可以看到他们不断在对方的穷追堵截和合力拼抢中,突破着重围,传着和扔着叼羊,一次次把白色的羊扔到了对方的木桩上的铁筐中。

  对方的运气并不好,抢到了,也向上扔了过去,但羊却掉了下来。

  难解难分的撕抢和奔驰中,一场我就见到了有几位骑手摔下了马,一个可能还有点严重,场外的医生都跑了上去。但小伙子还是很坚强的,上点药就继续跃上了马背。我给他以掌声。

  一个个精彩的场面,一次次绝妙的“投篮”,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勇敢者的游戏,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马蹄继续震撼着地面,骑手们继续像潮水一样的涌过。

  ---特别的姑娘追

  看过了精彩的赛马,激烈的叼羊,还有同样精彩的赛骆驼。

  赛后的叼羊也被哈萨克的老人割开和煮进了大锅里。在当地的习俗中,是要将叼羊当场烤熟,请众骑手一起共享。据说吃了这只羊的肉就会交好远,还会消灾除病,全家幸福。这肉也就称为了“幸福肉”。

  最后看就是哈萨克所特有的“姑娘追”了。不是比赛,只是表演项目。

  “姑娘追”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一种马背上的游戏,大多也是在喜庆节日时举行。

  关于“姑娘追”,哈萨克族的一个说法是:很早以前,有两个部族头人的儿女成亲。姑娘过门那天,接亲人中有一个夸自己头人的儿子坐骑是一匹千里马驹。姑娘的父亲为了夸耀自己的马和女儿的骑术,便说:“我姑娘骑马向你们接亲去的相反方向跑,如果你们的小伙子追上了我的姑娘,那么今天才能过门。”接亲的小伙子不甘示弱就答应了这一条件。

  两个青年人翻身上马,姑娘在前策马奔跑,小伙子在后紧紧追赶。当他追上姑娘并绕到前面时,姑娘提出让小伙子在前面往回跑,自己从后面追,这样由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此后该活动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周围上都是欢乐和围观的人群。

  参加姑娘追的对对盛装青年男女,骑马并辔,向前方二三百米处的指定地点进发。

  “白马” 因数量极少而被哈萨克牧民称之为神马,其全身洁白,灵活中还透着雄键。

  参加的姑娘们多骑着一色的白马,每人都戴一顶红色的小花羽帽,帽边镶有珠宝饰物,帽顶上插上一撮据说是猫头鹰的羽毛,这种帽可都是未出嫁的姑娘所戴的,象征着坚强和勇敢。

  被称作“塔合亚”。

  小伙子则戴着三面下垂的尖顶四棱狐皮彩缎帽子,穿着条绒大衣,登着长筒靴。连衬衫和外衣的领袖口,甚至连裤角上都绣有精致的图案和花纹。

  一路上,小伙子可以向女方任意开玩笑,说戏谑的俏皮话,也可以尽情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甚至可以接吻、拥抱。按照习惯,小伙子怎么嬉闹逗趣都不为过,

  姑娘不会生气也不能有任何表示,即使羞得红了脸,也要默默地倾听。

  当走到指定地点,就要返回时,男青年要机敏地首先纵马疾奔,姑娘随之纵马紧追不舍,一边追,一边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用皮鞭抽打以报复顽皮小伙子的调笑,而小伙子照例也不能还手。

  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有义,那么马鞭只在小伙子上头盘旋,不肯落下,或者象征性的轻轻抽几下,小伙子便会心领神会。

  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无意,对于刚才小伙子无理挑逗就要施行报复了,那么鞭子将会雨点般地落在小伙子身上,使小伙子吃尽苦头而又不能还手。但如果小伙子骑术好,姑娘无论怎样也追不上,也就省了一顿皮肉之苦。

  据说在过去它可是哈萨克男女青年摆脱父母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而萌发了爱情。

  现在它还是哈萨克青年男女尤为喜欢的马上活动。

  于是乎看台下就出现了小伙子拼命跑,姑娘拼命追的妙趣横生场面。

  当然在上面我们是听不到盛装的男女们说的是什么,但还是可以从解说中感受到那份诙谐的快乐。

  现场的观众群情激奋,有为“在逃的”小伙子呐喊加油的,有为“在追的”姑娘叫好助威的。

  此间,掌声、口哨声、哄笑声响彻一片。

  (好了,再抽时间另给朋友们讲讲关于见到的神秘哈萨克“猎鹰”吧)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