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嘉宾朱海 |
中国音乐电视的发展
【中国吉祥0】音乐电视进入中国只有短短十年,它在这十年中的发展历程如何?我们的不足在哪?
【嘉宾杨晓鲁】音乐电视在中国只有十年,但实际上音乐电视在中国已经是一种新的形式了。因为在欧美,音乐电视的载体就是摇滚音乐,但是在中国主要是民歌,这已经产生很大的区别了,所以必然在形式上会很不同。如果说不足的话,中国的音乐电视还需要在理解音乐上下功夫。
【嘉宾朱海】中国音乐电视的概念起源于十年前,因为开放的年代,音乐电视作为完整的外来文化的载体,无一例外的和其他外来文化概念一样,进入了中国。应该说,进入中国是一次强行的起飞,并没有经过培养和铺垫的过程后,自然进入的。正因为如此,十年的过程,音乐电视在中国起到一个非常大的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我认为,这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熟悉和认识MTV的功能和操作手段,同时,积累第一批音乐电视作品。这个大概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第二阶段也花了两三年。在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音乐电视出现了一批精品,一批代表时代性、民族化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批作品奠定了音乐电视在中央电视台各电视频道播出中的作用,比如,进入了春节晚会,比如进入了重大的栏目。第三阶段,在这一个阶段由于央视和有关电视台专门开辟了音乐电视的栏目和频道,有一批固定的生产制作人员,有一批定期向观众发布音乐电视的栏目,所以,也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机制。这时期出现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风格定位。这个时间又过了两三年。严格地说,进入了21世纪后,中国音乐电视相对进入了比较冷静的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预示着下一步的腾飞。总之,通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音乐电视经历了从零到有,从国内到国际的过程。如果说,有不足的话,那么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更多一些风格化、类型化、生活化、国际化的作品,那么就会更完美一些。
【晓藤】中国音乐电视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十年虽然不长,但是如果一定要分一下发展阶段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嘉宾杨晓鲁】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的模仿阶段,第一批的音乐电视导演大多数都是从事电影的,像顾长卫、张元、张会军甚至张艺谋等,这时的模仿痕迹非常重,像最早的《让我在雪地里面撒个野》都是此类作品。第二个阶段是以电脑特技为主流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以追求画质和电脑特级更加融合的阶段。
【大千世界21】能否在每个阶段选出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电视作品,并加以简单的点评,以便让大家都能从中看到音乐电视的发展轨迹?
【嘉宾朱海】中国音乐电视十年的过程,历经了几个阶段,其实这些阶段都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而这些作品基本上可以从这十年终评选出来的音乐电视金奖中寻找,比如95年那英的《雾里看花》、96年的彭丽媛的《黄河泰山》,从音乐电视传播中脱颖而出的歌手,有汤灿,她的一系列作品都体现了新民歌的唯美风格。另外,有一批获奖的作品最后反过来影响了大型晚会和栏目的成长,比如江涛的《愚公移山》、《1997永恒的爱》等团队作品都在音乐电视大赛中的评奖中名列前茅。这一点说明很重要,现在回过头来看,评选的这批作品应该说不论从评选的标准,还是最后落实的评选作品,代表着中国音乐电视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进步和成长。
【春日景和】中国音乐电视发展过程中第一年的作品和第十年的作品比较进步在哪里?
【嘉宾杨晓鲁】 第一年和第十年的作品主要是技术上的进步,十年以后的作品显得比较成熟,在创意、在技巧方面都比较成熟,而且跟世界在整个MTV的发展也比较接轨。
【嘉宾朱海】首先比较的标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第一年的作品很多是从栏目和大型晚会上把转嫁过来的,而现在所有的MTV作品都是从独立创意和制作投资完成的。作为最早中国音乐电视发展的参与人,我觉得有三个地方有明显的进步:第一个是现在的音乐电视作品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有一套完整的创意和制作,以及发布的操作系统。而十年前,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为当时的音乐电视是一个外来的概念,所以这个概念到今天已经可以说变成了电视产业中的一个门类。第二个明显的进步是音乐电视作品不论从作品的质量,还是风格的样式上,都比十年前有了完全不同的超越想象的跨越式发展。第三个进步是音乐电视的制作人和团队对音乐电视整体的理解,以及我们的广大电视观众对音乐电视的认同都比十年前有了更深刻更主见的了解。
【星彩Dove】电影有影评、电视有电视批判、音乐有乐评、文章有书评……音乐电视是否也应该培养一支评论员队伍?
