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30 15:35 |
 |
一九九四年,《焦点访谈》在《东方时空》成功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从此《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两个栏目就像两个默契的兄弟,相互应合,将镜头对准了社会上所有的角落。通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以及此后在全国各地各家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大量这样的新闻节目,人们好像多长了一双眼睛,更多地看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也看到了在某些角落里暗藏着的污垢。一时间,曝光,成了社会上一个的流行词。甚至连我们自己的记者有时候都把这个词挂在嘴边。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我带着一个报道组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采访在那里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由于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国家主席、美国总统等APEC十八个成员的领导人,所以每年一次的APEC会议的保卫工作都十分地严密。对于到处惹事的新闻记者,就更是严加看护,每到一处都要经过一番仔细的安全检查,才能放行。 有一次我和我们的一位摄像记者在马尼拉新闻中心的入口处通过安全检查,检查人员态度极其恶劣。他们将我们的设备包重重地扔过来又扔过去。然后又命令我们一样一样地把所有的东西从里面取出来。检查完毕,他们转头就走,然后留下一桌子的东西,让我们自己往回捡。整个过程,我们的摄像师在一旁气得直咬牙。可惜,他不会说外语,要不他肯定会跟那几位检查人员吵上一架。看到他们扬长而去,摄像师终于忍不住了。他举起手,大拇指往那几个人的方向一翻,对着我说: “给‘丫’曝光?!”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作为新闻记者,我们必须保持公正和客观。我们从不无事生非,主动找什么人的麻烦,甚至利用我们手中的工具为我们个人利益服务。我们肩负的任务是向社会,向我们的观众如实报道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的屏幕既有向观众传递信息、报告新闻的任务,同时我们也起着舆论监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武器就是公众的舆论。我们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公检法部门,或者什么职能机构。然而,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的栏目被观众当成了解决问题的部门。从每天无数封的观众来信中可以看出,有些观众视我们的栏目为打抱不平的“青天大老爷”,有的误以为任何事情只要找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就可以得到解决,哪怕是天大冤案。 电视台门口每天都会有一些从全国各地赶来告状的人。而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来找《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的。有一天,电视台门口来了一位外地人。他告诉传达室里的工作人员,他要找《焦点访谈》,问他具体找哪一位,回答说“领导”。问他有没有什么证件,回答说:“没有”。传达室的同志没有让他进去。那人于是走到大门口的一块草坪上,从身上掏出一块白布上,铺在地上,白布上写着要求讨血债之类的话。突然,那人从身边的一个包袱里拿出了一样东西。在场围观的人一看,吓得大叫了起来。原来那个东西是一个人头! 应该说,我们的一些批评性的报道,的确起到了不少积极作用。由于我们的曝光,一些领导和主管部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使他们能够对症下药,及时纠正某些错误的做法和不正之风。 一九九五年,我们的《焦点访谈》派出几十位记者,从北京沿107国道做了一次大规模的明察暗访,并播出了一期揭露107国道上乱设卡、乱收费的特别报道《在路上》。节目播出后,公安部、交通部等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当即召开电话会议,责令全国范围内的公路管理部门立即对公路乱收费问题进行治理整顿。有关部门随后又专门派出执法检查组,亲赴107国道。由于这一系列的措施,全国公路乱收费的歪风很快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纠正。 (主持节目画面) 我们的报道,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支持和欢迎。不少观众为我们的栏目高兴,也被我们所揭露的许多丑恶的现象所震动。然而,我们的报道也刺激了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威胁要打击报复我们记者的事件,直到今天还在发生。 一九九五年九月,《东方时空》记者陈耀文在北京的一些高校门口采访报道了个别人利用公车送自己孩子入学的行为。在节目中,我们公布了这些公车的车牌号码。第二天,陈耀文在自己的寻呼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屏幕上显示:陈耀文,你的死期已到! 就是从那件事之后,我们栏目组给我们所有的人员投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人20万元。另外,我们每一个人的寻呼机号码一般也不向陌生人透露。为了避免被批评者事后无理取闹、诬告我们的记者,我们栏目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禁止记者在外采访时,收受钱财礼物、要求对方支付有关费用等。在我们的记者证上,一直有这样一句话:本栏目属新闻性栏目,不收取任何费用。当然,面对一些威胁恐吓,我们的记者并没有丝毫退却。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我们的身后,有成千成万广大观众的支持,有各级部门乃至党和国家领导的支持。 一九九八年春节前夕,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来到中央电视台视察。在我们《焦点访谈》的演播室里,李鹏总理赞扬和肯定了我们的节目,并挥笔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当时随同李鹏同志来视察的国务院委员罗干问我:“你们的记者外出采访,是不是会遇到打击报复的事情啊?”我点点头,告诉他时有发生。罗干同志说:“你们不用怕,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有我们给你们做后盾。” 有人说,《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就是曝光的。其实这话并不准确,至少我本人参与报道的不少国际性题材的节目,就以中性居多。我们的报道从题材上看,分为三类:弘扬社会正气、表扬先进的人和事的一类,科技文化和某些国际话题类的中性话题,还有就是批评性的曝光类节目。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们报道上的这种“三三制”却和李鹏同志那句题词不谋而合。 (一九九七年底,李鹏同志视察电视台图片) 尽管如此,在许多观众心目中《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就是以曝光见长。说来这也难怪,因为一般情况下,曝光性的节目,从可视性讲,就很占优势。那些抓坏人、缉毒和那些偷拍的乱收费、坑害消费者等等的画面,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会议、领导人讲话等等的内容,相比之下就很难让人记住。当然这里并不排除曝光节目揭露了一些丑恶现象,容易在老百姓中间引起共鸣。 虽然,在《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中,我基本上是以国际形象上出现在屏幕上,但这几年中,我有幸参与了几次曝光大行动,有些行动我至今也难以忘记。
|
|
 责编:李颖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