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margin="0" background="../../images/line1.gif">
本期内容栏目介绍主创人员拍摄花絮观众信箱

 




李白与马鞍山

  如果问马鞍山是什么地方,可能很多观众会说不太清楚,而要问李白是何许人也,许多观众都会说他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伟大诗人,如果把李白与马鞍山联系在一起,许多观众一定会感到有些疑惑了,这二者有关系吗?是的,这二者确实是有关系。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李白与马鞍山"。

 


 人类的繁衍生息,人口膨胀,居住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已成为世界的难题。但是在中有一个地方,近千年来,人们静静的生活在大自然的阳光、青山和绿水之中,这里的一切都符合着一个主题——和谐
  


(一)翠螺山下祭李白
    时值重阳,金风送爽,公元"2001年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暨李白诞辰130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式,在采石矶风景区李白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1000多位嘉宾相聚在长江之滨,翠螺山下,以崇敬的心情公祭我国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李白。

    "捧菊慰李白,洒酒祭诗仙"。100多盆菊花簇拥在祭台四周,祭台上方,伫立着李白的塑像,祭堂内宫灯高悬,庄严肃穆。来自中国台湾、香港的代表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比利时、阿根迁、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来宾向李白像敬献了花篮,以追思、怀念这位"独步千古"的诗坛巨匠。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负责人 丁海中:马鞍山市与李白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曾经多次来到马鞍山这一带,留下了50多篇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马鞍山人民对李白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为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举办了这样一个李白国际的吟诗节,今年的吟诗节,突出体现了广大民众的参与性。

    传说李白出生时天上的太白星落入他母亲的怀中,所以取名"李白",字"太白"。大诗人贺知章读了他的诗,称他为"天上谪仙人"。意思是说,普通凡人是写不出李白那样好的诗,所以,后人称李白为"诗仙"。如果人们对李白的出生地至今还有争议的话,那么对于他终老马鞍山,却是众口一词。

    中国李白研究会秘书长 李子龙:李白从25岁离开四川,60多岁死在当涂,在将近40年时间里他大约有七次到过马鞍山,他在马鞍山当涂一带,写有55首诗歌和文章,其中诗是50首,文章是5篇,热情的歌颂了当涂的山水,也抒发了自己晚年的和一生当中他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这么一种苦闷的心情。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他是"斗酒诗百篇","敏捷诗千首","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天才诗人。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可见李白生前就将大部分诗文散失了。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千多首诗,这些诗歌以它"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恢宏超迈、奇情壮采为人们千古传颂,并为各国人民所喜爱。不但被国内学者,而且也被外国学者所关注。

    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 教授 松原朗:李白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我们日本人都知道李白和杜甫、白居易都是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伟大诗人。所以一般我们日本人可以朗诵李白的几首诗歌。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爱好李白和杜甫的诗,所以考上大学以后,我决定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我现在46岁了,我的学习研究中国古典的历史已经有了25年的历史了。

    作为一位国际化的文化名人,李白的诗和文章代表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更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郁贤皓:李白是我们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可以跟前代的屈原,跟他同时代的杜甫可以媲美。但是他跟屈原,跟杜甫又有不同,李白处于盛唐时代,唐诗本身就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高峰,而诗歌高峰里面的高峰就是李白的诗歌。

    李白思想里边主要就是"安社稷、济苍生",所谓"安社稷"就是使国家能够强大起来,"济苍生"就是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盛唐时代也有腐败的现象,也有不合理的现象。他敢于说话,敢于起来揭发,揭发不合理的揭发腐败现象。李白也写了大量的歌颂劳动人民的诗篇,他写到过纤夫,也写到过炼铜工人,也写到过农民,他们的遭遇,他们的痛苦。同时他也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壮丽山川的诗歌。像庐山瀑布,咆哮的黄河,像长江的风浪,这些诗都写得惊心动魄的,也反映了他的广阔的胸襟,说明李白爱祖国,爱人民,爱祖国的山川。他揭露腐败现象,这个对今天来讲,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李白很多诗老百姓都是能背出来的,像《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诗只有李白才能写出来。他的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老百姓喜欢他,人民群众喜欢他,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欢他。所以李白的诗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都得到广泛的传播,把李白的诗翻译成英文的、日文的各种文字的诗歌很多很多。

    他这个诗歌就是把屈原与庄周不同的风格,他能够融合起来,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雄奇、豪放、飘逸,可用六个字来概括他的风格,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其他人都没有的,这是李白最大的艺术特点。

(二)青山脚下栖诗魂
    李白62岁时终老在马鞍山市的当涂县,在当涂县的青山脚下,埋葬着诗人的仙骨。

    李白生前至少7次居留在当涂,在他的诗中反映出的地点就有22处之多,有时隐居采石矶,有时隐居横山的石门,尤其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定居于马鞍山的当涂。