【嘉宾杨晓鲁】其实不需要,所谓的评论家都应该是能够给创作提供指导或者帮助的,音乐电视是否需要评论家,我看不是特别需要。因为本身音乐电视的创作还不具备规模,它的历史也还比较短,我想最好还是到它需要的时候,它自然会有评论家的出现。
【嘉宾朱海】音乐电视应该拥有一支评论员队伍,通常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是需要构筑在批评的基础上。没有一支知识结构丰富,对现代音乐电视理念有创新式的了解的评论员队伍,音乐电视的发展很难听到健康有益的声音,很难获得创作以外的收益。问题是,由于音乐电视发展的时间太短,许多评论家现在宁愿评论影视界的热点(含电视剧),而很少关注,或者集中关注几分钟的音乐电视作品,这就使我们在这方面的评论跟不上音乐电视的发展。应该说,现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了。
【中国吉祥0】我们如何做到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化的音乐电视?如何从音乐本身和画面下工夫?
【嘉宾杨晓鲁】其实民族化的音乐电视不需要提倡,本身中国人拍音乐电视肯定就是民族化的,我们老提倡民族化实际上主要是表象上的一种东西,民族化本身是一个感情的取向,它主要有情感,至于它用什么画面我想都会具有民族的特点。
中国音乐电视的现状
【策马啸西风爱祖英】请教两位老师如何看待中国MTV的发展水平?或者说是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为了让我们的MTV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努力?谢谢!!
【嘉宾杨晓鲁】其实国际上MTV的评选包括一些大的赛事,主要还是以歌为主,不是以画面为主,MTV拍的再好,歌不好仍然不可能获奖,如果说要有什么劣势的话,就是我们的歌曲创作还是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番茄署片】刘制片,我非常喜欢看《新视听》,从您做音乐栏目的经历看,如今国内音乐电视创作队伍处于什么状态?现在不少音乐电视作品重形式轻内容,重外延轻内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音乐电视人队伍是否已成为当务之急?
【嘉宾刘真】我觉得你对内地音乐电视很有研究,提的问题非常专业,而且也很准确。目前内地音乐电视创作更多处于玩的状态,因为它本身就是媒体宣传的边缘手段,只是载体,还上升不到创作体裁的高度。
【中国吉祥0】我们知道《永不分开世界的爱》的歌词中有英语,而且现在中国音乐电视中也常常出现在歌词中插入一两句英文,请问嘉宾:你们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为什么不干脆全是英文算了?出现这种现象好吗?
【嘉宾杨晓鲁】出不出现英语还是根据作品需要而定,不是说MTV就需要英语,或者说就不需要英语,总之需要一定是根据作品本身的要求而定的,它应该是跟作品的追求是一致的。
【万人迷729】现在的民族歌手拍MTV的特点都是找个著名漂亮的景点,有没有更新的创意?
【嘉宾刘真】这是这类音乐录影带最庸俗和肤浅的地方,现在很多民歌音乐录影带可以称之为旅游民俗风光留影。
【嘉宾朱海】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也在评选本届作品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倾向,许多的音乐电视画面都在著名的景点中完成,而且重复的很多。比如三山五岳、深圳的中华民俗村、世界公园、上海东方明珠等等,多次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上,为什么?恐怕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歌手想依靠漂亮的背景画面,第二个是有赞助的背景。照理追求美是大家欣赏观念的共同认可,但是太多的重复肯定不是艺术明智的选择,有没有更新的创意?肯定有。这需要导演和投资人和歌手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除别人看过美的东西以外,自己发现美,或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美。
【真空地带88】西方的音乐电视多是流行音乐,是拍给青少年看的。我特别希望了解一下中国的音乐电视和国外的音乐电视有何异同?
