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那次放映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一年后英国人威廉·保罗开始拍摄电影;之后的阿尔佛来德·威斯特发展了喜剧的追逐片。英国电影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象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但因为当时英国电影业始终停滞在手工业的阶段,所以一旦当电影工业化以后,它就很快趋于没落了。
布莱顿学派:在短短的那一段时期,布莱顿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英国早期电影人非常注重对先进技术的追求,也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其中,布莱顿学派发展了电影拍摄的技巧和手法。史密斯很早就在外景拍摄中采用特技摄影,威廉逊在1900年最早运用了追逐场面,英国因此成为“追逐片”的创始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电影业十分艰难,而美国电影迅速崛起,他们利用“成批定货”的商业手段控制了许多英国电影院,使得美国影片在英国上映影片中占到了90%的比例。1925年英国只生产了23部电影,为了保护本国电影,1927年英国颁布“电影法”。
电影委员会主席保罗·豪森:“当时的‘电影法’规定英国的电影院必须上映5%的英国影片,同时规定最低年产量应达到50部。通过早期英国电影人的努力,英国电影出现了短暂繁荣,两年后电影年产量达到了128部,而且返销到了美国”。
1929年,悬念大师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导演了英国第一部有声片《讹诈》,随后亚历山大·柯尔达导演的《亨利八世》不仅在本土获得巨大成功,并且风行美国市场。1937年,英国影片产量达到225部,紧随好莱坞,居世界第二位,英国电影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记录片学派:电影委员会主席保罗·豪森:“30年代英国的纪录电影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较大的纪录电影流派。约翰·格里尔逊1929年摄制的《飘网渔船》,是一部给英国银幕带来异国情调的纪录片。该片的成功,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并且热衷于电影的青年,以格里尔逊为中心,组成一个团体,他们获得英国政府部门和开明资本家的支持,拍出了《世界的呼声》、《翻山越谷》、《锡兰之歌》等优秀的纪录片。纪录片学派对英国电影的影响意义深远”。
由于英、美两国都讲英语,好莱坞当然不会放过这块唾手可得的大市场。从30年代开始,美国对英国电影有了大量的资金渗透,不少好莱坞大公司大举进入英国电影界。英国制片厂设备精良、收费低廉,因此不少技术性强的美国影片都是在英国制作的,如后来大家熟悉的《星球大战》、《超人》等。
松林制片厂首席执行官艾文·达利:“三十年代末开始有大量的好莱坞片商来英国拍片,很多片商用我们松林制片厂的设施。五十年代后好莱坞制片商来这里的机会更多了,我们厂为电影拍摄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从场景搭建到化妆到后期电脑的合成”。
美国人给英国带来了大笔资金,同时也带走了大批优秀的英国电影人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二三十年代在英国就佳片迭出,40年代后禁不住美国的诱惑,移师好莱坞。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在拍摄了《孤星血泪》、《雾都孤儿》等片后,也为美国公司拍摄了《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格医生》等世界名片。《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得第3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等7项大奖,其中壮丽的沙漠景色令影迷们记忆犹新。尽管拍摄了不少美国影片,希区柯克和大卫·里恩还是作为优秀的英国导演留名于世界电影史册。
布拉德浮德电影节主席拖尼·伊索:“希区柯克拍了不少美国片,但是,你如果探究希区柯克电影的灵魂,你会发觉他从头到脚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尽管他很多著名的电影都是在美国摄制的,而且其中有很多美国明星,但是如果细细品味的话,你才会发现,希区柯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英国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