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台湾] [台湾故事] [百家姓] [寻亲絮语] 
 

燕守平和马小曼

  主持人:有很多熟悉您两位的朋友,都说特别羡慕你们夫妇俩,一个唱、一个拉琴,特别的和谐。

  燕守平:妇唱夫随嘛,非常和谐。

  主持人:我知道两位老师在台湾也有不少戏迷,特别崇拜你们,燕老师,您个人去台湾几次了,还记得吗?

  燕守平:我去过七、八次了,我几乎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几乎每年一次。

  主持人:您呢?

  马小曼:我去过四次了,四次到五次,我也记不清楚了。

  主持人:真是不少,去的很平凡。你们还记得第一次去台湾,是参加演出还是别的活动?

  燕守平:是参加演出,是1993年去参加演出,等于是首次赴台。

  主持人:两个人一起去的吗?

  燕守平:我们是一起去的。

  主持人:他们见到你们是不是勾起了他们当年的那种乡情。

  燕守平:是的,有很多老朋友,看到我们以后,就觉得好像都看到了我们父亲一辈的,台湾还有一些老人健在,对我们都特别热情。

  马小曼:那次去真是空前,简直是热烈极了。我们一出海关,就是桃园机场的海关,那简直是人山人海,因为是晚上11点多钟,候机厅里欢迎我们的人群,多的不得了。后来上了汽车,到我们住地大概有两个小时左右,已经晚上12点多了,一下汽车到住地,欢迎的人很多。

  主持人:是普通老百姓吗?

  燕守平:是老百姓,很多戏迷朋友。

  主持人:不是事先组织好的吧?

  燕守平:不是,那看得出来嘛,当时认识的人并不多,像我根本不认识,谁都不认识。

  主持人:是不是台湾的老百姓听说,媒体报道说,大陆有一个名人之后的京剧代表团,要来访问,所以这些戏迷就主动组织起来。

  燕守平:当时,开放改革以来,第一个京剧大团去的,他们那边也很重视。

  主持人:您还记得第一次去,两人在台上配合的是哪出戏?

  燕守平:第一出是《四郎探母》。

  马小曼:第一次演出《四郎探母》时,观众特别热烈。因为我有一段慢板,他拉的胡琴,有一个过门,他拉的特别好,观众热烈极了,掌声不断,等于把我的唱打断了,我当时心想,这么热烈的掌声啊,到我唱的时候,我一张嘴我把词忘了。

  燕守平:忘词了,一下把我给蒙住了,后来我赶快,马上就补上了下一句的词,我给唱这句上了。

  马小曼:吓得我好紧张,当时,我觉得心里头特别难过。

  主持人:那观众有没有听出来?

  燕守平:观众也没听出来,因为词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区别,第3句和第2句的词,我就赶快给补上了。每一句的前三个字,她捂一捂嘴巴,反正大家也不知怎么回事,就过去了。

  马小曼:但我没有想到观众这么热烈,热烈极了。

  主持人:我知道在台湾,您两位有不少的好朋友,通过京剧跟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像辜振甫先生,焦仁和先生,尤其是辜振甫先生,他也是京剧名票,非常入迷,您两位每次到台湾的时候,都要跟他唱上一段是不是?

  燕守平:对,而且他唱的非常有水准。

  马小曼:我们在台湾,咱们那次看他那次演《空城计》,就是他生日的时候,他彩唱,他扮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他扮的显得特别年轻。

  燕守平:那天,他演双出,一出《空城计》,一出《借东风》。

  马小曼:对,对。他连唱了两出。上次,他来北京,来开会,文化部组织了一台演出,为了招待他。我们都在长安剧院等,全化好妆等他。(工作人员)一会儿就打电话来了,说现在会开完了,一会儿又来电话说,现在正在出门,在下台阶,随时报告,大家好做好准备,好,现在已经上车了,马上就到了,这就开始做好准备,等他来演出。给他演了一台晚会,演完了以后,他还唱了一段,是他给拉的,因为在台湾时他就讲好,他说守平,到北京去我就去找你,守平说您找我,我找您不太方便,您来找我,所以他来了就通知守平,给辜先生拉。

  主持人:台湾有很多戏迷都非常熟悉您的父亲,也非常喜欢听您父亲的戏,您到台湾演出以后,有没有慕名来专门找您的?

  马小曼:有,有很多老人,都是些长者,他们过去跟我父亲有过交往,其中有一个叫毛家华,毛先生他也是非常资深的票友,老票友,他唱麒派的,过去他跟我父亲的关系都很好,他夫人也还健在。当年他看见我的时候,他说我才这么小,我想也就四、五岁吧。

  主持人:您还有印象吗?

  马小曼:我没有印象了,根本不记得了。去台湾去拜访他,一进门,还有张火丁,我们一起去的,他把张火丁当成我了,然后,他在那儿感慨了半天,我说,您搞错了,是我,啊!你这么大了,他都没想到,一恍50年过去了,半个世纪过去了。

  主持人:燕先生,我听说你跟台湾还有一段亲情故事,这可能很鲜为人知。据说你有一个表哥,16岁时候就跟你失散了。你一直没有找到他。但是后来有一个非常非常偶然的机会,就在台湾找到了。

  燕守平:对,这很有意思,以往我去香港也打听,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也搞不清楚。因为他16岁时,我根本没有什么印象。

  马小曼:守平妈妈活的时候经常烧香,就是说,菩萨告诉我的侄子在什么地方,他要是在东方,香灰就往东方倒,(守平)妈妈就是这么想念孩子,更何况他的母亲呢。那么后来就失掉信心了,这个人肯定是不在了。我头一次去台湾,我也打听,也没打听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是小童,童绍祖,一个很好的朋友,我就跟他聊起这事。他就问我,他是什么地方的人,这人长什么样,名子叫什么,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我认识的人,我说怎么回事,他说这个人的办公桌就在我对面。他是徐州沛县人。

  燕守平:就这样找到了。很有意思,我的表哥就是他。后来我找了几次,也没有找到他。他说你走你的,我该回来了,他说我来联络,联络好了,我让他打电话。后来我们在家里,电话来了,他说我是台湾,我是朱广君。

  马小曼:他特别有意思,他表哥从台湾来电话,说我是朱广君,他在屋里就穷喊,特别大声跟他表哥说话,我说你干嘛这么大声说话,他就觉得,只有这么大声说话,他表哥才能听见,他激动的不行。后来他表哥就回来了,回到老家。他妈妈见到他一面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燕守平:89岁,快90岁了,不管怎么说,还见了一面,母子俩抱头痛哭。从那以后,我每次去台湾,他没事就到我这里来,到我的住处聊天。

  主持人:燕先生今年6月份再去台湾的时候,将带一出新编历史剧。

  燕守平:对,咱们排的《宰相刘罗锅》,去年是一、二本去的,今年七月份,三、四本到台湾去演出。两岸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年前,中国京剧院去台湾,演出《红灯记》,开始可能是有一点困难,后来在台湾据说也上演了。那天,他们打电话来,说也演出了,这就很不容易了,这跨度太大了,《红灯记》这个剧能在台湾演,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提示:燕守平,江苏省沛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师从沈玉斌、沈玉秋、杨宝忠、徐兰沅、何顺信等。现任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

  马小曼,北京市人。系京剧大师马连良之幼女。1967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主攻梅派。师从程玉菁、于玉衡、范富喜、梅葆玖等。现任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