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羊礼馍 |
羊、祥也,大羊为美。在中国的民俗中,羊不只是十二生肖中的一个,而且又属阳性,长期以来作为美好的吉祥物出现于民间。到后来发展出“三阳(羊)开泰”的谐音喻意形象。
羊已经形成了历史久远的文化现象,存在于中国民众的风俗之中,尤其在民间剪纸、刺绣、布制品、雕刻中被反复表现着。面花作为礼馍在黄河流域的民俗节令中代替着祭祀用的牺牲品,因此羊的造型出现于与之相应的礼俗中。
在河南,正月十六日有媳妇回娘家的风俗,姥姥要送给外孙一些面花、猪、狗、鸡、鱼、羊等,一般称这种活动叫“送羊”。据说最早是送一只真的小羔羊,后来变成送面制的小羊和其他动物了。孩子们得到这些礼品,先拿来玩耍,玩够了就吃掉。这种送羊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山东等省的乡间流传着一种甚为隆重的“送羊节”,即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母亲要为出嫁的女儿捏蒸面羊。据传姑娘出嫁后第一年,送面羊的仪式最为隆重,一般要送四只。女婿先用刀从最大的一只面羊切出一块,用红线拴起来挂在客屋墙上,等第二年送新面羊时才更换,这叫做:“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女婿外孙吃面羊头,女儿吃面羊脚,其他部分切开分给邻里共享吉祥喜庆。河北磁县一带,面羊做得很大,象征富余。令人惊讶的是山西、陕北、河北等地远隔数千里,面羊造型竟那么相似,像似出自同一传承。
(摘自《民间,黄河》。本书版权归北京合和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其允许,不得转载。)
责编: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