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 > 水主随笔 

生活空间版的世界
03.20 11:33

    --选题的突破
    世界组选题的平常涉猎范围大多属于趁热打铁型的,力保新鲜出炉。我们常言道只要地球大一统一天没实现,只要世界上人们还在你争我斗,那么世界组就不愁没米下锅。所以编导们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有一副“惟恐天下不乱”的架势。经常我们关注的都是布什又有什么动静,拉登到底身处何地了,巴以局势又如何如何之类的事。
    但是快过年了,大家也累了300多天了,谁还不想过个“安生”年呢?于是我们削尖了脑袋找选题,心里盘算着这个选题最好既适合新年,同时最好保质期也较长。那么软性的选题最合适不过了,偶然中我们得知有200多年历史的艾菲尔铁塔要重新整修刷漆,很久以前我们就想做一期关于这方面的节目,可是鉴于时效性和重要性都不能与911事件等相提并论,所以一直处于搁浅状态。但是这对于法国人来说,虽然没什么新闻性好言,因为铁塔每隔7年就会重漆,但是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它可不是旧闻,出于趣味性和画面的可视性方面考虑,我们觉得这个选题还是有可挖的可能性。所以我与组里的策划郭老师商量后,我们决定利用中央电视台驻外记者的优势,以记者的真实经历去体验国外的风土人情,以记者的眼睛代替老百姓去看、去听法国的老百姓。我们想记者所拍摄素材的独家性就是最大的新闻性所在(在国际新闻方面,台里大多利用的是CNN和路透社的公用信号)。凭着这个新闻点我们相信可以出彩儿。
    
    --策划的精心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与法国的前方记者联系,将策划案传真过去。前方的记者很认真,因为我们没有去过法国,所以可能在文案中有一些可行性不是很大,通过电话的交流我们彼此加深的了解对方的意图,于是在策划郭老师浪费了无数的脑细胞后,一个生活空间版的《艾菲尔铁塔再换新装》文案就出台了。为了避免记者流水帐式的行程,在策划案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几个可能的故事情节,譬如说在艾菲尔铁塔下生活了很多年的老人,还有参加铁塔重修工程的油漆工人等等,我们的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来解读法国人的“艾菲尔铁塔”情结。
    可以说这次的策划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突破了日常世界策划的模式,我们首次没有采用解说的形式来介绍事件的背景,而是利用记者的现场串场的介绍改编成解说,目的是保持整个事件中第一人称的视角性,避免了从解说到现场,现场到解说的跳跃性。所以整个片子我们都力保了以记者之眼代替观众之眼的完整统一性。
    
    --采访的偶然
    策划文案的设计永远都是头脑中的乌托邦,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偶然。因为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在铁塔下长期生活的老人跟踪拍摄,在一筹莫展中,我们的记者就到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歇脚,这不经意的小歇发觉咖啡店店主是一位貌似圣诞老人的年长绅士,在闲聊中得知他的这家小店已经伫立在铁塔的脚下很久了,这位老人也是透视了铁塔这许多年的沧桑变幻。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看着老人一面忙里忙外的招呼着客人,一面讲述着他对铁塔的特殊情怀。活脱脱的讲述法国老百姓的故事。
    
    --节目的花絮
    紧赶慢赶我们算是将节目赶在年三十之前制作完毕。在采访中我们原计划要采访铁塔重修工程的油漆工,但是由于法国方面不允许采访,我们前方记者临时改变采访了脚手架工人。后来我们开玩笑说世界平常人物的焦点大多是光鲜照人的社会名流,政界要人,而这期节目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法国的民工”。



责编:李颖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