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台湾] [台湾故事] [百家姓] [寻亲絮语] 
 

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

  孙毓敏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荀派传人

  北京戏曲艺术学校校长

  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首届"梅兰芳金奖"

  至今已6次赴台湾交流访问

  主持人:朋友们,今天到我们节目中做客的,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北京戏曲艺术学校校长孙毓敏女士。以前到我们节目做客的很多朋友,他们大多只去过一次台湾,但这唯一的机会,已经是让他们很难忘了。据我了解,您从1992年到现在,去台湾已经有6次了。

  孙毓敏:是的。

  主持人:对于您印象最难忘的,是不是第一次去台湾?

  孙毓敏:对,第一次,魏海敏作为当地剧协的理事长,她邀请我们去讲学,那次讲学叫国剧之旅演讲团,我们当时去的人有李光,中国京剧院唱武生的李光,还有李欣,唱花脸的,还有李祖铭,就是李慕良的儿子,然后还有我,整好是一个旦角、一个花脸、一个老生,再加一把胡琴,然后我们就到处讲学。22天里,我们去了10个文化中心,17所大学。我们去的17所大学,基本上都有票舍。我觉得他们京剧普及工作,做的还不错。因为他们专门有这么一笔经费,就是说,这叫文艺活动经费,学校里就有。如果说,有的人想学唱歌,也可以给你一点钱,或者你想学唱戏,我想请老师,他们叫案子,就是说提出一个案子,相当于大陆的项目,提出一个项目申请,给你这些钱,在钱里头做计划,请几个老师,三个月演出,三个月一档,这一档演出演那几出戏,然后老师就去了,这样我觉得业余的和专业的,大家都合适。因为专业的也需要通过这样的劳务费,或者说教学费,增加收入,而且有人学他的东西,他也高兴,那业余的,他终于把身段什么的都学一下,不然的话只会唱,听录音带只会唱,这样都演出,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

  主持人:您现在是北京戏曲艺术学校的校长,北京戏曲艺术学校可以说是大陆正规学习京剧的专业学校。我不知道台湾有没有这种专门的学校。

  孙毓敏:原来我也不太知道,我上美国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她是从台湾来的。她说你们学校就应该跟台湾学校结成友谊,我说台湾有这样的学校,她说有啊,我说最大的学校叫什么,共有几个学校?她说好像不止一个,当时她就提了一个复兴剧校,可能就是这个学校,还有一个国光剧校,她没说这个,她就说复兴剧校,她说你应该跟它结成姊妹学校,她给我建议。我说我都不认得那个校长,她就告诉我,那个校长叫陈守让,然后我也不认得名子,现写,地址你给我打听一下,全打听来了。后来正好我们学校40年大庆,这是我到学校的头一年,他好像也是新上任的校长,我就给他发了一个邀请信,我说希望你来参加我们的校庆,他觉得很高兴很开心,但是当时可能他是一个干部,一时还不能来,他给我回了一封信,他说我暂时不能来,以后会争取来。后来他带着杂技团的小孩,他们还有杂技,来吴桥参赛,于是我们就见面了。结果他比我小多了,当时他比我小20岁左右,他管我叫大姐,我们俩终于见面,友谊不错。后来在他的建议下,他说你们不要光上我们那去演出,演出了影响我们上座,你最好还是来帮我们把教学水平提高,我跟陈守让校长协议,他说需要来一些好的老师教一教,让我们获一点奖,让我们的水平有所提高,我说你要是这样的话,我倒是可以支援一些老师。结果,他说这个我也得申请,申请一笔专门的经费,后来我知道这笔经费并不太高。总之,这样搞了8批,去了100多教师。台湾不少学生从中受益了。后来越请档次越高,后来出现名演员也去了。

  主持人:到台湾去教学的时候,他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是怎么样的?

  孙毓敏:他们可能比我们横一点,他们已经横的比较习惯了。另外比较一个不一样的,就是看到他们老站桩,就是绑上跷,站跷功。这一点他们党政军保留,当然,他们问我们保留了没有。后来我还跟他们要了两个跷回来,因为我们这里也有跷,没有他们的标准。结果他们送了我两个。您说的这个桩,有点像芭蕾舞似的,为了模仿小姐,丫环走轻巧的步子,把脚都缠起来,非常痛苦,很痛苦的,现在大陆已经都废除了,但是他们认为保留这东西,还是传统,认为是有必要的,当然也是一种功夫,后来我想保留那么一个两个就得了,就不用普通开花了,大家都这样了,就好像宣传小脚似的。

  主持人:您在1996年的时候,发起组织了一个海峡两岸"蓝岛"杯五戏校京剧大奖赛,是专门为两岸的孩子们举办的。

  孙毓敏:当时,为了做这件事,我也挺费劲的。我没钱呀,戏校是没钱的学校。

  主持人:那怎么办呢?

  孙毓敏:后来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叫李贵宝,他是蓝岛大厦的总经理,我就跟他商量,我要想搞这么件事,你能不能支援我一点钱。后来他为了这件事,他搞了一个调查研究,跑到我们学校去看,学校是不是这么回事,有没有实力。在这之前他还提过要求,他说,你先给我保证台湾能来人,一定来参赛,万一因手续没办好,没来怎么办?好,为了这事我就又去了趟台湾,正好那回是去演出,我直接找到他们校长,我说您要给我写一个保证书,您保证明年比方我们搞大赛,您得准来,我说不管怎么样,您得克服困难,您得来,您不来我就弄不着钱,后来就给我写了个保证书。

  主持人:最后他们到底来了多少人?

  孙毓敏:40多人,将近50人。

  主持人:那台湾这些学生是不是第一次到大陆来?

  孙毓敏:绝对是第一次。高兴极了。回去以后,获了奖以后,回去问校长,咱们明年还参赛不参赛,什么时候再有蓝岛杯,因为有的觉得我也可以得到一点奖,他们得到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他们觉得大陆很好玩,因为我们倾全力招待他们,住在东方饭店,然后,尽量总跟食堂说,一定给大家吃好了,我们小孩要比赛的。

  主持人:我知道您在教学当中,非常注重纠正学生的发声,还有发音的方法。

  孙毓敏:对。他们的模仿力还是很强的。问题是他们的发声,这不仅是台湾那边有问题,我觉得大陆这边也是不重视的。一般我们都重视教戏。教很多很多戏,或者甚至10出了,都会10出戏了,也演出不少日子了,但就是没有注意发生问题。这跟歌唱,跟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现在我觉得不够科学,我注重应该先找到发声。我正好在复兴剧校,我到那一段时间,他们说您来视察,作为校长你给我们提一点意见,我就说先做点事,要不我就给你们解决亮点发声的问题,结果他们就给了我18个学生。大概我讲了12次,当然,都是带有指导性、实践性的谭,可操作性的,不是说只讲理论,就是正式练,12次,大约16个小孩汇报时全出来了,有一个武旦非常进戏,平常说,哈……,都出不来,等到我教完了以后,咪……,倍儿亮,他们说,哎呀,这孩子都能唱青衣,这么好,所以说他们还服气吧,哎哟,孙校长还是有两下子。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