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声腔板式·汉调、徽调和吹腔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09日 14:55
京剧皮黄声腔的前身是徽汉调,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吸收与融合,又从昆曲、秦腔、弋阳腔不断吸收营养,而形成了京剧。所以在京剧剧目中除了皮黄声腔以外,尚有一些既保留了原剧种的音调,又京味化的唱腔,例如汉调就是一例。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汉剧、徽剧的音调,有些经过了京剧艺人的修改,有些则直接引用,成为京剧的声腔板式之一,《赵氏孤儿》中的这段唱腔就是京味化的汉调,它与二黄声腔十分贴近。《红娘》中“我小姐红晕上粉面”是旦角的汉调唱腔。
《白蛇传》中“亲儿的脸,吻儿的腮”这段唱腔是由著名琴师李慕良所编,由赵燕侠首演的。徽调在京剧剧目中的应用不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那么多。
吹腔是用笛子伴奏的腔调,最初是受西北秦腔的影响,在安徽石牌一带形成的腔调,故吹腔也叫石牌腔。它与四平调以及西皮都有很密切的血缘关系。吹腔的上下句落音基本上与四平调相同吹腔的曲调悠扬动听,流畅华丽,可以表达多样感情,例如《奇双会》中的吹腔哀婉凄切,《打樱桃》中的吹腔轻松活泼,《古城会》中的吹腔庄严威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