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庞贝城”――千古之谜的曝光
在祭祀坑中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金手杖、青铜立人像、头像和青铜神树。出土于一号坑的金手杖被普遍认为是王权的象征,而手杖上雕有水鸟和人头图案,使人联想起传说中以水鸟为姓氏的古书王渔凫。
六十多个青铜人像中,只有一尊是与真人一般大小的立人全像,其余或是大小不等的人像,或是虽与真人-般大小却没有躯干的头像。立人像身高一米七二,躯干苗条,头戴高冠,双脚带镯,双手屈于胸前作握物状,衣着华贵,后摆似燕尾,姿容典雅,整个造型如鹤立鸡群,飘飘然欲升天而去。其余人头像虽表情各异,装束不一,但面部表情似乎都比较苦涩。至于高达一米四的青铜神树,枝盛叶茂,好似一部登天梯。联系到渔凫之后的古蜀王杜宇“升西山隐”(神化升天)的传说,专家们估计二号坑应与杜宇有关。
一种更浪漫的看法则认为,三千年前三星堆的这两次相距一百多年的祭祀,实际上分别是为古蜀王渔凫、杜宇“升天仙去”的送葬活动。
土埂中掩埋的“古城墙”
如果说四年前专家提出“蜀国古都"的说法还只是一种推测,那么祭祀坑的出土已把这种推测同古蜀王渔凫、杜宇联系了起来。然而,要最终证实还必须找到古都的城墙,于是从去年十月起,人们把发掘的目光投向了“土埂'。
“土埂',是残存在遗址中心区外围的一些高出地面,长短不-的土堆。当地农民常从这里取土烧砖,也在上面种庄稼。
四年前,专家们正是以土埂有人工垒筑的痕迹为根据提高“蜀国古都”推测的。
到今年四月,陈德安和他的同事已经在“土埂”中找到了主城墙、护城坡和护城河壕沟。主城墙上部发现土坯痕迹,护城坡出土的倒人字形夯层上条状物拍打印记清晰可见,壕沟为黄沙淤积。
由于千百年河水冲刷和人为破坏,这些基础宽四十至五十米、平均高出地面三至五米的城墙呈不连续状态,总长约二千六百余米,主要分布在遗址中心区的东、西两边和南边马牧河流经过时形成的弯道内。但如果把城墙与北边由西向东流的鸭子河和南边由西北向东南穿越而过的马牧河相连,正好构成一道由土墙与水道相间的防御工程,城区面积约三、四平方公里,与著名的郑州二里岗商城相当。
一些迹象还表明,城墙外的护河还可能是沟通鸭子河与马牧河的古运河,既能防洪防涝,又能沟通沱江上游两条支流间的交通。
陈德安认为这种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兼顾防御、防洪、交通的需要,以土墙与水道相间构筑都城屏障的方法,显示了古蜀人的杰出智慧,同时也另一个侧面证明三星堆古城在古蜀国地位重要,当属蜀王所在的都城无疑。
撩开神话的“面纱”
如今,站在三星堆古城墙上放眼眺望,四周全是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人们不禁要问,历史上喧嚣一时的属国古都何以今天荡然无存呢?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