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平谷34个评剧团去冬今春演出360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09:50 来源:北京日报

  春种即将开始,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评剧团抓紧最后的休闲时间演出、排戏。这些日子,30多个团员每天都要从下午一直唱到晚上。每个团员手里都有摞在一起达半米高的二十四五个大本子,大本子上是手抄的整出评剧乐谱。团里七八个主演,有农忙时整日摘桃卖桃的庄稼汉,有“炕上拿剪子,炕下拿铲子”的大嫂,也有从唱流行歌曲转而喜爱评剧的年轻小伙子。从四十分钟到三个小时的整戏,这一冬他们一共唱了35场。

  评剧团100元起家,坚持活动十二年。这期间,因为没有钱置办东西、团员不按时排练、排练场地不固定、刚搭好的演出棚被大风刮倒等等事情,团长井振江这个年过半百的汉子掉了四五次眼泪。苦难重重,可剧团没有散伙,反而越唱越红火。

  在平谷,这样群众自发组织的小评剧团有34个之多,去冬今春,他们竟演了360余场大戏。西杏园业余评剧团已有54年历史,多位评剧表演艺术家亲临这个团指导。大华山镇东辛撞评剧团,1955年初建,此后三次解散,三次重建。村书记单为印拿出全年的6000元工资支持剧团,75岁的王万忠团长,怀揣几百元钱进城买道具,回到家时兜里只剩十元钱。在平谷,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若问及评剧,很多群众都会如数家珍说出一大串评剧表演艺术家的名字,而且还会自豪地称“见过本人”“见过真人”,还与谁谁合过影。区文化馆业余干部谭学会,还被评剧新派优秀传人戴月琴收为徒弟。

  由于唱念使用普通话,加之京东有喜爱评剧的传统,尽管现代生活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生于民间,寄寓着百姓的好恶爱憎、理想愿望、道德观念的评剧艺术在平谷依然有很深厚的人缘儿,2003、2004连续两年的平谷区艺术节活动中,万名农民进城看评剧就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乡亲们喜爱的艺术形式要不断得到养分才能长留群众身边。去年,平谷区文委实施基层文化“双千”扶持工程(即用筹措的一千多万元资金扶持一千个对象),每个小剧团获得一万元资金用于自采服装道具,还获得了专业音响设备。去年,全区小剧团的80多名骨干参加了培训班,接受了中国评剧院李惟铨、王冠丽、张秀云等八位艺术家在表演、伴奏、化妆等方面手把手的指点。评剧票友大赛、业余小剧团调演等都是乡亲们展示技艺的擂台,戴月琴、谷文月、刘桐等艺术家到场、担任评委,让乡亲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记者李洋  通讯员周彩伶)

责编:史冬莲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