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百家戏苑》讲到魏荣元先生创造评剧的花脸唱腔,魏荣元先生借鉴了许多京剧的东西,唱词与京剧的相近,节奏与京剧的相似,唱法上也大胆吸收了京剧的唱法,但是听上去都会说是评剧而不会说是京剧,为什么呢?我想,站在不同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李惟铨老师提出一点,无论魏荣元先生无论怎么借鉴,有一点不变,就是韵脚,也就是评剧所遵循的冀东音,只有演员唱得是冀东音,观众才承认你是评剧,否则观众不会买帐。
这让我想到现在京剧的一些改革,现在有人提出:人们听不懂京剧,是因为唱的是“湖广音,中州韵”,京剧里有上口字,尖团字,要想让大家接受京剧,必须把这些东西撤掉,用普通话。试问:用普通话唱出来的还能是京剧吗?在京剧历史上也有过不同的观点,言菊朋先生提倡京剧应当全部用“湖广音,中州韵”。后来的李少春先生则提倡全部用京音。但是仔细听二位先生的录音,谁也没有按着自己说的唱,录音中仍然既有“湖广音,中州韵”,也有京音。(当然,这段资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我本人还达不到这种水平)
我想,当年谭鑫培先生选择了“湖广音,中州韵”,不仅仅因为他是湖北人,这其中必然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在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程长庚老板的徽音,但是谭鑫培先生能够战胜程老板的徽音,达到“无腔不学谭”的地步,由此看出,“湖广音,中州韵”,还是有他的合理性,作为后人,应当认真学习、研究,不能刚刚学了几出戏,就认为自己如何了不起,就要改京剧,难道您比谭鑫培先生还厉害,比谭鑫培先生会的戏多,所以我个人认为,京剧的唱腔无论怎么改,仍然要以“湖广音,中州韵”为主,在根据剧情人物的需要,吸收其他的音韵,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好听。否则京剧最终会走到“四不象”的地步。(作者:【一江风2】)
责编:史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