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韩国电影,可以说正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的“花样年华”。然而,就在1993年,韩国电影还处在空前的低谷状态。短短十年间,就创造出如此之好的成绩,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影坛奇迹。就让我们回到韩国电影振兴的历史原点,简单梳理一下韩国电影十年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许就在这些复杂的历史线索中,埋藏着韩国电影振兴的原因。
在本集韩国电影的传奇——黄金十年启示录中,我们的摄制组走访了韩国著名电影人、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负责人及其下属的资料馆、韩国制片人协会、韩国著名的电影教授等多家单位和个人,在纷繁的历史线索中梳理出韩国电影振兴最重要的原因,在短短15分钟节目中揭示出来,并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韩国电影从上个世纪末以来的辉煌业绩和著名影片,提供给观众一个全景式的韩国电影大片的轮廓。
80年代后半期的大幅度开放,使得韩国电影短时间内被好莱坞电影冲击严重。1993年,韩国电影彻底跌入谷底,仅占当年总票房的15.4%,本土电影产业几乎崩溃。
1994年,韩国政府制定了“电影振兴法”,逐渐恢复了放映配额制,并把电影业定位为“准制造业”,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同时向本国电影注入巨资,以助其发展。尽管如此,90年代中期也正是韩国电影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就在韩国电影现代化的拍摄制度确立之际,电影投资和发行体制的变革也正在悄然开始。90年代初,三星、大宇等大财团就已经开始纷纷由录像带市场进入电影业,而对逐渐进入投资人的角色。
1995年由韩国大型企业第一制糖娱乐事业部分离出来的希杰娱乐公司,它所选择的电影业的道路却与其他财团有所不同。主要生产调味品、面粉和糖的第一制糖,1995年斥巨资投入斯皮尔伯格等人成立的梦工厂,并由此代理了梦工厂电影在韩国的发行,正式进入韩国电影业。而它对韩国电影业的特殊意义,则要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示出来。
韩国电影刚刚开始振兴的脚步,却被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打乱。金融危机中,大企业自身难保,对电影的投入迅速减少,很多大企业纷纷退出电影业。1997年底,电影业及相关产业被宣布属于风险投资产业,并且可以享受减免税等优惠待遇,于是大量民间闲散资金开始进入电影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
韩国电影的制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变化,而很多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电影新人却有了崛起的机会。而希杰娱乐,不但没有退出电影业,反而更进一步,在1998年与香港嘉禾等公司合作推出CGV多厅院线,这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与同年发生的韩国电影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对于后来韩国电影的振兴起到了标志性的重要作用。
就在韩国电影人为“配额制”奋起抗争之时,希杰娱乐公司投资的多厅影院,也彻底改造了韩国观众的休闲娱乐和观看电影的习惯。更多的韩国电影也因为银幕数量的急剧上升而增加了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观众也因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越来越喜欢在多厅电影院流连,韩国电影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开始了迅猛发展的脚步。
1999年,是韩国电影崛起的第一个标志性年份,在这一年里,韩国本土大片《生死谍变》取得了里程碑一般的突破,在韩国国内有600万以上的观众涌进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在1997年创造的韩国票房历史纪录。
《生死谍变》所引发的观众热情,在2000年《共同警备区》续写卖座神话之后,在2001年达到一个巅峰状态。2001年《朋友》再一次刷新票房历史,观众人数多达800万以上,不仅如此,《我老婆是大佬》、《我的野蛮女友》等一大批席卷亚洲的卖座强片把整个韩国商业电影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2年,尽管韩国电影整体票房有所下降,但在这一年中,拍了近100部电影的老导演林权泽和刚刚拍了第三部电影的李昌东,分别推出力作《醉画仙》和《绿洲》,在戛纳和威尼斯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即使在韩国百年电影长河中这也是里程碑式的标志。
2003年,在好莱坞超级巨片《指环王3国王归来》强劲的攻势下,韩国电影尽管没有一枝独秀的超级大片相抗衡,但却在《杀人的回忆》等卖座影片的共同努力下,使得韩国本土电影市场份额第一次超过了好莱坞电影,达到了53%的骄人的业绩。
2004年初的两部本土大片《太极旗飘扬》和《实尾岛》,都拥有了超过1100万人次观看,这在全国总人口不足5000万的韩国来说,简直是个令人难以相信的票房神话。而另一方面,与票房神话交相辉映的就是韩国电影人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的突出表现,可以这样形容:2004年的世界影坛,是属于韩国人的。
韩国电影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如此程度,其原因决不是我们短短节目所能完全揭示的,像韩国电视业对电影的影响、韩国的明星制度、韩国电影人的创作态度、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与扬弃、韩国电影的培训与辅导体制等等等等也都是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够崛起的重要元素,我们的韩国之行只不过揭开冰山一角,韩国电影迅速崛起的更多原因还有待中国电影人和影迷们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责编: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