    唐代学者李华的《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上说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中国李白研究会秘书长 李子龙:《临路歌》这首诗,郭沫若先生极为赞赏,给于很高的评价,诗一共是六句,表达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情,李白的一生,以大鹏自喻,年轻时代就写过一首诗,叫做《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比大鹏。后来不久又写了《大鹏赋》,搏击3000里风浪的大鹏,那是少年得志,气宇轩昂,到了晚年这首诗,跟前面两首的感情完全不一样,艺术特色也没有明显的不同,从艺术这上讲,比前几首诗显得更加沉稳,更加老练,更加老辣,从思想感情上讲,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雄心壮志,博击云天,这么一种感情。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一种批判,他认为自己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一只大鹏飞到天间,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翅膀反而被折断了,所以这时他发出感叹了。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李白是"宝应元年,(即上元三年)十一月,终于以'腐胁病'病死在当涂"的。"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李白生前对当涂的青山一往情深,当涂县青山脚下才是诗人的归宿。

    李白墓园素砖碧瓦,竹木青翠,这里吸引着后人到此凭吊诗魂,追缅诗仙。

    李白墓园管理所所长 李军:李白墓园是始建于公元817年,也就是李白去世以后的57年。李白墓园占地是6万多平方米,座落在安徽省当涂县青山脚下,可以说是枕山面水、环境优雅。整个园林建设风格是以我们安徽徽式建筑为主体,穿插一些江南园林的特色。李白墓园一共有大小景点20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太白碑林,太白祠,李白墓,和青莲书画苑和十咏亭,其中太白碑林陈列了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书写的李白诗,一共是106块诗碑,这106首诗其中99首诗是李白的作品。

    太白碑林中,最有代表的书法作品,有毛泽东书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鲁迅书写的《越中览古》,郭沫若诗《我来采石矶》,以及著名书法家于佑任的书法,还有陈立夫专为李白碑林的题词等,林林总总,可谓壮观。

    太白祠为五进五间的明清宗祠风格,属徽派建筑。祠内有碑七方,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宋代孟点于公元1242年所刻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它详细地记载了李白的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为研究李白提供了依据。

    李白墓园管理所所长 李军:李白去世以后,他初葬于龙山,龙山与现在的墓地一共相隔5里,在817年的时候,李白身边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将李白墓从龙山迁到现在这个位置。

    李白墓始建于公元817年,呈圆形,用方块青石垒成,墓前有花纹碑一方,上刻有"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大诗人杜甫的手笔。

    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人来到李白墓前瞻仰、凭吊诗人,真可谓"青山有幸葬仙骨,翠螺无语慰诗魂"。

(三)风雨沧桑太白楼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鞍山是因采石矶而名,而采石矶之所以闻名,则与大诗人李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采石矶背靠的是三面环水的翠螺山,它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并独居其首。李白钟情于采石矶的山水,不仅隐居于此,而且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作。

    马鞍山采石风景区管理处主任 燕维才:李白的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但是唯独对我们采石矶,情有独钟,我想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李白应该说为这一带的自然山水所吸引,因为李白的一生与长江是难舍难分的一个关系,"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些名篇佳作,大都是在长江岸边完成的,采石矶作为万里长江的结穴处,李白对这一块更表现出了他的一种荣辱与共、难舍难分的情结,像他写的《望天门山》,《横江词六首》,特别是包括我们采石矶周边宣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祗)有敬亭山",这些都表明了李白对这一带自然山水的一种热爱,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李白对这一带人文环境的依恋。

    建在采石矶风景区内,翠螺山下的"太白楼"更是名扬四海,它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即公元806年至820年,是为纪念李白而建的。

    马鞍山李白纪念馆馆长 杨玉山:当时它不叫"太白楼",叫"谪仙楼",后来到了清朝顺治年间,由于游人点烟落火,太白楼燃烧殆尽。到了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重新恢复,当时由"谪仙楼"更名为"太白楼"。

    到了咸丰年间,太白楼由于清军与太平军交战,太白楼毁于战火,这时候太白楼已经夷为平地了,到了光绪三年,长江水师总督彭玉麟,这个人是曾国藩手下的得力干将,这个人对李白是很崇敬的,是个能文能武的将领,当时他率领他的湘军,建了太白楼,太白楼在建筑风格上面,它虽然建在安徽,但是它不是安徽的建筑,它是典型的湖南建筑,因为什么呢,彭玉麟率领他的湘军,这一帮水兵都是湖南人,工匠们全部用湖南人承担的,所以在建筑风格上,它是典型的湖南建筑风格,它占地面积有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5000平方米,"太白楼"和武昌城下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号称长江"三楼一阁"。

    海内外学者、文人到马鞍山必到采石矶,到采石矶必登"太白楼",来追思凭吊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太白楼"高18米,三层两进格局,左右回廊,飞檐翅角,琉璃覆顶,蔚为壮观。

