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三:我记录,故我存在
【大千世界21】艾导好!我以前总以为拍记录片的总是男性,没想到也有女导演喜欢拍纪录片哎!新影厂女导演多吗?
【艾辛】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拍纪录片不光只有男性,也有很多女导演去拍纪录片,我们新影厂有不少女导演去拍纪录片和纪录电影,实际上我认为女性比较适合拍纪录片,因为它需要更多的韧性,女性的韧性可能适合去拍纪录片,因为拍纪录片要有很多艰苦和忍耐,所以我想女性的韧性和女性的比较执着的精神应该是很适合拍纪录片的。
【陈光忠】我觉得新影厂也有不少女的导演,像艾辛这样出色的年轻女导演,她能够接受这样一个题材本身,我觉得是需要勇气的,也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另外,我觉得这样一个题材是很重大的,听说她是第一次接触电影,我觉得艾辛接受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本身,就是接受了挑战,就接受了困难,也就接受了负重。因此,我看她做的片子的过程,就像朝圣一样,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体力和精力,另外还要突破好多习惯的传统观念,所以这个片子我觉得对艾辛来说是一个身心的熬煎,也是一种身心的磨炼。所以她今天取得成功,我要祝贺她。我觉得艾辛制作片子的过程,有点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怕得很辛苦,没有后退的余地,只有竭尽全力坚持到底,所以现在我觉得艾辛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应和她的执着、自信分不开的。我作为艺术指导能够有缘参与工作,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在新影厂工作了几十年,对新影厂有种母亲情结,像这种题材,艾辛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也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因为我毕竟和艾辛年龄段不一样,我是当年新中国诞生的时候,在天安门参加游行,高喊毛主席万岁这样走过来的,而艾辛是红旗下成长的。所以两个时代,对毛主席的一生经历,我和艾辛有不同理解。
【小玉·】是什么原因促使您钟情于记录片呢,你觉得文献记录片的魅力在哪里?
【陈光忠】我觉得纪录片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热爱,甚至是酷爱,或者是苦恋。因为我觉得纪录片本身的力量就是很真实,很真诚,很真情,所以它的艺术魅力也好,思想的冲击力也好,是非常大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做纪录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纪录片本身不仅是记录和鉴证历史的发展,同样也可以激励我们去思考,我们怎样面对时代,和面对我们的现实。
【电影频道版主】请陈教授回答纪录片与纪录电影的区别?
【陈光忠】我觉得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一个是用胶片拍的,一个是从磁带拍的,虽然载体不同,手段不一样,但我觉得目的是一样的,同样需要有观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我看电视纪录片或者电视专题片,他们是短话长说,一件事可以分很多很多系列,《话说长江》可以十集二十集,像《邓小平》可以三十集。但作为电影只能90分钟,浓缩在90分钟,所以电影我觉得是长话短说。这两种容量的不一样和表示形式的不一样,都是受欣赏环境决定的。因为电视纪录片应该是在家庭里面看的,很自由,而且很随意;但是电影就不行了,在黑屋子里面,你眼球都集中在中间一块白的银幕里面,所以要求电影比电视纪录片要更加集中、更加有故事,当然电视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但可以娓娓道来,话说慢行,但电影的受容量和它的艺术特色所决定了,不能够那样做。
【晓藤】现在很多戏说类的影视剧,也吸引了一批的观众!我知道纪录片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不能杜撰、不能戏说,那么如何能在可看性与纪实性之间达到平衡呢?我想听听两位的看法。
【陈光忠】我觉得吸引观众的眼球不完全是戏说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戏说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和它的大众化的需求。作为纪录片内容决定了,有些确实是不能戏说的,有些也可以戏说,比如旅游片、探险片都允许用更加轻松的话题来说明。可看性和纪实性之间的平衡,它的支点我认为就是什么最让你感动的,能感动观众的故事,能感动观众的事实,同样有它的可看性,甚至是追看性,比如说纪录一个普通人命运的变化。因此,纪录片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让我们去认识和发挥。
【艾辛】的确现在进口的大片、戏说的这中片子被炒作的非常非常热,但是,我觉得纪录片可能跟戏说类的片子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因为它能给你很多真实的感受和艺术魅力。我想,在纪录片的可看性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我们纪录片如何精彩的讲故事。我们过去的纪录片大多有一些概念的模式和说教的模式,不太注重可看性,而注意教育性。我在做纪录片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考虑它的可看性,而且我不是考虑先怎么去通过,而是先考虑怎么好看。《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就是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工夫,您要看了这部影片后,可能就会知道纪录片是非常有可看性的。
【陈心之夜】纪录电影如何避免材料的堆砌?
【艾辛】其实纪录电影并不是材料的堆砌,因为我们过去有些做文献纪录电影的时候,为了表达一种概念,或者一种理论,或者说教一种什么道理,或者表现一种人的面面俱到的丰功伟绩,这样就给人们造成的堆砌的印象。其实纪录电影最是要用材料说话的,用电影蒙太奇来表现形象的这么一个艺术形式,所以说我们不能纪录电影如何避免材料的堆砌,应该说我们做文献纪录电影如何去避免这种历史资料的汇编或者堆砌,我想这是一个概念的问题。因为我想,在这里说几句纪录电影,纪录电影实际上是一种用记录的形式表现一种生活,表现的是真故事的形式,它不用演员去演,不用去编故事,它是反映一种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故事,所以说,如果它要堆砌的话,就不可能表现真人真事真故事。
【晓藤】记得小时候看纪录片时,都是学校组织看的。艾导觉得什么样的纪录片有吸引观众自己买票进电影院观看的魅力呢?
【艾辛】我觉得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非常好,也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纪录片不应该是组织看的,因为一部好的纪录片能给人带来很大的艺术享受,至于你小时候看纪录片组织去看,可能是因为某种政治的原因,那么组织您去看的纪录片可能也是受教育的纪录片,我想真正的纪录片不应该仅仅只有教育功能和说教的功能,一部好的纪录片应该不亚于一部电影,我想走近毛泽东这样的影片就很适合观众自己买票去看,因为你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你不仅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还能得到知识,而且还能得到很多感悟,你会跟这我们的片子一起去感悟毛泽东、感悟领袖人物、感悟历史、感悟人生……对于很多看惯了进口大片的年轻人来说,我觉得看一部像我们做的走近毛泽东这样的纪录影片会得到很不一样的艺术享受,你会得到一种立体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