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大师 有这样一位师傅,制作旗袍50年,他的客人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外国元首夫人,他制作的每件旗袍都可称得上是艺术品。他就是台湾来的旗袍大师--杨成贵先生。 杨成贵先生在台湾久负盛名,被称为中国旗袍制作的领头人。1994年他从台湾来到大陆,收徒授艺,并在北京开设了杨成贵旗袍专卖店。杨成贵先生,身怀绝技,他裁制设计的旗袍,除传统的量尺寸外,还能用目测做形体分析,一次成型,不用试穿。 而且更令人称妙的是,他还能够抓住人体的不同形体特征,缝制出掩饰人体缺陷的旗袍。杨成贵制作的旗袍,被人们视为经典,魅力无穷。 杨成贵先生,浙江温州巷南人,1931年出生于一个旗袍世家。他6岁时随父亲到台湾,他的父亲在台湾开设旗袍店杨先生10几岁开始随父学艺,他还记得小的时候,跟父亲到有钱人家给夫人、小姐量衣,他细心观看,一点点学习手艺。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台湾旗袍业的鼎盛时期,五十年代初,从大陆到台湾来了许多人,那时在台湾能制作旗袍的人不多,而杨成贵手艺正宗,又是从大陆来的,所以那时他的旗袍生意特别好。后来他又在台北开设了汉唐旗袍店,并且带了许多徒弟。七、八十年代的台湾,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传统旗袍风华锐减,杨成贵开始思考对旗袍的改革和经营旗袍的出路。 在北京四环路外,有一座偏僻、安静的四合院,它是杨成贵旗袍手工制作坊。杨先生在北京收了三十几位徒弟,他用全部热情,从拿针开始教起,杨先生认为制作旗袍就像制作一件工艺品,你不仅要喜欢它,还要静下心来,一针一线的去缝制它。 我小的时候,我父亲开旗袍公司,我一放学回来,我家里有许多学徒,那个时候徒弟要学三年四个月,那个时候学徒很苦,不像现在,以前做花扣的时候,不会在这里做的,他的座位下有一个抽屉,抽屉打开来,在下面编花扣,不让人家看到,现在是公开的,毫无保留的教他们。 学徒,到我们家里来要先拜师,然后呢?家里的粮食要背到师傅家里来,三年的都粮食背到师傅家里来。然后师傅慢慢教他,那个时候师傅很厉害,他会打人的,很严厉,一个不对的话,那个时候的尺子不是这个尺子,是铜尺,一个不对的话就打过去。 那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杨成贵到日本参加一次服装展览会,在活动中杨先生认识了几位从大陆来的服装专家,看到她们身上穿的旗袍,杨先生觉得从款式到做功都不够考究。从他们那里,杨先生了解到了大陆的一些情况,马上感觉到他的希望所在,在大陆有这一片广阔的未开发的市场。 那个时候就想,有机会的话到大陆来,带一帮徒弟,把我们中国传统东西留下去。 每次回到台湾休假,杨成贵先生也都闲不住,早年间,他在台湾出版了《中国服装制作全书》;随着年龄的增加,服装制作经验的积累,他考虑根据旗袍制作特点设计出一套电脑软件。只要输入人体各种数据就可自动放样制版。当然这需要他重新整理已经制作过的成千上万件服装数据,这也是一项相当大的工程。 现在来讲在台湾找不到学生,也找不到学徒,很不容易,在大陆上人才也多,学习的人也很多,那么现在这几年下来,有许多学徒来,湖北、湖南、山东好多,南京,到处都有,很多学生到这里来,我的希望就是能够将来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各地方都有我的徒弟,把我们中国服装好好地传承下去。 杨成贵先生在北京、大连、广州相继开设了几家杨成贵旗袍专卖店,现在杨成贵旗袍的品牌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还记得刚来北京的第二年,正赶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杨成贵为中国政府60多位女部长和女代表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旗袍,代表们穿上杨成贵制作的旗袍,显示出了雍容典雅的东方女性的气质,引来了世界各国妇女代表们的赞誉,杨成贵也因此一炮走红京城。 你喜欢穿宽松一点吗?合体,宽松一点,前腰长12,后腰长10.5,有一次,国外的一位总统夫人来了以后,他们说量身不太放心,我就目测,用眼睛看一看,然后回去做好以后,没问题。当时就给她做出来了,对,没错。量身不试穿,因为我做的太久了,从年轻做到老,没有问题。 那个时候是日据时代,在日本人统治之下,我们中国人在那里受了很多的委屈,我们那个时候在台湾那里是三等公民,我母亲她的骨灰在大陆,上一次我去的时候,我舅舅带我去了,去祭拜一下,我父亲的骨灰还在台湾,我想把父亲的骨灰带到大陆来,跟我母亲在一起,这是我一个心愿。 说什么也无法相信,杨成贵先生今年已经有71岁了,他酷爱运动,尤其是擅长打保龄球和高尔夫球,一有时间他就约上几个年轻人去玩。 杨先生在北京有许多朋友,当然更多的是服装界的朋友,北京最近正在建设中国服装博物馆,杨先生更是大力支持。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APEC会议上,他看到江主席和世界各国的领导穿上了唐装。他高兴极了,他认为中国的旗袍服装业会有更大的发展,他经常呼吁,中国应该有个"国服日"。杨先生一个人在北京、工作压力很大。他现在迫切希望尽快多培养几个徒弟,去负责一个专卖店,到那时,他才会考虑退休。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