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事] [寻亲絮语] [百家姓] [风情万象] [两岸纪事]
 

两岸纪事·潮剧情缘

  说起潮剧,在潮汕地区是家喻户晓。听老辈们讲,那时过年、过节,看戏就是三天三夜非常过瘾。离开家乡久了,看不到家乡戏,同乡们就组起班子自己演,但总觉得有点遗憾,所以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戏。如今在海外有一千多万潮汕人,在台湾台北、台中高雄都有潮汕人同乡会。潮戏的曲调寄托着海外乡亲对故乡的情感。

  潮州因“州濒南海、潮水往复”而得名。而汕头呢?原本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后因渔业、盐业发达,慢慢形成粤东经济、文化中心。形成潮汕并称。这里也就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

  这次在汕头举办国际潮剧节,在海外居住的潮汕同乡带来了自己最好的班子,在故乡的祖居地与父老乡亲们共同献艺,抒发深深的故乡情怀。乡亲们所演出的剧目一是来自宋元和明清传奇杂剧。另一则是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地方故事。潮剧乐曲古朴,做工精细,情节曲折,富于地方色彩。自秦汉以来,驻军岭南,官吏入粤;晋室渡淮,士人南下,先后输入了中原的典籍文化。如今,潮汕一带仍保留了河南等地的古代方言音韵,和姓氏根源,像陈氏为颖川世家,杨氏为弘农世家,黄氏为江夏世家。

  据《潮州府志》所载:自唐以来,“以乐治化,以乐祀神,以乐娱心”,把唐音和潮韵结合,颇为流行。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戏、潮乐,回到故乡,看潮戏,吃潮汕大菜,讲潮州话,这些居住在海外的乡亲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这次台湾各地的潮汕同乡会也专门组团,回故乡祖居地参加潮剧节。

  台中市潮州同乡会杨贻模:汕头第一团也有到台湾去演,台中放演两场,高雄三天,现在的潮剧跟过去传统的已经改变很多了,当年在家乡时,1949年以前,可以讲我连续三天都在看。

  台中市潮州同乡会陈义雄在台湾,有空的时候,一些上年纪的人,在一起拉胡琴,五六个人聚在一起拉琴,但是很多戏没有传下去,在这一代就慢慢流失掉了。

  故乡的情永远解不开,潮剧的旋律始终留在心中。

  澳门潮汕同乡会会长许世元:老实说,这个潮州戏,现在大家很少有机会看到,特别是在外面,我们生活在澳门看到潮州戏是很不容易的。这次,大家来到汕头有机会看到这么庞大,这么精彩的节目,大家感到非常高兴,对家乡感到更加亲切了。

  香港潮汕同乡会会长叶庆忠:这种形式,主要是联络我们的乡情,潮戏是我们潮州人的,看到戏,我们感到非常有温暖,我们可以重温我们童年的时光。而且我认为,我们主要是大家努力,共同发展科技。

  故乡发生了巨变,昔日的小渔村已经发展成国际型的港口城市。但无论怎么变,家乡戏的曲调没有变,每天清晨,慢步海边,你都可以听到那悠扬的曲调(旋律)。曲尽人散,老人生在岸边,遥望着远方。相会又将分别,何时才能团聚。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