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纪事 > 节目内容 

《2002中国足球备忘》·第二集
12.26 14:14

    足球是一个古怪的精灵,从它诞生百多年的历史中总与相当一部分人的梦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圆乎乎的皮球已经伴随着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球迷队伍,度过了44年的时光。44年里,中国的球迷有着太多的期盼和渴望,有着太多的激动和眼泪、懊恼、遗憾与无奈。当时光进入公元2002年的时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中国足球终于在几亿中国球迷提心吊胆的关注下,怯生生的然而又是义无返顾的跨入了世界杯决赛的大门。对于这次等待了44年,仅仅称之为跨入的“跨入”,中国的球迷有无数的话要说。
    

    2002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早已尘埃落定,半年的时光又已经浮云般掠过,中国的电视人,中国的纪录片有必要和几亿电视观众一起冷静地审视中国足球44年荣辱兴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纪事》从中国足球队备战世界杯开始就派出一哨人马,密切关注并记录了国脚们一年多来在绿荫场上经历的风风雨雨。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大量珍贵的镜头,不仅为中国足球首次冲击世界杯决赛成功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影像素材,还为中国的电视观众提供了一部可资观赏、品评和把玩的电视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纪事》继《中国足球备忘录2001》之后将在2002年12月24日、25日、26日早7:15隆重推出一部三集总时长近2个小时的大型纪录片——《2002中国足球备忘》,带您重温世界杯的台前幕后。
    第二集

   
    2002年4月19日,在中国队进军世界杯之前最后的集训开始的时候,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来到了昆明,他这次是来给国家队的世界杯之行定目标的,面对媒体和球迷对国家队日益高涨的期望值,中国足协需要在这个时候有个说法。中国足协提出的目标和米卢对目标的心理预期是有距离的,对米卢来说,他希望得到更大的支持。中国足协提出的是一个弹性很大的台阶式目标,进一球,平一场,赢一场,几乎涵盖了中国队在世界杯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足协的本意是让队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但在客观上,也让国家队的教练和队员,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目标体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是求其上、求其中还是求其下,……
    对于米卢这样一个已经创造过4次奇迹的人来说,创造第五次奇迹、是他的目标,世界杯结束以后,他曾经对他的记者朋友谈到过他的遗憾。米卢提出的,包括长期集训计划在内的备战方案没有得到足协的认可,因为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职业联赛可以为国家队长期集训让路,作为一个职业教练,履行合约规定的内容是他的本分。在中国足协和他续签合同条款中,并没有象十强赛那样规定十分明确的目标,他的第五次世界杯之行,在是为自己的职业荣誉而战,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队的成员在“到世界杯上去干什么”这样一个目标问题上,默默地发生着分化,国家队的顾问马克坚在世界杯以后叙述了当时的状况。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足协在备战之初,用4个月时间筹备的热身赛计划出现了第一次变故……
    4月27日,中韩对抗赛在韩国仁川举行,这是中国队备战世界杯的第一场热身赛,尽管在最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家队还没有战胜韩国队的记录,但韩国球迷打出了携手进军16强的中文标语,表达着对亚洲足球的信心。虽然比赛最终的结果是0比0,但宿茂臻的两个机会险些改写中国队逢韩不胜的历史,这使在场的中国记者普遍认为,以国家队目前的训练水平就可以有如此的表现,进军16强并不是幻想。赛后,记者们用这些标题表达对米卢和国家队的信心。
    5月3日,国家队回到昆明,他们将在接下来的20天时间里进行四场热身赛。在记者们全力关注已经排定的热身计划是否能够如期进行的时候,米卢自己花钱做了一批帽子送给中国队每个成员,上面印着他带来的那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英文,米卢的记者朋友李响也得到了一顶。作为公众人物,他一直试图用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影响中国人对世界杯的态度,向中国队的成员和李响赠送帽子,也不例外。
    中国队的训练依然在快乐足球的轨道上行进,在米卢看来:只要有好的态度,用最轻松的备战气氛去应付最艰难的比赛,队员才能真正享受足球享受世界杯,这是十强赛成功的根本,但在国家队内外都有人怀疑:从未经历过世界杯的中国队员,是否具备足够的心理和体能储备,可以用松弛的训练状态,去应对大赛中的恶仗,但任何对米卢训练的怀疑,在他4次成功的经历面前,都是苍白的。
    米卢在强调态度决定一切的时候,总是说:态度每天都是可以改进的,在中国队第一次备战世界杯的过程中。不一样的态度的确会呈现不一样的结果,对中国足球来说,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一个国际知名的大牌教练,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第一次,都将成为体验世界杯的财富。
   
    就在人们以为中尼比赛将会如期举行的时候,第二天,最新的消息说,尼日利亚国家队因为一个体育部长的遇难取消了来华计划。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中国足协措手不及,也让本来就很混乱的热身赛计划雪上加霜。
    经过中国足协两天紧急的运作,5月8日,泰国足协派出了由23岁以下的年轻球员组成的国家队火速赶到昆明,为中国足协救场。对这个结局,所有的人都只能无奈的接受,比赛本身没有悬念,中国队以3:1获胜,年轻的泰国队首先攻破了中国队的大门,令人在这之后感到意外的只是,这场比赛的三个进球是中国队整个世界杯进程中唯一的三个进球。
    

