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表演艺术家——马 泰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3日 16:53
喜欢评剧的观众一定还记得在五十年代评剧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演员,他的嗓音洪亮,甜美的歌喉、声情并茂的演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这个年青的演员就是马泰。马泰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唱腔在全国广为流传。
马泰是北京市人,回族,生於1935年,国家特一级演员,他上小学时就十分喜爱音乐、歌唱,尤其对京剧和曲艺更加偏爱,13、4岁一个偶然机会,认识了著名京剧演员裘盛戎,裘先生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嗓音洪亮的小伙子,主动给他操琴指点,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了民族干部培训班,后又到中央电影学院学习,1954年进入中国评剧院,师承张润时先生。
马泰先生除去嗓子音域宽,音质纯正的条件外,他的演唱具有一种时代的气息,激情与深情的美感,引人的魅力!
唱是戏中的一种重要抒情手段,马泰在演唱时一向注重传情,他善于通过自己的演唱,真切细腻地表达不同人物的思想,他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本情绪,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与观众产生共鸣,使观众得到震憾和感动!这是马泰演唱的重要特点。
马泰在《金沙江畔》中扮演红军师政委谭文苏。在评剧舞台上表现红军长征的重大题材,树立红军高级干部的典型形象,以前还从未有过,这是一个新课题。如果机械地套用评剧原有的艺术形式,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在板式和唱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马泰在演唱上擅长表达人物的激情,在表达激情时他的歌唱昂扬奔放,气势磅博。
在抒情唱段中马泰的演唱依然实有特色,在《金沙江畔》中为了塑造好红军师政委的音乐形象,马泰在演唱中借鉴了西洋歌曲的发声方法,运用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使音质更加醇厚,高腔洪亮刚健,低腔浑厚深沉。
马泰在现代戏演唱具有时代的色彩,在传统戏中依然揭示了雄厚的演唱功底,在《朱痕记》中他扮演朱母之子朱春登,当自己得中归来母“病故”有一段抒情的反调《望坟台》唱段,这段唱马泰演唱得情真意切、吐字清晰、韵味十足,马泰先生认为:不同人物要用不同唱法来体现不同的人物要有不同的观念来处理才能做到贴近人物。
马泰先生在板式处理上总结了自己的演唱经验,他认为快腔要勒着唱,慢板要推着唱,这样唱起来便能做到字清韵浓、板稳、气匀。
马泰说:一名演员要像一块海绵善于吸收各种姐妹艺术的养分,比如“风吹麦浪涌波涛”吸收了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旋律。又如“劝广清”选段“你不遭蛇咬不动心”一句吸收了曲艺太平歌调的曲调。在《李双双》中吸收了落亭大鼓,在《千万不要忘记》中吸收了北京琴书的曲调等等。
几十年的舞台实践,马泰先生演出了大小古今百余出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风格,评剧也因有了马泰、魏荣元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结束了解放前只以女演员为主的“半班戏”的局面。评剧男生挑大梁唱主角拓宽了评剧的表现题材,为评剧艺术增添了新的财富。
马泰先的代表作有:《夺印》中何文进、《金沙江畔》中谭文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向阳商店》中刘宝忠、《阮文追》中阮文追、《钟离剑》中勾践、《孙庞斗智》中孙膑、《李双双》中孙喜旺、《珠痕记》中朱春登等,传人有张文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