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阿尔及利亚到尼日尔我们真正地进入了黑非洲贫困的景象也随之开始进入视线其间既目睹了民众饱受贫困煎熬的现状也看到了人们反击贫困的决心——从总统到百姓,尼日尔整个国家都在与贫困进行着战斗。
目睹贫困现状
一抵达边境我们就体会到了尼日尔的贫穷:在等候通关的过程中,一群光脚的孩子们蜂拥而上,围着汽车索要礼物,一块大白兔奶糖或者一块饼干就会令他们非常满足、格外开心。随着不断的深入,贫穷的气息就更加强烈,几乎每到一处总有大人、小孩朝我们索要“嘎豆”(法语礼物的意思),令人无法应对,只好摇上车窗视而不见,因为你一旦好心拿出礼物或者食品,那么会招来全村的孩子“围攻”而无法脱身。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路口、加油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总会聚集着一群孩子,怀揣一个空碗四处乞讨。据向导讲,很多家庭都只管孩子一顿饭,余下的两顿饭就只好上街去讨了。
尼日尔著名的商业中心阿格德兹也无法摆脱贫穷的困扰,我们走访了当地一户人家,家中之破落令人震惊,残墙破壁中一块席子当作床、三块石头两口锅就是厨房,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严重地营养不良。采访结束后我们把一件精美的中国丝巾送给了女主人,不过她似乎并不高兴,“我知道这是很好的礼物,不过我更需要钱或者食品来使家人填饱肚子”。
从阿格德兹赶往首都尼亚美的途中,走进非洲采访队露营吃饭,当我们把吃剩的烤鸡骨头扔在路边时,马上有几个孩子上来争抢,捡起就吃,令我们看上去很不是滋味,而他们却不以为然吃得津津有味——长期的贫困环境使人们对生存权的追求格外直白。
经济落后原因
联合国权威资料显示,尼日尔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3美元(1997年),6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34%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近几年来一直在最后几位徘徊,其中1995年和1996年均列倒数第一,2001年倒数第二。
造成尼日尔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该国地处撒哈拉沙漠地带,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在摄氏30度左右,绝对最高温可达40度以上,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其次,由于处在西非腹地,交通非常不便,阻碍了经济发展。再次人口增长过快使社会负担过重。目前全国人口为1080万,年均人口增长率为3.3%。由于国家基础薄弱,尼日尔的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畜牧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因此还处于“吃饭靠天,花钱靠援”的阶段。一位政府官员告诉我们,目前尼日尔的最低月工资约为24000西非法郎(约40美元),而部长首脑的月工资也不超过20万西非法郎,应该说尼日尔的反贫困斗争仍然任重道远。
总统特别计划
尼日尔人民并没有向贫困屈服。从2001年3月份起,全国发起《总统特别计划》,以改善广大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就医、入学状况,面向基层农村修建1000个诊所、1000间教室、100个小水坝和其它基础设施项目。
根据《总统特别计划》技术委员会的评估,特别计划一期项目的完成率在97%以上,效果良好。它得到了老百姓的积极认可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尼日尔开始逐渐恢复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信誉,并与世界银行及各大双边合作伙伴签署协议,贷款7300多万美元用于解决城市长期供水这一难题。作为尼日尔的老朋友,中国新近援助1000万美元用以解决该国重要城市津德尔50多万居民长期饮水难的问题。除了基础建设外,总统特别计划还包括向农村妇女发放低息小额贷款,帮助她们购买奶牛增加收入,同时还有计划在农村组建小型合作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应该说,总统特别计划成功地促进了尼日尔的经济发展,对于稳定国内局势同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据中国驻尼日尔大使孙兆通介绍,“最近十几年历届政府都无法按时向公务员发放工资,有时一拖就是半年甚至一年,而本届政府自上台后没有一次拖欠工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政绩”。
(晨报尼亚美专电 特派记者 王海鹏/文并图)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