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5日 17:10 来源:
| |
有句歌词是这么说的:“谎话说了两遍我就当真”,曾经一度地可怜歌中的主角,因为既然知道是谎话,又怎么会当真?!但从昨天开始,不再有那可怜歌中主角的情感了,虽然昨天的行程与歌并无瓜葛。
昨天,去了望鱼石古镇。一直都以为是望鱼古镇,自己也臆想着肯定是河里有很多的鱼,所以名曰望鱼,自己身边的所有人也叫那个古镇为望鱼古镇而非望鱼石古镇。四年或五年前,也曾去过望鱼石,那个时候古镇还不出名,仅仅只是一个山野小村落而已。那次是陪大哥去的,他为搜寻古木花窗而去,去的那天赶集,很是热闹,连石梯上都是拥挤的人们。现在,集市搬去了新区,古街再不赶集了,有的只是老老的石板、老老的木板房和不愿搬去新区的住户。
去望鱼石,雅安出城向东南行驶,不远,也就三十五公里。到了望鱼石,过一座大桥,前行五十米左右,再上左边的石梯就到了望鱼石古镇。这是一座建在半山腰的古镇,石梯有一百多阶,拾级而上,回头能望有两条街的新区,左侧能看到河水,由于建水电站的缘故,河水似乎像湖水,虽浑浊却无半点涟漪,右边则是山了,满山是冬日里特有的墨绿。
在街口的左边有一个亭子,象是迎宾亭,简简单单的一个亭子,可休息也可望景,那亭子的匾额倒很是新鲜,写着:“望鱼石古镇收费处”。左看右望并无人收费,只有一个七十岁左右、穿着绿色军大衣的老人站在亭子对面,问他在何处收费,他笑着说不收费。也许,旺季春、夏、秋是要收费的,也许冬日的寒风季节是不收费的,无论是何原因,那亭子的匾额,至少是煞了风景,至少应该是“望鱼亭”或“清风亭”什么的。亭子对面,政府立了一块碑,说的是红军曾在这里的辉煌,虽然我们从古镇出来的时候,没有看到辉煌的痕迹,但这些辉煌却是磨灭不了的。
站在亭子边上与老人攀谈了一会儿,老人告诉我们望鱼古镇的由来,那是因为镇上有一块巨石,长约80米、宽约30米、厚约10米,就在街的临河边。以前。太阳出来的时候,站在石头上就能看见清清河水里的鱼,那个时候,水很清,鱼很多,现在一条鱼也看不见了。俗话说的水清无鱼,在以前的望鱼石古镇,这句话得到了反驳。
随着老人,我们去看那块巨石,依稀可见石头的巨大,由河边一直延伸到街中,由于盖了房子,石头有一大半已进了住户房里,站在石头上也还能看见河水,只是,水不清,也看不见鱼了。望鱼石左边是个戏台,以前镇上的人们便在这里看戏娱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戏台结束了它的生命,只留下遗容供人们观瞻。
老人还告诉我们,这条石板古街还是茶马古道的一条分支,以前的盐商茶商都从这里去康定。那么,茶马古道上的商人们到了望鱼石,必定也是吃了那清清河水里的鱼了,也看过这戏台上的戏了。戏里戏外,强颜欢笑、真心微笑,何者不是一出戏呢?
这里的房屋全是木制,惟有木柱下的是石柱,雕着花的石刻柱础。古街上的很多住户在新区有了新房,老街的房子便空着了,老人说成都有人来买房子,很便宜,一万多就买了三间房,至少有七十多平方米。问老人的房子卖没有,他笑着说,没有卖也不会卖,虽然在新区有房子,但时不时地会来老街住住,不来住的时候也会天天回来看看。这,也许就是一种对 旧时光的怀念吧,这种情结,挥之不去、难以割舍也不愿割舍。
末了,老人要上山去走走,与我们挥手再见。再见,老人!平安是福,祝愿永远平安!老人微笑着走了,背影消失在房屋转角处。
我们继续在古街上转悠着,踏在石板上,仿佛穿梭在旧时光中,古老不失美丽。虽然是微笑中带着悲怆的美丽、虽然止不住有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街上有小卖部,很简单的日杂货品,住家户的窗口是柜台窗口,一眼就能将所有的货品一览无余,整个街上,就在茶园里看见了一台电脑。茶园临河边,由老房子改建而成,用竹子新修葺一番,有几个当地人在悠闲地打着长牌,全然不理我们的闯入。而另一家正在装修,不久,一家新旅店就将开张,可玩可住。
夏天的时候,这里有河风有山风,是避暑胜地,所以开店的多起来,真正的住户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在多年以后,这里会不会变成西街的缩影?变成除了咖啡屋就是酒吧的西街?
最后,我们去了望鱼石学校,从窗户望进去,桌凳简陋但很整洁,操场不大,只有一个篮球场,教学楼也只有两层,但板报上的记录却很清晰,各班出勤情况、学习情况、清洁情况都有,房顶边上还有一个大喇叭,也许上下的铃声都是从那个大喇叭里出来的了。围墙上方有孔,从孔望出去可见古镇屋顶,清一色黑瓦,沉沉的没有声音。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