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武义访古 |
|
|
|
|
|
天是阴的,时而还有着些许零星小雨。透过车窗望去,云层压得很低,不远处的山峦被虚幻缥缈的云雾笼得显不出真实的高度,但这竟然给这些浙中丘陵添上了几分平日里难得体味的雄壮和神秘。路边的一片片水稻田在刚承沐了雨水的滋润后,生生地透着一股诱人的绿。如果说春天的稻子如鲜亮的豆蔻少女般生机盎然的话,那么夏末的稻子就是浴后的少妇,温润、丰腴,令人愿拥之而醉。司机将我们一行人乘坐的大巴开得飞快。由于是乡间公路,自然也就不可能十分平坦,一阵突然而至的颠簸往往会引发一车的惊叫声,然洋溢其间的却是那难以压抑的舒怀和畅往。 从金华出发去武义郭洞村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只因临时中途有事往东阳兜了一圈,故等快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接近晌午时分。几个小时的颠簸下来,早上刚出发时的那种愉悦和兴奋已在车体的摇晃中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浓的睡意。忽然间,闻听得同行的金华朋友说到了,于是一个个又生龙活虎起来。 抬头向车窗外望去,发现不知不觉中已身处在一片山谷之中,两边的风景较之山外更多了几道古朴的乡间野味,阡陌相通、男耕女种,还有那村落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象。车在村口停下。走下车迎面袭来的是阵阵沁人的山风,直把夏日那最后一丝闷热和潮湿悉数吹尽。深深的吸了几口竟感觉风中还夹杂着些许毛竹的清香,丝丝缕缕透人肺腑。环顾四周才发现路旁小店门口清一色摆放着烤炉,上面熏烤着一段段的竹筒,竹筒原本青翠的颜色已慢慢变得焦黄,表面还罩了层油样的光泽,想必这就是郭洞村的特产竹筒饭了吧! 沿着流经郭洞村的山涧走上一段,旋即拐进一条小巷。巷子不深但窄,也就一展多宽,斜斜里望去只将天也挤成了一线。鹅卵石铺就的路面疏密有间,有点象时下城里流行的按摩毯。或许经历了风霜几多消磨的缘故吧,石子一颗颗幽幽地泛着岁月的色泽。金华友人将我们带进巷口的一栋老宅,穿过几进便是前厅了,看到摆放在眼前两桌丰盛的菜肴,才顿感早已是饥肠辘辘。为了不辜负友人的盛情和自己的肠胃,接下来的一场狼吞虎咽看样子是再所难免了。菜是土家菜,很家常,但却是极新鲜的,丝毫没有城市里供应的那种涩味,也不用洗了又洗,生怕摄入了什么致癌的化学物质。或现采,或活杀,用山涧水稍加冲洗即可下锅。也不用多放佐料,只需一撮细盐,一切天然美味便尽在其中了。如此美景佳肴真可大快朵颐。难怪平日里滴酒不沾的我也再无法抵挡那份爽意,与上海来的朱老师对酒当歌一番。 带着酒足饭饱的陶然,再去细细品味郭洞,不可谓不是人生一大幸事。我们所到之处为一明式古宅,虽鲜有豪门深院之风,却不乏古朴大方,雕梁画栋也甚精致。只是经风历雨的久了,颜色多透着些暗哑,再不似当年的鲜亮了。楼有两层,楼上供屋主和待字闺中的小姐居住,楼下的西厢房是新婚夫妇的住所。故而窗雕上多是些鱼虾螃蟹之类产卵多的生物,讨个多子多孙的口彩。那边还刻有一匹骏马,马头上俏生生站只喜鹊,寓意着马上见喜。天井的宅墙内壁用砖拼成了铜钱的图案,奇妙之处在于外壁的花纹随之也竟成了田字形。"外有良田千亩,内有家财万贯"怕是古人最想实现的一个愿望吧。 何氏宗祠是郭洞村的中心,其不但建筑高大肃美为村寨之最,而且也是全村重大祭祀庆典活动之所。信步走来,分享着郭洞村的辉煌和历史,在为先民们的智慧折服之余,也不禁涌起一抹心酸,感叹沧海桑田、岁月蹉跎。祠堂一角正办民俗文化展,一件件很古董的家什用具静静的摆放着,少了味城里古玩市场的铜臭,却多了份对历史的忠实见证。 郭洞不大,行不多远便可到村口。站在水口跨溪而建的回龙桥上远眺近望猛然间竟一下懂了"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真谛。身后的龙山上,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一棵棵数百年高龄的名贵树种古枝虬盘、生生不息,保佑着山下郭洞村民世代的福祉。终于明白先人何以要用断臂折指的酷刑待之以砍树毁林者的苦心,此份生态环保意识令今人汗颜。村北面鳖峰山上的鳖峰塔聚气藏风,云雾起处宛如人间仙境。此情此景正可应了城门上的石刻楹联:"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 一日旅程总不免行色匆匆。等我们离开时天色已暗,暮色中隐约见得远处屋舍的灯亮了,暖暖地照着夜归人的心。渐行渐远的几声犬吠也很快湮没在隆隆的筑路机声中,车行之处一条崭新的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不知他日再续桃源之行,是否青山依旧,流水依旧? sunway idsunway@sohu.com 欢迎来稿
| 责编:东子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