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喜彩莲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5日 09:56
在评剧这一行里,喜彩莲是一位重革新的演员,早在三十年代,她所创造的喜派艺术就是评剧园地里一朵瑰丽的新花,十分引人注目。喜彩莲原名张菡香,1916年出生在山东掖县,十岁拜莲花落艺人吴寿朋为师,后来参加了著名评剧演员李金顺主办的“元顺戏社”,在演唱上受李金顺的影响熏陶,到了十八岁,喜彩莲成为戏社里的主要演员,喜彩莲此时有机会接触到评剧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开扩了眼界,这对她的演唱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喜彩莲嗓音高亢,擅长演花旦戏,老评戏讲究扬着唱,即所谓“大口落子”,在演唱上具有高亢奔放粗犷的特点,但是抒情深沉不足。喜彩莲把这种扬着唱法改变为抑着唱,把所谓的“大口”变成“小口”,行腔讲究感情韵味,同样的唱腔从容、舒展、轻松、自如,因此受到城市观众包括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欢迎。
|
《包公赔情》剧照 | | 二十年代的喜彩莲在天津演出《杨乃武与小白菜》、《贫女泪》、《可怜的秋香》以及从京剧移植过来的剧目《孟丽君》、《白蛇传》、《武则天》等剧目。
年轻时代的喜彩莲表演妩媚多姿,烂漫天真,艳而不荡,不以低俗迎和观众。日本侵华时,喜彩莲在上海演出了《爱国娇》,在北京演出了《梁红玉与韩世忠》,在剧坛引起强烈反响。由于喜彩莲敢于推陈出新,编排上演了一系列紧贴时代,反映时代的格调高雅的剧目,因而被誉为“时代艺人”,也引起了戏剧界一些进步的戏剧大师欧阳予倩、田汉、洪深及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人的注意。
|
《小借年》剧照 |
由于喜彩莲不断为评剧引进一批格调高雅的剧目,四十年代喜彩莲剧团改名“莲剧团”,天津报纸出现了这样的文字:“评剧早先不为人所重,多年保持原样,自喜彩莲首次来津出演《大观园》把‘蹦蹦’唱活了,轰轰烈烈争了一席之地。”又载:“莲剧团能供中、上级人之赏识,于是不许登台的评剧逐得扬眉吐气,今日在戏剧界占有稳定之地位也……”
喜彩莲嗓音高亢嘹亮,吐字清晰圆润,作为一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有严谨的评剧唱腔规律,又不失人物思想感情的合理表达。《包公三勘蝴蝶梦》中“痛心泪洒下来……”这段唱从三眼起板转二六到垛板,行腔流畅,规范讲究。
|
《包公三勘蝴蝶梦》剧照 | 随着时代的发展,喜彩莲在唱腔上不断创新,她借鉴学习了京韵大鼓、河北梆子、京剧、影调等姐妹艺术,揉到自己的唱腔中来,喜彩莲说:“我革新并没革到评剧以外去,让观众承认我还是评剧。” 她《向阳商店》中表现了一位刁钻妇人的形象,以评剧的演唱手法借鉴影调的旋律演唱。
喜彩莲不愧为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各种人物都表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如《小女婿》中的“陈快腿”,《袁天城革命》中的“能不够”,《向阳商店》中的“付贵香”,49岁她还在“小借年”中扮演一个18岁的少女“爱姐”,表演惟妙惟肖,堪称佳作!特别是在《家》中扮演的“陈姨太”,被曹禺先生称为“是他所看过《家》的演出中最好的一个”。
|
《向阳商店》剧照 | 喜彩莲晚年与魏荣元合作将京剧《赤桑镇》改编为评剧《包公赔情》,完善了评剧的老旦唱腔,这出戏成为评剧的名剧,流传至今。
喜彩莲在解放前的代表剧目有:《武松与潘金莲》、《还乡梦》、《孔雀东南飞》、《斩经堂》、《人面桃花》;解放后的代表剧目有:《罗汉钱》、《小女婿》、《桃花庵》、《马寡妇开店》、《南海长城》、《向阳商店》、《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等。传人有张秀琴、申增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