    2002年5月14日下午,沈阳绿岛酒店门前的绿地变成了一个舞台,在乐队的伴奏下,国家队开始了他们来到沈阳后的第一次训练。半年前,他们住在这儿的时候,完成了冲击世界杯的梦想,今天当他们回到这里的时候,和他们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组等待揭幕的雕塑。直到今天,无论是被固化的原型,还是当时在场的旁观者,都无法准确地描述当兴奋和好奇过后,人们在面对这些铜像的时候,是怎样的体验,可以了解到的只是:浇铸这些铜像的钱,是由一些热爱足球的企业集资完成的。国家队在沈阳停留了三天,过密的商业活动,使他们在热身赛前,只有一次机会安排正规的训练。当中国队被雕成铜像以后,十强赛时那个战斗的集体,也被凝固在人们的记忆中,同样被做成雕像的国家队顾问马克坚在片中讲述了这个过程中国家队的变化。
    5月16日,国家队在五里河,这块他们不曾输球的场地上,以0:2负于乌拉圭国家队,结束了备战世界杯的第二场热身赛。5月17日,国家队抵达上海,准备与荷兰埃因霍温队打一场热身赛,但此时的足球记者已经无暇关注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因为中国足协将在上海公布最终参加世界杯的23人名单,有两名队员将无缘世界杯赛,媒体由来已久的猜名单,挖内幕的竞争再一次上演,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最早公布了落选者的名字,但他并没有成就感。在那几天,国脚们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的头版。5月19日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中国队在这里迎战荷兰劲旅埃因霍温队,再一次以0:1失利,对媒体来说米卢的为人处事和落选者的悲情,是这场热身赛的主题。两位球员的落选,经过足球媒体的渲染,引发了媒体和球,甚至包括国家队内部对这件事对错是非的讨论,但没有人可以找出正确答案。
    名单的竞争刚刚过去,一股和国家队主力球员签约的暗流开始在记者群体中蔓延。所谓签约,就是媒体付出高额的稿费,买断球员的所谓深度采访权,并在报纸上开设以球员名字命名的专栏,吸引读者,扩大世界杯期间的发行量。据说签约的价格从2万到20万不等,在媒体试图签约的球员当中,只有杨晨和徐云龙拒绝了这份额外的收入,专业足球媒体之间的世界杯新闻大战,在上海的梅雨季节里拉开了帷幕。
    媒体和球员之间的合约,在国家队离开上海的最后时刻,都已经尘埃落定,一种新的游戏规则默默地改变着球员和记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队备战世界杯期间所呈现出的各种事物以及人们相关的态度,都在等待着世界杯的检验。5月25日,中国队在澳门迎战世界劲旅葡萄牙队,这是中国队所有热身赛当中质量最高的一场,也是中国足球第一次和世界一流强队共同享受世界杯的前奏曲,尽管最后的比分是0:2,但一支代表着13亿人44年梦想的球队,终于推开通向目的地的最后一扇门。
    5月26日中国队到达自己的训练营——韩国西归蒲,在进入场地的第一时间,“团结就是力量、态度决定一切”这个中西合璧的口号,是中国队在世界杯上迈出的第一个脚步,这些队员是幸福的,他们在准备接受一个梦想的洗礼,能够到西归圃的中国记者也是幸福的,他们将是中国足球新纪元的见证………采访世界杯的第一天,对于那些拥有国际足联的采访证件的记者来说,采访世界杯的第一天是惬意的,因为良好的秩序、轻松的氛围、平等的机会,使他们第一次享受到在国际规则下完成大赛采访的工作乐趣。
    但仅仅过了一个晚上,规则改变了,国家队开始允许无证记者进入训练场,场面有些混乱起来。看着大量没有采访权的电视记者进入场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记者迅速去找新闻官交涉,因为电视的转播权是需要花巨资购买的。国家队在西归圃入住的酒店对中外媒体都是封闭的,记者们常常围坐在酒店外的角落里等待采访机会,这样的场合也是大家交换信息的地方,未经证实的消息往往是在这样的场合变成假新闻。对于那些买断球员的媒体来说,尽管采访不成问题,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在经历世界杯最初的日子里,尽管西归圃的场地内外,一些不正确的东西还在延续,但全新的体验已经开始让人意识到那些不正确的东西究竟错在哪。这种变化在当时是腼腆内向的中国人不愿刻意流露的,6月1日,在中国队入住酒店的草坪上,诞生了一个新闻角,中国足球正在学习用更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的关注。在这样的饿氛围之下,5月31日,世界球迷盼望已久的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韩国汉城开幕,中国队的首场世界杯之战、将在韩国光州迎战哥斯达黎加队。



责编:小心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