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台湾] [台湾故事] [百家姓] [寻亲絮语] 
 

《名人谈台湾·金门印象》

  宝岛台湾对很多大陆百姓来讲,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么,距福建厦门沿海只有18海里,两岸开放以前一直是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最重要的军事基地的金门岛呢,就更是多了一些神秘色彩。那么,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高洪波先生和《文艺报·艺术周刊》副主编应红女士,来为大家撩开金门岛神秘的面纱。
  主持人:两位好,非常高兴今天能来我们的演播室。近十年来,我们知道大陆到台湾的人已经有三十万人之多,不过到过金门的人好像就不太多了。据说在1995年以前,金门岛除了本岛的百姓和驻扎的军队之外,任何人都是不许进入的,就连台湾本岛的百姓也是不许进入的。那么,我想对于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两位在踏上金门岛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艺术周刊》副主编应红:我是1992年去的(金门),那么就觉得好像很荣幸吧,而且我觉得非常意外。当时我去的时候,一出机场,突然发现有一大群记者忽地一下就围过来了,我当时特别紧张。我说,这是怎么回事?然后,马上就有台湾记者拿着话筒就来问我,说应小姐你知道吗,你是第一个踏上金门的大陆记者。我当时一下子就觉得紧张起来了。我说,怎么还有这么一个事儿,是吧,我根本就没想到。然后就开始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当然就是一般的观感,有些问题问的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那么我就觉得心里边越来越紧张,我说这是怎么回事?记者一直就是全程跟着,所以我觉得这个经历也蛮难得的。
  主持人:金门岛给你们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应红:我就觉得那个地方一上去,到处都是军人,还有很多的军事的设施。后来我才发现,我是非常荣幸的,我还去了一些那种防空设施,战壕啊。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高洪波:对,应红说的印象我也有。在1995年的时候,虽然是隔了三年了,我们参观的他们的有几个军事设施。金门岛,我觉得整个岛全部挖空了。有些重要的设施,因为他们知道有两位大陆作家,他们就没有让我们参观。但是后来呢,有些画册里边显示了他们的地下的人防工事。大的花岗岩大厅,很大的,可以开大会的,整个挖空。我们参观了一个村子叫尚义村,那个地道,基本上有我这么高,里边修的都很好。一路走,就跟迷宫一样,完全有点像咱们的有个故事片《地道战》里边那样,一模一样的。而且我在金门看见,他们没有交通岗,它所有的交通岗都是碉堡。
  应红:然后满街都是当兵的,非常多的军人。但是他们那些当兵的全是小孩,大概也就十八、九岁,二十岁左右,是吧?特别可爱,在街上走,一排一排。然后,我还记得跟他们走进卡拉OK厅去,还唱卡拉OK。
  主持人:我们《天涯共此时》有一位记者,从金门采访回来以后说,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也是金门岛上的阿兵哥。据说,金门岛上的阿兵哥特别多,几乎都看不到老百姓,是吗?而且听岛上老百姓说在1995年以前,有十几万阿兵哥,到现在也有两万多人。是这样的吗?
  高洪波:我们在的时候,好像当时是将近4万人。
  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艺术周刊》副主编应红:我觉得他们都很害羞的。因为我当时,正好刚参观完那个阵地嘛,就看那些废弃的战壕,还有碉堡,有很多的碉堡。从那个阵地上出来,然后走到街上。他们的街,实际上所谓的那种闹市区,就是一条街,两边有很多的店铺,当然都是小小的,一家一家的。然后就在那个地方,看到了非常多的阿兵哥,他们都非常、我觉得很可爱。然后,很害羞,你跟他上去讲话,很不好意思的,好多戴着眼镜。平时他们的着装也是穿的那种军装吗?都是穿军装。然后,跟我一块去的台湾朋友就介绍说,这是从大陆来的记者。然后他们也都特别好奇,感兴趣,就围过来看,这样就互相看的。我也看他们,他们也看我,都觉得非常好奇。虽然到了一个按理说应该战争气氛非常浓的这么一个地方,那些阵地在那儿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但是一看到人,我就觉得还很亲切。对。那种亲切的感觉就回来了。
  主持人:我听我们那位同事给我介绍说,金门岛上阿兵哥挺有意思的,10个人有9个都是戴眼镜的。所以都是学生嘛,学生兵嘛。金门岛上到处都是军事设施,像碉堡,好像在海岸边还有各种各样的铁丝网、障碍物。虽说身为岛民,虽然离大海很近,根本无法靠近海边,更不要提下海游泳了。那么,这些军事设施我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对游人开放?
  高洪波:那个马山观察哨就可以直接看到我们的厦门。那么我们在厦门也有一个观察哨,叫胡里山炮台。我原来在这个胡里山炮台看过金门的设防,模模糊糊的。那么反过来再看我们,彼此成为相看两边的风景一样。
  主持人:岛上的老百姓是靠什么生活呢?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从台湾本岛上运过来呢?
  应红:不一定。因为我去的一个小镇上,他们那镇长,从他穿的衣服、穿的鞋,到我们那天中午吃的饭,他告诉我,基本都是从厦门那边过来的。我当时也很吃惊。
  高洪波:刘登汉的文章里写到的就是福建高甲戏。高甲戏很有名了,到他们那儿演。到金门演了之后吧,因为太受欢迎了,不断要求再加演。后来说,我们的服装就带这么几套,不可能再续。后来这边负责的说这很简单,把电话号码给我,打个手机。过一会,没多久,好像一两个小时吧,那些道具、服装,就全部从咱们这边运去了,根本不是什么难题。实际上,金门与厦门有很多很多的往来。
  应红:金门实际上和大陆这边在民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我们能够感觉到的。
  主持人:那么,岛上的一些工农业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高洪波:金门高梁酒很厉害,很有名,在台湾非常看重的。这个酒,好酒是两千多台币一瓶。当时台湾人喝酒是豪饮,但是他们喝XO的时候,XO也没这么贵。所有到金门的人都携带大量的金门高梁酒,尤其是陈高,就是陈年高梁。它有两大名产,一个是高梁酒、一个是菜刀。它的菜刀特别有名,有很多菜刀铺。这些菜刀所有的原料,都是当年8·23炮战之后,我们空中给他们运过去的,就是炮弹壳做菜刀。 金门菜刀的钢特别好,然后,就成为一种特产。后来,咱们也不打炮了,他们的原料就从别的国家来进,但是金门菜刀就成为一项名产。两大名产,金门高梁酒、金门菜刀。在金门的时候,面对着这种军车和他们的士兵训练的时候,我就想起袁和平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的最后一个观点,就说希望把炮火变成礼花,把阵地变成花园,把堑壕变成桥梁。这是他从作家的角度谈了这三个希望,而且是非常美好的。那么我觉得他虽然已经去世了,这种愿望,我替他传达出来。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今天能到我们演播室来接受采访。同时,我们也希望将来宝岛台湾不再遥远,小岛金门也不再神秘,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大陆同胞去台湾、去金门探亲访友,去观光旅游。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