    一楼正厅大门两旁的对联写的幽默风趣,上联是"此处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下联是"江心曾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太白祠"正厅的对联,上写着"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此联是著名书画家赖少奇先生撰文并书写的,字体继承了清代扬州八怪的金龙体,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来到二楼纪念堂,有名联一副:"有句诗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这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撰写的。细细品味,极具时代气息和特征。

    登临太白楼的名人、雅士历来不绝,老舍先生曾在此留诗,郭沫若先生于1964年5月到采石矶,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诗云:久慕燃犀渚,来上青莲楼。日照长江如血,千里豁明眸。州畔渔人布 正是鲥鱼时节,我欲泛舟流。借问李夫子;愿否与同舟?君打桨,我操舵,同放讴。有兴何须美酒,何用月当头?《水调歌头·游泳》,畅好迎风诵去,传遍亚非欧。宇宙红旗展,胜似大鹏游!

(四)长歌当吟李白诗
    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当菊黄四野,丹桂飘香的时候,马鞍山市都要举办"国际吟诗节",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纪念大诗人李白,在这里,李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种深厚久远的文化象征,更是马鞍山人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可称为一代奇才,他的诗长于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鞭挞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他的诗作情感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酣畅自然,风格雄健豪放。李阳冰《草堂集序》中说李白是"千载独步,惟出一人"。皮日休《七爱诗》中评李白是"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

    李白把我国的古代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经百世而传承,历千载而弥彰,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在我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这正是李白诗歌的人民性所在。

    李白的诗,不仅在我国为人们所熟知,就连外国人也争相吟诵。

    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 教授 松原朗:老年人里面喜好吟诗的人还很多,所以这次很多日本会吟诗的人到马鞍山来吟李白的诗。

    来自日本各地组成的"吟道团"共有108人,他们都是自费参加"李白国际吟诗节"和纪念活动的,在日本吟诵李白诗是很盛行的,由此可见,李白在日本的影响。

    李白与马鞍山有着不解之缘。在他25岁第一次来当涂时,就写下了著名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后来又写下了《夜泊牛渚怀古》以及《临终歌》等50多余首名篇,都是与马鞍山这一方热土有极密切关联的,所以,马鞍山的群众吟诵李白诗词早已蔚然成风。

    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学生人手一册诗歌选读,无疑对孩子们文化素质的陶冶,起到良好的作用。你看,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像模像样的在朗诵呢。

    在马鞍山,几乎人人都能吟诵李白的诗词,马鞍山市诗词的普及率,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因此,说马鞍山是"诗的城市",一点也不过分。

(五)太白遗韵今犹在
    马鞍山的画家,以他们对李白诗词的理解,创作出一批"李白诗意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以诗会意,以形达神,努力以现代人的视点,去表达李白诗歌的魅力和神韵。

    书画家们用手中的笔去铨释李白诗词的内涵和意味,同时也体现了画家们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的张扬。

    马鞍山书画院院长 袁诚:李白的一首诗文或者是几句经典的描绘,往往就是一幅很美好的绘画,李白诗文里面,那种真实感情,那种独特的感受,那种豪迈的气概,更能够激发我们书画家创作的欲望。马鞍山书画家,从小就感受到了李白文化,对李白诗文充满了喜爱,充满了尊敬。

    这些画有的以浓墨重彩,有的则轻描淡写,从不同角度,发掘李白诗词中的精神风貌和气魄。

    欣赏这些不同风格的书画,使人能忆起李白的诗词,品味画中的诗,诗中的画,为人们理解李白的诗词艺术提供了联想和启迪。

    为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李白诗选》明信片首发式在马鞍山市隆重举行。

    这套《李白诗选》邮资明信片,是特别为马鞍山纪念李白1300周年诞辰而制作的。它的设计者吴同彦,在重视原诗的同时,更多的融入了个人情感色彩和他一向追求的审美情趣,较好的拓展了原诗的意境。《李白诗选》特种邮票,特种明信片采用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已发行的票品中极为鲜见。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吴同彦:中国的诗最好还是用中国传统的表现方法来表现,比较合适,根据每首诗,李白当时的处境,他的心情,安排我的画面,正好有几首诗在我们安徽,比如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还有在宣城的敬亭山,泾县的桃花潭,这几个地方我都实地去看了。人物的道具,服装,还有这个景,要和当时时代必须要符合这个事实,所以我找了大量的资料来创作这套画。写实和写意必须相结合,才能表达他这种诗意。

    六枚明信片内容分别为:《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其二)》、《早发白帝城》。封套为《静夜思》。

    与此同时还发行了《李白与马鞍山》纪念册等系列邮品纪念品。

    这一活动将李白诞生1300周年纪念活动推向了一个更广、更新的高潮。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