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路》大型系列纪录片
发布时间:
2002.7.11
二、风格与内容
《白玉河头探玉源》选题独特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这一选题至今尚未有媒体涉及,原创性突出。 2、 面对逐步揭开的历史谜团,选题悬念强烈。 3、 随考察进行而展开介绍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玉石开采、加工、运输和贸易等方面知识,为大众喜闻乐见,社会亲和力强。 4、 随镜头看到的和田绿洲风貌白玉河、昆仑山奇异风光;考察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生活等等有很强的大众娱乐性。
三、前人的探索
古代:
中国古代对玉石的强烈需求,刺激了西域玉石开采业的发展。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人们主要是在和田附近的河流中寻找籽玉, 而没有能够在和田河上游找到白玉矿,玉石开采只得在莎车至塔什库尔干地带的矿区进行,这个矿区以青玉为主,也有白玉,分布在叶尔羌河、密尔岱山和玛尔瑚普克山地带。调查发现塔什库尔干县境内有古代开采玉矿的遗址,说明古代也在这里有过开采。徐松《西域水道记》称这一矿区所产青玉“玉色黝而质坚”。清代最大的玉料都产自这一矿区。但是,最高等级的玉石,仍然只能依赖在和田河捞取。因为资源极度宝贵,所以清代还对和田河捞玉作了严格规定,实行所谓“玉禁政策”。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对此有记载。关于和田河捞玉,古代还有十分有趣生动的记录和图画,比如《天工开物》等书。
近现代:
随着近代技术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和田河中捞玉的古老办法,但是又苦于找不到脂玉矿床,只好仍然向和田河动脑筋。比如,用炸药攫取和田河的河床,在古老的冲积层、堆积层中寻找脂玉。而这不过是古代捞玉办法的延伸而已。现代矿物学家、地质学家对和田玉认真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和田玉的成因与镁质大理岩和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两者发生交代作用有关,和田玉属于“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在恐龙称霸地球之前数亿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生了。和田河中的玉石,是随着夏季河水的北流而离开昆仑山、到达和田绿洲的。其原生矿,应当在昆仑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个海拔地质风化比较严重,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夏季融雪时,风化了的山料原生矿表层破碎,崩落河谷,随着洪水冲向下游。但是,每一次寻找原生矿的活动都失败了。而每一次的失败也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十分宝贵的地理地质资料,甚至会有意外收获。比如,1977年,新疆地质工作者在冰川消融后的季节,进山寻找脂玉矿点,虽然未能找到,却在山谷中意外地捡到一块重达158公斤的特级白玉(脂玉)。寻找和田河源头玉矿的工作,由于艰难、危险,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知识和野外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可能是历次探索都劳而无功的原因。
四、成功的把握
资料与研究的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工作队数年来一直进行和田古玉的产地、开采、运输、贸易、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曾广泛搜集资料(历史文献、地图和卫星晾影象、玉石采样等),多次实地考察,都是这个考察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本选题策划者和考察成员之一巫新华,现为新疆考古工作队队长。
考察队专家组成
陈明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宗教研究。 巫新华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新疆考古研究。 罗新 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精通西域史。 李新峰 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长开历史地理。 以上四人符合本考察活动各个方面的学术与田野要求,是考察活动的基本学者保证。
五、考察路线与时间
地点
考察将在新疆和田地区白玉河(又称玉龙喀什河)的上游海拔2000至5000米的昆山河谷、冰川地带进行。
时间
考察进行的最佳时间是每年冰山雪线消退到最高点时最为合适。8月中旬开始到9月上旬,是最佳时段。这个时间内冰川消融到最大限度,并随着第一次降温而重新开始增长。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