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事·魏海敏见师 魏海敏,台湾著名京剧旦角演员。从幼年起在台湾接受京剧表演培训,专攻旦角。1991年正式拜大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为师,专攻梅派艺术。其后多次在两岸演出。曾获台湾多项最佳演员奖,并荣获大陆梅花奖。 2000年中秋,魏海敏又从台北飞到北京。不过与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是与所在的国光剧团一起来的,他们要将台湾的京剧艺术第一次完整的向大陆的观众展示。另外,她还要见自己的老师梅葆玖。虽然与老师不时有电话联系,但与梅葆玖先生也有几年没见了。 记者:这一次还要见您的梅老师是吧? 台湾京剧演员 魏海敏:对对,这次还要同台演出,因为我在《大登殿》中还要来个代战公主,就是能够跟我们老师同台。 记者:这是第多少次到大陆来演出? 魏海敏:我都数不清了。我记得我从1991年开始来拜老师之后,陆陆续续就经常来。尤其是1994、1995、1996年的时候呢,经常的来参加演出。但这一两年,因为台北的事情比较忙,所以呢就没有过来。这一次等于是国光剧团比较大队的人马来演出,而不是我单独自己过来了。 自从魏海敏到北京跟梅葆玖先生学习梅派艺术后,她的京剧表演水平提高很快,名声也越来越大。台湾的几大京剧团合并为国光剧团后,魏海敏成了国光剧团的当家青衣,并成为台湾京剧界的领军人物。盛名之下来到北京,在北京众多的行家面前表演,还要与老师梅葆玖同台,魏海敏感到了压力。 台湾京剧演员 魏海敏:因为我们能跟中京院还有北京院的一些前辈老师们同台演出,那么也就让我们从台湾来的年轻演员,能有机会观赏到他们的风采,而且还能够同台。我想真的是好像又回到从前的那个时代,演员都可以去偷偷看戏,然后去多多学戏呀,这种感觉非常好。 好学的魏海敏,就是在香港看戏时迷上梅派艺术的。1982年,刚刚走出戏校门槛的她,在香港看到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的演出,一下被这种京剧艺术境界所震撼。 台湾京剧演员 魏海敏:我是从小在台湾生、台湾长,在台湾学的京戏。在1982年,我在香港看到梅老师的演出之后,就发现自己以前所学的东西好象很浅薄,而且不够那么的有味道。在当时可以说是蛮震撼的一种感觉。 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葆玖:那次在香港演出,魏海敏就来看我们演出了。当时呢她就很想跟我学。 台湾京剧演员 魏海敏:那个时候就发现起了一心愿,希望能够再重新认识梅派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葆玖:当时海峡两岸的关系还不像现在,她不是明着,就暗地里,给我带个话(要拜师),我说可以嘛,只要她真心学,我说艺术两岸还是应该通的。 由于当时海峡两岸还处于隔绝状态,魏海敏只能暗地里向梅葆玖学戏。当时,他们见面的地点只能在香港。只要梅葆玖到香港演出,魏海敏都要从台北飞去看和学。艺术上一向要求严格的梅葆玖看到她那么认真,从心里已经收下了这个台湾学生,但是真正的拜师仪式,直到1991年才在北京举行。 台湾京剧演员 魏海敏:所以直到1991年才有机会到北京来,于是我就毅然到北京来拜师了,行一个拜师大礼。 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葆玖:所以我收了她以后,她经常到北京来看我们演出,而且我们带她,像《穆桂英挂师》、《凤还巢》、《霸王别姬》这些,我都给她排了。她原来也会,但是我们给她说了以后,她更规范了。她唱的、念的,大家还都是认同的。 中秋节的晚上,魏海敏见到了自己的老师梅葆玖。 记者:梅先生刚才见到了,中秋送你什么礼物? 台湾京剧演员 魏海敏:月饼。是香港一位名票友李女士,她也来北京参加一些活动,她带给老师一些月饼,老师就转送给我了。你送给梅先生什么礼物?肉松。因为我们老师最爱吃肉松。我特别在台湾买了素肉松给我们老师。我每回来几乎都带。都带肉松啊,对。没带什么菠萝膏什么的?凤梨酥啊?我觉得我们老师还是少吃甜的好。 这个中秋节的晚上,魏海敏与老师梅葆玖一起,参加了《天涯共此时》海峡两岸京剧名家中秋演唱会,受到了北京观众和戏迷的热烈欢迎。演出之后,站在老师身边,魏海敏紧张的心情一下轻松起来。 魏海敏:又唱完一场。唱得不错。老师要鉴定,哎有进步,有进步。老师是非常好的一个人,非常客气,非常随和。但是呢我觉得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当你还没达到那个水平的时候,他根本就不说你。但是当你到达了一定水平的话,他会点两句,所以我觉得老师是非常高明的。确定是这样,因为要有悟性,一定要有悟性。你有悟性才能悟出艺术的真谛。9月17号是《红鬃烈马》。那我前面是《五家坡》,后面《大登殿》。那么我为了使这次活动更加有意义,我自告奋勇来演代战公主,跟老师同台。我们一块同台也很有意思,是。师徒同台过去我父亲那个时候就有,他的学生都跟我父亲一块演出过。到我们这一代,带我们的学生一块演出,我觉得也是一个必然。促进学生艺术上的进步,更快更成熟。 从1982年起,魏海敏就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与梅葆玖老师同台演出。9月17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魏海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