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首页  全程报道  巅峰全纪录  珠峰五十年  大本营  登山者说  线路模拟  视频专区  互动论坛

CCTV全程直播攀登珠峰:电视转播的新创举
2003.6.3



CCTV.com消息:(记者薛蓝 北京报道) 

  【新闻背景】:北京时间2003年5月21日13点40分,经过当天10小时40分的艰苦攀登,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成功登上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电视清晰地传送来队员高举五星红旗站在了世界第三极的画面。至此,中央电视台连续11天登顶巅峰的全程直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是人类首次对珠峰登顶活动进行的全程直播,在为期11天的直播报道中,北京、珠峰大本营、前方营地和高山摄像直传节目达到206小时,是中央电视台转播史上的一个全新突破。有舆论认为,直播的圆满成功是对电视工作者和各种设备在恶劣环境下极限的一次挑战,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史,乃至世界传媒界史无前例的一次创举。 

  6月1日,参加《2003,站在第三极》攀登珠峰全程直播活动的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悄然回到北京。虽然直播已经结束十多天了,但活动总指挥、中央电视台播出传送中心主任黄平刚,谈起这次直播仍然充满了激情。相信,对于每一个参与直播的人,这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人类第一次全程直播登顶全过程 
  
  黄主任介绍,在整个直播的过程中,有4个阶段是重点。 

  “第一就是大本营的出发,非常壮观,为队员送行祝福;第二是6500米前进营地到7028米北坳营地,中间有一个300米的垂直冰壁,两旁有绳索,非常漂亮,这是珠峰攀登过程中非常艰难的一个地段;第三个阶段是珠峰冲顶时的第二台阶;再就是登顶成功。有了这四段的直播,就是对攀登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实际上,在直播中把这几个精彩阶段都保证实现了。” 

  除了直播的节目外,有关节目部门还制作了大量的纪录片,对整个登山过程进行回放。 

  直播中的突破 

  在这次直播中,最大的一个突破是在6500米海拔使用数字卫星地面站以及广播电视用的带宽,而不是海事卫星和简易的地面站,将6500米以上的直播信号,通过卫星传输下来高质量的图像信号。 

  “过去用卫星传输信号最高是在5000多米,但机器在6500米是否正常,是未知数。” 

  黄主任还记得,为了让卫星地面站正常工作,他们把一台高功率放大器放在高压气袋里的急中生智的一幕。 

  “当我们把所有设备安装好,准备开机实验时,那台在大本营正常工作的高功率放大器一点反应没有。我们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气压上。要是能把海拔6500米的高度降低,这台机器就能正常工作。怎么降呢?正在大家束手无策时,高工汪惟平眼睛一亮,登山队不是带着高压气袋吗,把机器放在高压气袋里,没准能降低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问题。” 

  中国登山队所备的高压气袋是为高山地区登山者应急之用的,气袋内海拔高度可下降1500米左右,它是登山者的救命袋。 

  在把高功率放大器小心翼翼的放进高压气袋之后,机器功能恢复正常,他们用这种方式传回第一次信号。 

  黄主任介绍说,在这次直播中,还有一个突破是运用了两套通信系统。作为一个多工种全方位的直播活动,畅通及时的沟通和指挥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一套系统是对讲指挥系统,无论在北京、大本营、6500米还是在7028米直播点,都能够用这套系统进行随时联络;另外一套系统是信号返送系统。前方队员通过耳机接收后送来的信号,并通过对讲机回答,,这套系统在高原上应用还是首次。” 

  在队员登顶成功后,队长王永峰和在北京的女儿的交流就是通过这套系统实现的,这也让队员们感到惊喜万分。技术的完备,拓展丰富了直播的形式。 

  此外,对直播线路的合理安排也使播出能正常运行。在这次直播中,登山队员普布、阿旺和扎西作为高山摄像。他们拍摄的信号通过自身携带的移动微波传回6500米的卫星地面站。6800米、7028米、7790米、8300米、8600米(第二台阶)和顶峰等营地或地点,设立了摄像机、传输关,将信号送回6500米前进营地或者5150米大本营,将信号进行合成切换,送回北京进行播出。 

  坚持就是胜利 

  医学专家认为,6500米是极度缺氧地带,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人在6500米的高原,赤手空拳尚气喘如牛。何况还要架设、安装、调试这些头绪众多的设备。技术人员硬是凭着意志坚持在岗位工作。 

  “我们是电视工作者,不是登山运动员。所以这次直播对人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7个工作人员分成两批在6500米轮流工作。有的工作人员高山反应,头疼,加上夜晚珠峰多狂风,他们几乎睡不着觉。就是凭借毅力在支撑。” 

  “在关键的时候表现出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的素质。”黄主任用这句话总结了他们实现直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方案从纸上谈兵到完美无缺 

  为全面报道2003中国登山队纪念人类攀登珠穆朗玛50周年的再登珠峰活动,中央电视台早在去年就开始了准备,成立了黄平刚、魏兵、赵淑静三人组成的直播指挥小组,保证直播的顺利实现。身为技术部门掌门人的黄平刚,已经参加过多次大型直播,但他仍认为这次技术方案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按照常规的直播,技术部门要实地考察、踏点,看微波能不能传输,设备怎么架设,怎么供应电力,然后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而珠峰直播没有这个条件,设计只是依靠几张照片、一本资料,中国登山队王勇峰队长等专家的介绍,完全是纸上谈兵。 

  另外一个不同是,以往都是节目部门定了直播计划,然后作技术方案,而这次的直播做不做却取决于技术能不能支持。” 

  面对压力,参加直播的“老技术”们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登山报道的方案,在以往直播经验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了多次讨论修改。实施的结果几乎没有超出方案的设计范围。 

  近年来,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直播对于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国际大台,已经不算是难题。1997年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这些多机位、多拍摄地点的大型直播活动已经为后来的直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尽管每次直播都有不同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但这次《2003,站在第三极》无疑是电视直播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度。 

  网友感言:创造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观众和网友关注登山队员前进的脚步,为登山运动员的意志、信心、坚韧而钦佩而喝彩的同时,也感谢央视的直播为他们带来了精彩的一幕幕,更真实地领略珠峰的冰雪魅力,更好的了解了登山运动。 

网友【dan1001】:今天看到你们攀登珠峰的现场直播,使我自己的心灵受到非常大的震撼,我震撼于你们的坚韧、自信、探险、挑战的精神,同时也倾倒于你们那种唯美主义、完美主义、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你们是真正值得我们年轻人去追寻的作为人的志向和人格的引导者。
 
网友【xs4435】:感谢中央电视台,感谢央视国际,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把观众、网友、前方、后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
 
网友【floflo】:真心祝福。由于我身在国外,和北京有六个小时时差,所以恐怕不能在直播时间参与互动,我衷心希望直播成功,也要祝愿所有在山上的我认识和不认识的电视人们一切顺利,平安健康。

  自5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四、五、九套节目和新闻频道全部或部分直播登山过程,第十套节目每晚播出专题,CCTV.com与电视进行同步视频直播和图文实时报道。至5月21日,中国登山队队员成功等上珠峰,收视直线上升,登顶当天收视率达到2.62%,收视份额达15.6%,与直播前相比,收视率提高1.6个分点,收视份额提高7个百分点。观众普遍认为,直播节目不仅让他们领略了世界最高峰的壮观和险峻,在全国抗击非典的今天提高了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