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埃及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金字塔底座呈方形,愈上愈窄,聚于塔顶形成方锥形的建筑,其四面都形似汉文的“金”字,因此中文称为金字塔。古埃及文称为“庇里穆斯”,是“高”的意思。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埃及已发现的大大小小的近百座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省沙漠里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
大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约80亩。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哈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称为哈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便紧挨着哈夫拉金字塔,据传人面是哈夫拉的模拟像。长期以来,由于该金字塔内的湿度过大、通风较差,墓室内部的墙壁出现裂缝。1992年,哈夫拉金字塔又经历了一次强度为5.4级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损坏。
吉萨金字塔属于埃及古王国(公元前3200-前2270年)时期的文物,而拉美西斯二世则生活在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560-前1100)时代。考古专家认为这一重要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揭示金字塔地区更多秘密。
金字塔特征
金字塔高度的不断增加,以52度的斜面直插天际,都反映了国王企图让王灵进入天堂的愿望。此外,古埃及人眼中的金字塔形,还带有太阳神崇拜的意味。在赫利奥波利斯的阿蒙拉神庙里,有一小型四锥体石块,外用铜或金箔包住,在阳光下烁烁闪光,那是太阳神的象征。古埃及人把此形状扩大数千万倍,屹立于沙漠之中,再把这种包有同或金的石头放在金字塔顶,将太阳的光辉折射到国王的土地上,让人们领受到太阳神的恩泽。此可见金字塔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性质。
金字塔建筑的另一特征是它的稳定永久性。古埃及建筑史上最早的石结构建筑,是左塞王的金字塔,此公的金字塔无不用大块的石料建造,它们单一的四面体斜线,宽大的平面方性台基锐角尖顶,都给人们以平稳踏实,坚不可摧且高不可攀的印象。
金字塔是王陵,故仍具有陵墓建筑的特征。它的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墓室的地下建筑;一是金字塔的墓上建筑。金字塔所历经朝代,几乎一成不变,地下建筑则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与马斯塔巴墓相比,金字塔周围一系列附属建筑,有规律与之相应的位置,它们形成了金字塔群体建筑[Pyramicl Complex]的特色。金字塔的群体建筑是古王国时期建造金字塔的法宝之一,突出地烘托出金字塔的巍峨挺拔,相比之下,单一的金字塔倒显得有点孤单。
金字塔的兴起和演变
建造金字塔的历史从第三王朝到十三王朝,跨越了十个朝代,历经古王国,笫一中间期和中生国三个时期,除第一中间期外,各朝国王都有自己的金字塔。根据金字塔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它的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形成期,鼎盛期、衰落期和复兴期。埃及学家和考古学家通过研究确认,金字塔是从早期的王陵马斯塔巴墓发展开来的。鼎盛期:斯尼弗罗的儿子胡夫及其之后的两代君主的哈夫拉和门卡乌拉,都选择了吉萨西面5英里的沙漠与绿洲衔接处,相继建造了三座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群。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吉萨金字塔群,公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衰落期:第五、第六王朝起,开始衰落。
(来源:千龙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