【嘉宾杨晓鲁】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西方的音乐电视是有定位的,主要是16岁到25岁的观众收视,在国内基本上是不分收视对象的,当然我想以后有些作品会有一定的观众定位。中国音乐电视和国外的音乐电视差别非常大,中国音乐电视基本上是民歌音乐电视,严格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的音乐电视在港台较多,在大陆还没有成为主流,国外的音乐电视主要是摇滚乐,这个区别我想已经很清楚了。
【嘉宾朱海】这个问题提得好,但是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中国的音乐电视其实非常注重青少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到目前为止,国内MTV的收视群主要还是以青少年为主,无非面对着同一个受众体可能在选材和处理的主题上更社会化一些,而不是更自我一些。如果说中国的音乐电视与国外的音乐电视有何不同,我个人理解,我们更多的是以播出的效果来定位拍摄的内容,而海外更多的是个性化的需求,而决定拍摄的内容。
【果冻CiCi】中国音乐电视发展的很快啊,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感觉有些模式化,也缺少精品。我觉得创新应该是最重要的,不知道专家怎么看?
【嘉宾杨晓鲁】模式化的出现由于只有少数人在拍音乐电视,而且中央电视台播送的也是少数几个人的音乐电视,当然也觉得有些模式化。以后,这个创作队伍越来越庞大,模式化自然会改变。
【嘉宾朱海】你提的问题其实所有的音乐电视人都为此烦恼,因为音乐电视本质上是“喜新厌旧”的,但是新并不等于精品,而且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导演过于集中,所以作品的拍摄基本上是“近亲繁殖”。这一个过程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的发展。我们要创新,又想要精品,那么失败,它的位置在哪里?因为我们通常都会说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宽容。我认为创新是追求,精品是目的,而且只要能有百分之一的新意,而制作是精品的话,我认为这就成功了。如果百分之一百的新意,而制作是废品,我认为它的新意毫无用处。
【深蓝的鱼】为什么内地的音乐电视比起海外的作品来说,还是显得像卡拉OK,是创意跟不上,还是技术落后?
【嘉宾刘真】两方面原因都有,最主要原因还是没有真正懂得音乐。
【嘉宾杨晓鲁】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在创意上比较单一,在技术上显得不太成熟,但是我国的MTV也有好的作品,我想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真空地带88】我发现很多民歌的音乐电视中,给长得漂亮的歌手很多脸部特写镜头,有时候觉得好像故意引导观众去欣赏歌手脸蛋,而不是欣赏音乐,不知大家是否与我有同感啊?
【嘉宾杨晓鲁】MTV的镜头主要是以特写和近景为主,因为这样的景别比较感性,也比较有视觉冲击力,不光是中国的MTV,全世界的MTV都是这样,当然一味地去突出歌手的脸蛋,而不是表现音乐的本质,那当然就是本末倒置了。
【中国吉祥0】对通俗歌手而言,音乐电视(MTV) 是各大唱片公司宣传歌手推出新歌的手段,但为了竞争,争夺观众眼球,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往往背离音乐,艺术的宗旨,在MTV中掺入色情画面,大胆成分。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少的,但是还是会出现,请问各位嘉宾:你们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嘉宾杨晓鲁】音乐电视追求感官的刺激,这没有什么错,关键是要跟音乐有关系。作为一个宣传音乐的一种广告手段,如果画面不美,没有视觉冲击力的话,那么大家对于音乐的兴趣会由于画面的粗糙而影响他对音乐的接受程度。青少年喜欢音乐电视,我觉得是正常的一个现象,至于色情画面我想还是比较少见的。
【中国吉祥0】我们国家的民乐能拍成MTV吗?能否尝试?
【嘉宾杨晓鲁】完全可以,但是民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音乐,它的感情指向比较具体,如果拍成MV的话,最好能够对民乐有很好的了解。曾经有人拍了一个MV,但到今天为止,还没看到一首比较好的民乐MV作品。肯尼金的《回家》应该算一首器乐作品的MV,但两个版本当中也不算很好,所以民乐弄成MV确实值得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