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首页  全程报道  巅峰全纪录  珠峰五十年  大本营  登山者说  线路模拟  视频专区  互动论坛

走进幕后——《澳的利2003站在第三极》直播背后的故事
2003.5.13



(2003年5月12日CCTV.COM消息)为了纪念人类珠穆朗玛峰登顶50周年,为了全面报道2003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行动,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支由83人组成的装备精良的直播队伍,全面跟踪报道。并通过架设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的MiniDSNG卫星地面站,由中央一套、中央四套、中央五套、中央十套及刚开播的新闻频道连续七天,每天上午10:00—12:00(17日登顶日至14:00),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的呈现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实况。这将成为电视史上在海拔6000米以上最大规模的连续直播。
   
目前,电视直播和网上直播已经连续两天顺利进行,在观众和网友中引起巨大反响。直播的顺利进行,凝聚了方方面面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专题互动区内,很多网友提出类似的问题:直播是如何进行的?他们在幕后是如何工作的?……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直播幕后的故事,央视国际在珠峰演播室和北京演播室的特派记者们拍摄了大量直播现场的图片。
   
珠峰“演播室”——幕后英雄:


普布、阿旺、扎西(从左到右)是我们这次的登顶高山摄像,他们来自西藏登山学校。阿旺手中是他们的摄像机,看起来不同是因为套上了一个蓝色保暖套,以防范8000米的大风和低温。普布手中拿着一个Z4微波发射器,阿旺摄像机里的信号将会通过它从顶峰传到大本营。


   
EFP机房设在转播车里,难免有些拥挤,不过却是最防风的地方,导演就在这里切换来自各路的信号。组合呈现给观众朋友们。



直播的保障——发电车抵达大本营

 


摄像窦炎在营地里分外醒目,黄色羽绒服,加上扎眼的黄黑头巾,格外青春。这次老窦坐镇的是1号机位。就是他面前的这个70倍佳能镜头,这个机位能够带领我们超近距离的接触珠峰。不过因为焦距太长,所以要避免轻微的晃动,控制好这个大家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音频是转播中关键的一环,这次的音频部分因为有对讲机声音的加入,更加复杂。陈志学控制调音台复杂的上百个旋钮,美妙的声音从他的指尖送出。
  


   
在大本营的几路移动微波,最终接受点是在转播车顶的这几个微波接收器。顾映捷今天上午很辛苦,整个彩排过程中一直在车顶负责接收微波,尽管风不像前几天那么凌厉,但珠峰的风毕竟不温柔。瞧他全副武装的样子就知道了。


在球型帐篷内,设置了一个微型的演播室,布置虽然简陋,却很实在。图中彩排场景是李小萌正在采访嘉宾。
   
北京演播室“紧张并快乐着”:
   


北京演播室内正在紧张的进行直播前演练


导播间里大家密切注视直播进程



导演陈骞(中)、王柯庆(右)、郁杰(左)在导播间反复商讨直播方案



台领导在导播间现场指导观摩直播,对直播组前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刘建宏今天依然早早来到演播室,了解网友问题和建议

 


中心领导在演播室指导观摩直播

   
王小丫、刘建宏在直播前十分钟备场


   
王小丫与现场导演正在紧张地做直播前的准备


王小丫在沙盘模型前向嘉宾(马队)了解关于珠峰的相关情况

   
央视国际技术人员最后检查布线情况


   刘建宏在向观众讲述新西兰纸币背后珠峰图案的来历

   
台领导王庚年(中)向直播总协调张伟(左)了解直播进程


技术的难题有时比导演的灵感还要多。视频制作人员根据情况的变化在现场讨论新的制作方案。
   
    (珠峰图片:陈琦摄,北京图片:阿为、王卉、毕云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