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长春国际电影节定于2005年1月举行。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自1992年以来,长春已成功举办了6届电影节。
本届长春电影节奖项设置及评定方式有了新变化,评奖范围在原来华语影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影片。
“我们正在努力使长春电影节与国际接轨。”本届电影节组委会成员于迅来说。
近年来,中国各地举办的电影节正受到更多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和认可。
在近期结束的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有180余部世界各地的影片参加了展映;第六届长春国际电影节上,近20万的观众欣赏了各类参展影片;而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则创下了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艺术家参加的新纪录。
中国电影节也开始寻求自己的特色,并努力寻找市场与艺术的最佳结合点。曾经多次担任电影节评委的中国著名导演谢铁骊说:“我们在评审影片时,对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有所侧重,获奖的影片对不对百姓的胃口很重要。”
“没有市场发言权,就谈不上艺术影响力。显然对于中国的电影节来说,怎样寻求市场与艺术的有效结合,这依然是个严峻的挑战。”著名导演、长影集团副总经理韩志君说。
原本没有市场观念的中国电影,正在进入一个对市场和投资回报率极敏感的时期,但是商业和艺术的冲突也日益明显。
第五代中国电影领军人物张艺谋先后拍出了《英雄》和《十面埋伏》两部上座率极高的武侠片,但与此同时,他的电影却被观众指责商业气息过浓而丧失了其原有的艺术特色。
“无论如何,一些人为中国电影的市场开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中国的电影节也正在努力寻求二者的统一。”长影集团总经理赵国光说。
此外,中国电影节还积极与世界各地电影节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目前,长春国际电影节已成功与法国戛纳电影节联手,而上海国际电影节也与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续签了“姐妹电影节”友好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电影节已经越来越宽容。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类型的影片都开始在中国电影节上出现。参赛、参展的影片越来越多,制作质量也保持了一个良好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